復習能力培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4 10:53:00

導語:復習能力培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復習能力培養管理論文

⑵全面分析課本實驗,挖掘內涵,提高應試能力

高考試題具有“回歸基礎,在教材中的學生實驗或教師演示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創設新情景,提出新問題,考察學生的創新意識”的特點,這為總復習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首先我們開辟高三化學實驗復習室,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實驗氛圍。例如在復習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時。應把常用儀器擺放出來,并將各自的用途及注意事項寫出來在紙上貼于對應的實驗桌上;其次必須重新做一些中學階段有代表性的重要課本實驗:①粗鹽提純、萃取與分液、中和滴定(含標準液的物質的量濃度配制)、蒸餾石油等基本操作實驗;②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遞變等理論實驗;③氨氣、氫氣、氯氣、乙烯、乙酸乙酯等物質制備實驗;④氯氣、硫酸、硝酸、鋁和鐵及其化合物、乙醛等物質性質實驗。當然我們在重新做重要課本實驗時,決不是簡單重復,而讓學生從新視角重新觀察裝置和現象、審視實驗操作和對裝置新改進。

如噴泉實驗,先提問:氨氣,氯化氫極易溶于水如何證明?再實驗探索噴泉實驗,得出結論:哪些氣體可以做噴泉實驗,再實驗探索二氧化碳,氯氣能否做噴泉實驗?組織學生討論,并將結論升華成規律性認識:第一、噴泉實驗的原理最關鍵之處在于燒瓶內的氣體在擠進燒瓶中的液體中能大量消耗,造成燒瓶內氣體的壓強大量減小,則液體會噴入燒瓶內形成噴泉;第二、瓶內氣體的大量消耗有不同途徑:氣體極易溶解于擠入燒瓶內的水中和氣體與擠入瓶內的液體發生化學反應。引導學生再探索:如不用膠頭滴管能否產生噴泉?產生噴泉的途徑有哪兩種(內壓減小法和外壓增大法)?通過加強這方面訓練,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再如復習常見幾種氣體制備的反應裝置時,我們提出教科書上的裝置并非是最優良的,為了使制取氣體更方便,更順暢,更安全,可以根據實驗需要,自已設計改良裝置。

裝置類型

傳統裝置

改良裝置

固(液)+液、

不加熱

固(液)+液

加熱

啟普發生器

⑶訓練發散思維,增強實驗設計能力,提高信息遷移水平

在實驗設計方面主要考查實驗的可行性,即反應原理是否正確,反應所需條件是否能夠達到;實驗的有效率,即原材料取得的難易,實驗中有效物質的分離難易和產率的高低。實驗副產物對環境的影響,即是否盡量少或不產生污染源或采用了有效的方法處理了污染物,實驗方案的設計也往往有多種途徑。為了適應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中學課本中的某些實驗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案,所以在實驗復習中要努力讓學生從以下四個維度進行認識:1)對操作原理的認識(解決實驗操作理論依據的問題);2)對操作方法的認識(解決如何操作的問題);3)對操作目的的認識(解決為何要安排這樣的操作);4)對錯誤操作造成后果的認識(解決為何要這樣操作的問題),不斷培養學生的七種意識:①動手操作意識,②安全意識,③規范化意識,④環保意識,⑤質量意識,⑥定量意識,⑦創新質疑意識。例如定量意識,我們現行教材中的定量實驗有《硫酸銅晶體水含量的測定》、《中和滴定》、《中和熱的測定》,我們要抓住這三個實驗幫助學生掌握定量實驗方法思路:能根據實驗現象,觀察,記錄分析和處理數據,得出正確結論,最后嘗試將定性實驗“乙醇和鈉的反應”改為利用該實驗原理推測乙醇的結構的定量實驗;選擇給定儀器,設計最簡單,合理的實驗推斷乙醇的結構→定量實驗和實驗方案評價。近年來,實驗題中新情景試題不斷增多,這類試題的特點是將基本的實驗操作設計置于新的情景中(主要是中學課本沒有的新反應或新裝置或是能使中學生理解的最新科技知識、簡化的改進的裝置等),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來進行儀器組裝、現象描述、數據分析、安全考慮和防止污染等,用來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分析綜合及評價的能力。由于這類試題的情景新穎、設問巧妙、鋪墊適當、知識新、思維量大,所以區分度很好,確實能將一些基礎扎實、自學能力強、思維敏捷、心理素質好的考生選拔出來。可以斷言新情景實驗題將是今后實驗考題的命題方向。所以我們要通過對實驗設計訓練,在儀器的開放性用途、裝置上求創新,在常見藥品的替換上求創新;在常規操作上求創新,在實驗方式上求創新,在實驗過程中求創新等,對實驗操作進行挖掘和研究,才能深刻領會實驗操作的實質與內涵。

例如在某些實驗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會對實驗產生不良的影響,如玻璃儀器的炸裂,反應試劑的污染等,因此,在有關實驗中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a切斷裝置:將有可能產生液體倒吸的密閉裝置系統切斷,以防止液體倒吸,如實驗室中制取氧氣、甲烷時,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當實驗結束時,必須先從水槽中將導管拿出來,然后熄滅酒精燈。b設置防護裝置:①倒立漏斗式:如下圖第一個裝置所示,這種裝置可以增大氣體與吸收液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吸收液對氣體的吸收。當易溶性氣體被吸收液吸收時,導管內壓強減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積較大,導致燒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脫離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燒瓶內,從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下一個裝置所示,對于易溶于水難溶于有機溶劑的氣體,氣體在有機溶劑不會倒吸。②肚容式:當易溶于吸收液的氣體由干燥管末端進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導氣管內壓強減少,使吸收液倒吸進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質量大于干燥管內外壓強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燒杯內,從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這種裝置與倒置漏斗很類似。③蓄液式:當吸收液發生倒吸時,倒吸進來的吸收液被預先設置的蓄液裝置貯存起來,以防止吸收液進入受熱儀器或反應容器。這種裝置又稱安全瓶。④平衡壓強式: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體不能順利流出,用橡皮管連接成連通裝置(見恒壓式);⑤防堵塞安全裝置式:為防止反應體系中壓強減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閉裝置系統中連接一個能與外界相通的裝置,起著自動調節系統內外壓強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⑥為防止粉末或糊狀物堵塞導氣管,可將棉花團置于導管口處。⑦液封裝置:為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可在發生裝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試管

倒立漏斗式

肚容式

蓄液安全瓶式

平衡壓強式

防堵塞安全裝置式

防阻式

液封式

另外從這兩年高考的評卷結果來看,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差表現在不切中要害,含糊不清,不具體明確,化學術語不清晰。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嚴格要求學生實驗簡答題的語言文字表達規范化,盡可能明確化,簡練化,能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從感性到理性,從本質上說明問題。

總之,高三化學總復習要重視化學實驗教學,注重優化實驗復習模式、優化實驗復習過程,立足于教材上已有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特別是新教材中增加的實驗內容,以基礎實驗為基點,從實驗的基本操作、儀器的正確使用、實驗方法、現象的觀察入手,訓練文字表達能力,并拓寬課本實驗,緊緊與元素化合物知識相結合,培養其發散思維,簡單實驗原理與基本實驗儀器的活用、多用與巧用,要在清楚原理的基礎上進行多方位的思考和設計,注重對實驗知識進行重點的系統類比歸納,以求同存異、靈活把握。采用歸納、對比、總結規律等復習方法,由點到面,形成知識網絡,對于一些較完整的典型實驗,應予以全方位的規范復習,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