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功能和作用

時間:2022-10-22 10:28:54

導語: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功能和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功能和作用

一、為學生形成化學概念,掌握化學基礎理論知識提供感性認識

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般規律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要想形成正確的化學概念,掌握正確的化學理論知識,就必須要從認識具體物質、觀察個別化學現象入手,然后再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準確把握事物本質的客觀規律。化學實驗是通過一定的實驗儀器或者設備,通過人們的控制與調整,呈現物質的性質與變化規律。

二、幫助學生檢驗和鞏固化學知識

化學實驗講究手腦并用,這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并現固化學知識。化學實驗可以有效檢査、考核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的掌握情況,檢驗學生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化學知識。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化學離不開實驗,實驗中必然會出現觀察實驗現象的活動。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外部屬性,比如顏色、狀態、形狀等,以及實驗現象,比如顏色變化、發光放熱、生成沉淀、產生氣體等,都要通過學生的觀察來得到。因此,化學實驗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物質及其變化現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實驗教學中,觀察不是最終目的,因此要把觀察與思維聯系起來對實驗現象的本質得到一定的認識。因此,在觀察的同時,學生要進行主動的思考。學生要把實驗中出現的現象以及這些現狀怎樣才能出現、出現的原因等結合起來,不可孤立每一環節。

四、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

化學實驗技能屬于一種動作技能,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來完成的。化學實驗技能一般可以分為初步學會、學會和熟練掌握三個步驟。不管哪步驟,都需要學生親自操作才能夠實現,這是其他教學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五、進行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教育

學好化學應該要以實驗為基礎,化學實驗既可以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中學化學教學內容里面存在很多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總體來說,物質的微觀結構,證明了客觀世界的物質性;元素周期表體現了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化學平衡中蘊含著對立統一的客觀規律:選擇化學反應的條件中包含著客觀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客觀規律。所以,在化學教學中讓學生接受唯物辯證規律,是中學化學教育的重要內容。

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訓練科學方法

培養學生嚴肅的科學態度,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重視化學理論對實驗操作的指導;第二,在化學實驗中,要做到嚴謹,嚴格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進行實驗,科學分析實驗現象;第三,要具備科學的態度,不可臆造或主觀想象。學生每一次進行的科學實驗,都要按照實驗目的來設計方案,并且科學操作實驗。在實驗過程之中學生要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并且正確分析與處理相關數據,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化學實驗本身就包括訓練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實驗,這也是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質量,也可以培養一些實用型人才與創新型人才。

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學習理論認為,興趣是學習中最好的動機。化學實驗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是因為化學實驗能夠讓學生直觀地觀察顏色變化、氣體變化等化學現象。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可以真實地呈現化學實驗,這會進一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化學知識與技能,通過化學實驗探索新的知識,解決化學問題,對化學有著更濃烈的學習興趣。總而言之,化學實驗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成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大動力。八、化學實驗能夠幫助學生增加化學知識化學實驗對于中學生來說是真實的事情,他們通過化學實驗所獲得客觀的化學知識是具有相對性和條件性的,但是這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檢驗思維能力。

學生通過實驗所提出的問題,是具有創新性的,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化學實驗傳遞的大多數知識是非常具有價值性的,這可以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源泉,中學生通過化學實驗既可以獲得顯性的化學知識,還可以獲得大量的隱性知識,因為實驗中包括很多細節。中學生可以通過實驗后的反思行為,把這些隱性知識轉變為顯性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一個主要途徑。在化學實驗過程中,知識的增長是具有“批判性”的特點的。學生會認識到,任何知識都是在質疑中獲得發展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需要把所學到的知識綜合運用到化學實驗中,并且在實驗中檢驗與質疑這些綜合知識,讓中學生能夠從全面與統一的角度認識知識與生活。

作者:邸得志 王有明 鄧國亮 單位:甘肅省古浪縣大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