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網絡信息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時間:2022-04-22 02:38:00

導語:小議網絡信息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網絡信息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網絡資源在化學教學的作用: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網絡資源可以開拓師生的視野;網絡環境下的化學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學中注意: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要合理地使用課件;不能一味地使用虛擬實驗。

關鍵詞:網絡資源;優化教學;因材施教;自主學習

原國家教育部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互聯網的發展,不僅將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教育的大變革不僅僅是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將對教育的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影響。”這為在全國范圍內實行課堂教學形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以網絡為中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與完善、網絡資源的不斷豐富,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已越來越離不開網絡。為適應科學技術信息化和綜合化的趨勢,我們必須對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教學中利用網絡資源的幾點體會。

一、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講授、黑板、粉筆是傳統課堂教學中最基本的三大要素,這種教學手段已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但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不能滿足時代進步的需要,學生也對黑板和粉筆的教學逐漸感到厭煩了。怎樣把課本里的東西變得生動、形象,依靠信息技術,從互聯網中找資源,并應用到教學中。如果把抽象程度高的化學原理、物質的微觀結構(晶胞結構)、危險性大的化學實驗(爆炸性實驗),通過網絡資源把它們制成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使化學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更強的教育性、靈活性和直觀性,起到傳統教學中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缺少實驗的操作,學生就很難理解物質的性質,更不能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具有形象、生動、直觀、經濟、有交互能力和使用方便等優點,甚至使學生能像科學家、技術專家那樣進行科學研究,進行產品設計,進行一些在實驗室難以操作的實驗,從而使學生獲得進行科學技術活動的經驗。例如:《雷雨發莊稼》這句諺語,做實驗是不現實的,但光寫三個反應式,學生不能理解其實質。我們從清華同方資源庫中找到“雷雨發莊稼”的教學動畫,便于學生接受有關知識。利用網絡資源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而且增大了教學容量,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網絡資源可以開拓師生的視野

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寶庫,只要我們懂得了從網上尋寶的方法,就能從互聯網中取得更多的知識,拓寬師生的視野。

書本上的知識并不是很多的,借助計算機可捕獲更多的知識。第四章《鹵素》中提到舍勒,學生通過Interner可以獲取有關舍勒的個人生活經歷、主要貢獻,也可以找出其它名人的生活故事及貢獻,從而增強崇尚科學的熱情,增強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高一第六章第四節《環境保護》中關于酸雨的內容不多,只要我們在google的搜索引擎中,輸入“酸雨”,點擊網站,就可以找到酸雨的成因、成分、危害及預防措施。同樣,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網上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所以只要我們正確的引導學生怎樣上網,就會使學生通過互聯網學到更新的知識。

教師從網絡上可下載許多有用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料,為備課提供更詳實的材料,充實教案。也可利用網上的課件,大大縮短備課時間,提高備課的質量。

三、網絡環境下的化學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為特征。教師只能針對多數學生的理解水平來講課,這樣勢必造成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有了網絡資源,從教學資源網中可以下載一些教學課件,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再進行修改。讓學生先預習書本知識,再到多媒體網絡教室上課。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自學課件內容,然后教師再對照課文的重點、難點加以講解。為了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收獲,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使全體學生都有成功的喜悅。在教學過程中,要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時地給他們指導和必要的提示。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自行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水平的學習順序和階段進度,并且使優生和差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教師的幫助,從而克服了傳統教學一刀切的現象,最終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要切實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信息技術集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于一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全方位的認知刺激和啟發,并在信息技術營造的情景中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高二(7)班中有6個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參加了網絡教學試驗班后,學習成績大有進步。他們不僅學會了計算機的操作,而且在網上可以找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如“日常化學”欄目中介紹生活中的化學,對于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作了科學解釋。“趣味化學”欄目中對一些有趣的化學現象作解釋,如空中取煙、鐵變金等。這些內容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五、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設計者和協作者。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并及時進行信息的反饋與交流,對學生的想法進行及時的評價,還可以進行個別輔導,協助個別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網絡教學充分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的角色由講師向導師轉變。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地去學習,積極思考,及時開展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利用網絡可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增大教學容量,并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有著傳統教學所不能代替的功能,應值得推廣。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僅是通過教師傳授而獲得,而是通過協作、討論等活動而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作為現代教師,應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課件制作能力。成為教學信息資源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因此,教師要有開放的教育觀念,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現代教學技術理論學習,提高綜合素質適應網絡環境下的教學。

二、合理使用課件

把網絡資源應用到化學教學中,課件是課堂教學的必備材料,但要制作課件,就要化費許多時間,不利于教學。因此,我認為應從各種途徑去尋找適合自己教學內容的課件,將他人的成果為自己所用,實現資源共享,并充分利用網絡把好的課件進行重新制作成適合本校學生的課件。

三、不能一味地使用虛擬實驗,把好“輔助教學”的度

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具有形象、生動、直觀、經濟、有交互能力和使用方便等優點,但也存在著明顯的欠缺。在虛擬實驗中,特別是氣味學生不能體會到,缺少一定的感性認識,不利于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培養。虛擬實驗不可能完全代替學生動手做實驗,所以一定要合理利用虛擬實驗,最好使兩者達到有機的結合。

參考文獻:

[1]《課堂教學論》袁金華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

[2]《現代教育技術》蘇州大學出版社

[3]《中國電化教育》劉邦奇主編

[4]《中學化學教學參考》現代教育技術與中學化學教學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