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學考試中怎樣讓學困生不差
時間:2022-04-22 03:07:00
導語:在化學考試中怎樣讓學困生不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08年高二會考是泉州市實施新課程的第一次全市規模的統一考試,意義非常重大。對于第一次抓會考的我來說,如何做好復習工作,讓學生個個過關,這是我今年教學上的重點。相對來說文科班的學生理科基礎較差,課時安排較少,尤其對后期的系統復習帶來困難,任務相當艱巨。本文介紹了在抓會考階段我的幾點個人體會。
關鍵詞化學會考差生轉化
2008年我所帶的兩個文科班即將迎來高二會考,對于第一次抓會考的我來說,如何在前期做好復習工作,讓學生個個過關,這是我今年教學上的重點同時也成了我的困惑。下面我就談談在抓會考時自己的幾點感受。
相對來說,文科班的學生理科基礎較差,他們選取文科就是覺得理科不會讀,成績上不去,實屬無奈之舉,尤其是班上存在部分“拖后腿”的學生,因此現狀不容樂觀。馬上面臨會考,時間非常緊迫,對后期的系統復習帶來困難,任務相當艱巨。因此一開始我們備課組就對課程的進度及復習要點做了詳細的安排,這樣就可以保證以后工作的有條不紊。然后再根據各班的差生情況制定不同的方案,對癥下藥。在這也要感謝鄭清芳老師,她讓我學到不少。
學生要保證在會考中考好,首先必須清楚兩點,第一會考范圍(包括化學《必修(1、2)》、《化學與生活》);第二了解會考試卷的結構:⑴考試水平分布,⑵知識內容分布,⑶試題類型分布,⑷試題難度分布。這些一開始我們就要重點指導學生閱讀《會考綱要》,令我感動的是我發現文科班的學生一拿到《會考綱要》就立刻翻書查看,還用不同顏色的筆作出標記,注明哪些是自己的薄弱環節,還在空白處記下了關鍵詞。我想這部分同學平時是很會學習的,我特地在班里作出了表揚,他們的積極性也很高。只要先了解這兩點,學生在復習中便能知根知底,自己也能更好地把握重點考點。再來,對于一大群的差生,應該怎么辦呢?我們如何轉化他們呢?
首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明白不管對于任何一種差生,鼓勵都是必要的。賴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我,“大人都喜歡聽好話,何況是小孩呢?”對呀,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很強的自尊心和獨特的脾性,但在學習上信心卻不足,用適當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差生的信心,這是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例如處于及格邊緣的女生,這在文科班相對來說比較多,她們往往學習上死記硬背多,靈活運用少,怕動腦筋,一看見理科就頭疼。我們可以根據她們的特點和化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先叫她們背一些有規律性的化學用語,例如:化合價口訣、溶解性口訣、化學式等,上課時盡量提些簡單的問題讓其回答,答好者及時給予表揚,讓她們嘗到成功的喜悅。
再者,我覺得定期地對差生進行談心、溝通是不可缺少的。而對待不同的差生,溝通的手段也是不同的。
有些高能差生,這在我所帶的班級中有幾個,腦袋瓜挺聰明,但他們通常是比較孤傲的,有點目空一切。上課復習的知識點他們覺得太容易,不喜歡再聽;課后習題遇到自己不會做的,又不屑于問別人。而且他們往往好動、貪玩,沒有恒心,堅持一段時間就不行了。說起來這類學生我還是比較放心的,因為只要他們意識到會考的重要性,定會用心學,過關自然不在話下,但如何讓他們的思想轉變過來呢?此時我們就要與他們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話了。當然我們的態度不能是居高臨下的,最好要能以同齡人的心態跟他們互吐心聲,要學會理解和寬容他們。這當然也不是一味的遷就他們,還需要很多的耐心和談話技巧。其次,結合教學內容,適當介紹古今中外化學家的故事,特別是選編一些反映我國現代化建設成就的化學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四化建設離不開化學,心理上萌發一種將來在科學上有所貢獻和有所建樹的愿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對于偏科和基礎差的差生,他們的進步通常是比較慢的。而來自周圍環境非議的壓力更使他們產生了優柔寡斷的心理問題。如在回答問題或板演時,由于過去未答好或出現錯誤而遭受同學的嘲笑,所以產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會“前怕狼、后怕虎”,畏縮不前。因此,我們與他們談心時,切忌“急”。要積極地啟發、誘導,幫助學生分析出錯的原因,鼓勵學生把甘苦、榮辱置之度外,丟掉“怕”字,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差生的思想轉變過來了,只是成功了一半。要使差生徹底甩掉差生的帽子,并使班里不再有新差生出現,還必須使學生學會提問。長期的應試教育使我們在課堂上只講要考的重難點內容,而且教學容量越大越好,很少考慮講什么、怎么講對學生才更有意義、效果更好。事實上,教學的成功不是取決于教學內容的總量有多少,而是學生有所得、有所獲的有多少。所以,在我們復習舊知識點中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反應,當學生感到困惑時,我們就要給學生時間,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但文科班安排的課時有少,根本沒辦法在課堂上讓學生及時把問題提出來,那選取什么時間來讓學生問呢?只能是課后時間了,比如:我針對班上學生的情況,詳細地選取了一些有希望的學生,利用下午放學后的45分鐘,在實驗室借了一個班級特地幫助他們解決難題,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當然有問題是好的,但最大的問題卻是有的學生根本提不出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發現問題是思維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當個體感到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時,思維才算真正發動。所以我們要督促學生做到“條條清、節節清、章章清”,有問題就及時提出解決,不能拖,同時進行自我診斷,查漏補缺。
另外對于極個別的“零基礎”的學生,說實話要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把三本書的知識點掌握其實是天方夜談,在會考前其實我們可以采用這樣一種方法,這也是我從吳阿娜老師那學來的,就是采取一對一的形式,把他交給班上的優生,當然這邊優生的選取也需要些要求,例如這個優生對會考是沒任何問題的,而且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還要說話有點威信的,這樣差生才愿意讓他教導,愿意聽他的話,這種方法效果尤其明顯。
經過這次會考我發現,這些問題差生,很多都轉化為中等生,甚至轉化為優等生。也就是說:差生不一定是真的差,只要我們心中有差生,肯多花些心血,有付出就會有豐厚的回報。以上問題相信每個老師同行們都碰到過,而且大家肯定比我們做得更好,更到位,在這里提出來旨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 上一篇:化學教學應把發言權交給學生
- 下一篇:透析軍醫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