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驗教學下的生物化學論文

時間:2022-08-06 10:06:57

導語:醫學實驗教學下的生物化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實驗教學下的生物化學論文

1改進實驗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醫學生物化學實驗由于內容抽象、難懂,通過傳統實驗教學方法在黑板上由教師向學生講授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等,很難形象準確地描述和講解清楚。在實驗教學中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3],通過視頻、圖像、音頻、動畫等,使教學直觀生動、趣味增強、形式豐富、易于理解[4]。可以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前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實驗課的內容、目的及操作要領,例如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實驗,不但過程復雜和抽象,而且所用設備、試劑、耗材投資較大,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安排適時放映視頻材料,不但可以提高實驗水平,而且能提高教學效果。如有關分光光度法的實驗教學,教師在課前先制作多媒體幻燈片來演示分光光度計的構造及其原理、比色方法等,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儀器的結構和使用、實驗原理和實驗操作過程,有利于規范學生對實驗儀器的使用和操作。多媒體教學與傳統實驗教學相比,既能提高學生對實驗的理解,又能調動學生做實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促進了實驗教學質量和實驗效率的提高。除多媒體被用于實驗教學外,還可引入案例教學,這種方式屬于研究性的學習模式,近年來被用于醫學生物化學的實驗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突出教師“導”,而引導學生“學”。例如在通過電泳法分離血清脂蛋白的實驗中,應向學生講述血清脂蛋白的分類及臨床上高脂蛋白血癥的分型,也可以進一步深入到臨床常用的血脂檢測指標及各指標的正常參考值,使學生深入了解動脈粥樣硬化、腦血栓和冠心病等臨床典型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意義,同時也可以結合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模式,針對實驗內容及相關理解知識,以臨床上常出現的疾病或其發病機制作為問題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同時也引導學生將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形成以患者問題為基礎、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實驗內容,提高了實驗課的教學質量[5],同時也是對學生思路的擴展、能力的培養。

2開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

醫學生物化學實驗課在內容設置上有兩個主要特點:①保證基本技能的培養,同時體現前沿性;②注重實驗的綜合性、連貫性、探索性和科學性。簡單的驗證性實驗從內容上看有些單薄,為進一步激發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將經典實驗方法與現代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從驗證性實驗向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發展,開設一些提高型、探索型和設計型實驗[6]。例如應用考馬斯亮藍法結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蛋白質濃度的實驗,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查閱資料,了解蛋白質濃度的測定方法有哪些,實驗中有不同的標準蛋白試劑,學生自己設計及配制標準蛋白的濃度及待測血清蛋白的濃度,并比較哪種標準蛋白與考馬斯亮藍的結合力最強。然后設計實驗方案,記錄實驗所需藥品、儀器,獨立完成實驗操作,整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以及撰寫實驗報告等。上述過程以組為單位由學生獨立完成,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醫學生物化學實驗的基本步驟和方法,使已學知識得到鞏固和應用,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3師生互動,正確指導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形成良好互助的教學氣氛,必須及時雙向協助與交流,包括教師從學生那里了解“教”的信息和學生從教師那里了解“學”的信息。即涉及兩方面:①實驗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交流以及實驗過程中的互助協作;②師生情感的相互交流與協調。教師與學生經雙向交流后,可以了解學生對實驗教學內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進而采取準確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加強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學生則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學目標,掌握教學內容,夯實理論知識,學習實驗技術技能。協作與交流是教學反饋的重要途徑,同時也促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活躍和優化了教學氣氛。

4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的創新意識源于對學科的探索,有了探索才可能形成一些自己的獨特見解、思路或設想,所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大膽地探索[7]。例如筆者改變了過去實驗開始之前,從實驗目的到實驗結果逐一講解的做法,而是將要講的內容融入問題之中,使學生產生疑問,渴望得到解答,從而激發學生去探索。在實驗進行過程中,讓學生獨立操作,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操作情況,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對于實驗出現的問題,一般不采取有問必答的方式,而是采用提示和置疑的方法,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然后有意識地啟發引導學生把已有的知識同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筆者開設了創新型實驗課———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學生在實驗設計過程中,要通過查閱文獻資料、擬定實驗方案及具體操作方法、記錄實驗過程和整理數據、分析討論實驗結果、最終撰寫實驗報告等,使學生受到了科研訓練,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實踐證明,學生對于綜合性強、動手多、趣味性強的實驗更感興趣,可以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5完善實驗考核體系

檢查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必須建立嚴格的實驗考核體系。傳統實驗教學的考核方法相對簡單,主要依據報告的書寫,以優、良、及格、不及格進行評價;或者抽取某個簡單檢測項目考核,只注重實驗結果,而忽視實驗過程[8]。根據醫學生物化學的特點,為了能夠更加客觀的對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考核,對實驗考核評分體系進行了改革,實驗結果及報告只占實驗考試的50%,另外的50%包括實驗預習提問、實驗操作過程及實驗結束后是否規范進行善后工作等方面[9]。建立完善嚴格的實驗考核體系,在檢查學生掌握程度的同時,也檢查了教師的教學效果,使教師及時掌握反饋信息,不斷總結經驗,便于今后更好地指導實驗教學。總之,在醫學生物化學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主導地位,采取有效而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醫學生物化學實驗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作者:苑紅扈瑞平張建宇娜琴葉紀誠工作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