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開發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3 05:29:00

導語:教育技術開發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技術開發管理論文

摘要:在高等院校化學課程改革中,一個具有普遍性的難題就是如何更新教學內容和手段,克服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與陳舊落伍的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本文作者研制的《現代化學分析技術》多媒體教材,在教學應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它的研制成功表明,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優化組合化學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式改革的一個強有力的突破口,必將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改革

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育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最優化為目的,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制高點和突破口。學校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開發教育軟件,建設現代教材體系,在傳統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基礎上,研制以多媒體計算機為工具的教學課件,使之構成相互交叉的立體化教材格局。

多媒體教材,以其豐富、多樣的信息承載形式,提供圖文聲像多重感官綜合刺激,突破了單一教學媒體的局限;以靈活、方便的交互特點,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非常有利,因而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教學當中。

在高等院校化學課程改革中,一個具有普遍性的難題就是如何更新教學內容和手段,克服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與陳舊落伍的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例如,化學課程的開設是實施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傳統的《教學基本要求》和相關教材中,對“現代化學分析技術”這一集中反映當代化學學科研究方法的前沿技術卻沒有涉及。增加這部分內容,是培養高素質學生的需要,特別對于即將從事研究和改造物質世界的工科學生,更具有現實意義。

受實驗儀器價格昂貴和教學時數限制等因素的制約,目前我國大多數工科院校尚未全面配備大型的現代化學分析實驗儀器。某些院校即使已經配備,也很難為大面積的本科生教學服務。有些院校曾嘗試過以課堂理論教學方式講授這些內容,然而,單一的教學手法,不僅講課難度大,消耗學時多,而且空對空的講解,收效甚微。根據這種情況,我們研制了《現代化學分析技術》多媒體教材,滿足了課程改革的急需,發揮了教育技術在當代教育中的制高點作用和突破口作用。

1重視發展性教學,把傳授知識、發展智能與素質培養統一起來

《現代化學分析技術》多媒體教材依托的是“基、寬、新、用”的原則。“基”,即“面向基礎化學教學”,做到難點分散,通俗易懂,提高學生整體的現代化學素質。“寬”,即“適應面寬”,增加近、現代科學基礎知識和理論方法的介紹以適應較大范圍的教學需要。“新”,即內容的取舍和制作手段具有“新穎性”,教材中出現的均為當前國內外較為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分析測試技術,在研制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視聽結合、圖文并茂的特點,增強了藝術效果。“用”,即“學以致用”,適當拓展應用范圍、增加學科前沿動態以及重要學術成果的介紹,使學生全面了解“現代化學分析技術”在科學技術各方面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超前意識與創新精神。教材所具有的良好操作性和靈活性,體現了“面向21世紀教學”和高質量課件的要求。

《現代化學分析技術》多媒體教材除了包含專業知識,還融入了現代信息技術、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學習方法。同時,它又是一件精心打造的藝術品(被譽為精品教材),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對這些內容的全面接受,有利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發展創造思維,提高整體素質。

2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作用,激發學習興趣,建造學習者可參與的環境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為學習過程創建必要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實現意義學習。顯然,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學習強調的不再是對知識的記憶,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以及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教育技術,為創建這種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

《現代化學分析技術》多媒體教材采用了大量的三維動畫形象地表現儀器的不可見結構、原子分子的微觀結構、檢測過程和工作原理的微觀再現等;巧妙地利用視聽教材制作手法,通過視頻技術展示各種現代化大型分析儀器與實際操作;聲畫完美結合,達到烘托氣氛,提高藝術效果的目的;采用交互式多媒體編程技術完成了課件的組織與跳轉(操控),提供了連續播放和可控播放兩種功能,在可控播放中又增設了段落或知識點檢索以及快進、快退、暫停、前后翻頁等功能,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和具體時間調整學習進度,符合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要求;虛擬實驗情景的創設,向學習者提供了個別化的、高度合作式的教學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過程;解說詞與背景音樂可隨使用者的需要靈活啟閉,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靈活性。

3注重對學生認知方法的培養,引導學生通過發現、探究和意義建構的途徑獲取知識

人的認識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通過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和外部聯系,然后借助抽象思維,把握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現代化學分析技術》多媒體教材中,根據課程內容,充分利用聲、畫、視頻等手段創設情景,化不可見為可見;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化繁瑣為簡潔,融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于一體,生動、直觀地表現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這種教學方式,體現了現代媒體的先進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

教材的創作從一開始便抓住主要線索,圍繞教學主題,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安排結構和知識點的展示,創設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求真的欲望和要求,并適時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使之思維認定活動始終向有利于知識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這樣,盡管各部分融入的教學內容(知識點)多,特技效果多,但畫面的切換、解說詞的轉折與過渡都極為自然,達到了提出具體問題,講解基礎理論,剖析基本原理,觀看實例演示,學會結果解析,明確應用范圍等教學目的,使整體教材保持了協調、美觀、連貫和流暢。

教材的素材部分,若連續播放,僅需3600秒,是使用傳統教學手段學時數的1/10,達到了增大教學信息量、豐富授課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短短的時間內學生不僅學到了豐富的高新科學技術知識,而且通過逼真的儀器操作過程演示,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興趣,激發了積極進取和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激情。

多媒體教材走入課堂,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新的教育技術,充分利用了計算機的快速、準確和大容量來彌補人的先天不足,一方面把教師從大量重復性教學活動中解放出來,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把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出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確保了教學活動的優質高效。

《現代化學分析技術》多媒體教材的研制成功表明,在高等院校化學課程改革中,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優化組合化學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式改革的一個強有力的突破口,它必將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