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方法初探
時間:2022-02-24 04:00:11
導語: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方法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針對中醫學專業學生在生物化學實驗課方面的特點及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加強課后啟發、引導、總結方面著手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有目的地培養了學生嚴謹操作、仔細觀察、獨立思考、認真分析的習慣和能力,并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物化學實驗;分析思考能力;教學方法;改革
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和前沿學科,也是醫學各學科的共同語言,具有很強的應用性。生物化學實驗課可以讓學生驗證一些基本理論,對抽象的理論知識有更具體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又能掌握生物化學的基本操作技術,為學生后續的專業課學習及相關知識的實際運用打下基礎[1]。應該說,好的實驗課不僅是理論課的補充,更是鍛煉學生分析思考能力、收獲新知識的途徑[2]。但對于我校中醫學專業來說,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往往不高,實驗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本文總結了該專業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學生的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初探,為今后的教學工作積累經驗、提供參考。
一、我校中醫學專業學生的特點
中醫學專業是我校的重點和特色專業,也是文理科兼招的專業。該專業的學生在生物化學實驗方面有以下特點:(1)對實驗原理不夠理解,缺乏對實驗結果的預見性,進而也影響了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2)很多同學基本停留在中學的定性實驗思維,缺少對定量實驗中實驗誤差的認識,以至于實驗操作不規范,不嚴謹;(3)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實驗課只是理論課的附屬品,上課主動性差,偷懶不做或敷衍了事,不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數據。
二、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分析
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實驗課時少。相當一部分學生反映實驗課結束后感覺收獲不大,甚至沒什么印象;(2)課前教師講解過多,知識點過于抽象繁雜,讓學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3)實驗過程學生按部就班,課后“填寫”統一格式的實驗報告,不多加觀察思考;(4)課后教師總結引導不充分,學生對實驗結果模棱兩可,對結果分析不知所措。以上幾方面因素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大大降低了實驗教學的效果,也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分析思考能力的培養。
三、加強課后總結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及中醫學專業學生的特點,我們經過思考和實踐,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重點在于加強課后的啟發、引導和總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課前講解留下“懸念”,課后進行引導和解惑中醫學專業學生的數理化(尤其是化學)基礎較薄弱,如果在實驗開始前一味地灌輸反應式、公式等,學生必然會感到晦澀難懂、枯燥無味,這樣將大大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我們將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一些關鍵性的直觀結果(如顏色、沉淀等)以PPT圖文形式或視頻進行動態展示,讓學生能直觀預見實驗應達到的效果[3]。同時,在講解過程中應注意有所“保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操作、觀察、思考。以實驗“酶的競爭性抑制”為例,本實驗所需試劑較多,其中,酶、底物、抑制劑的關系通過簡單的講解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但酶促反應不需要的兩種試劑———甲烯藍和石蠟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沒有這兩種試劑結果會如何?問題一提出,學生們興趣大增,一邊仔細操作一邊觀察思考,有的還自己做了對照實驗。實驗結束后,教師提示學生把浮在試劑表面的石蠟加以搖晃,讓空氣進入反應試劑,褪色的甲烯藍迅速恢復藍色,學生們驚奇之余很快悟出了其中的原理:如果不加甲烯藍就無法辨別底物脫氫反應進行的程度,甲烯藍實際上起了指示劑的作用;而甲烯藍的褪色是還原反應,如果沒有石蠟隔絕氧氣則無法觀察到甲烯藍的褪色。這種課前制造“懸念”、課后引導總結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了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和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時也使課堂變得更生動、更有效。(2)重視實驗數據的記錄和分析在教學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因為不了解定量實驗的原則和要求,沒有嚴謹求實的意識,實驗操作隨意、不規范,時有不記錄、抄襲甚至捏造數據的現象出現。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反復強調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及時性,其次要求學生當堂把數據報給教師,最后要求以此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實驗報告要求說明實驗現象、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并能針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和討論。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沒有嚴格的模式要求,一切可以從實驗的實際出發進行總結。因大部分學生對數據分析感到困難,我們通過實驗“血糖的測定”講解了系統誤差、偶然誤差、主要誤差來源(如吸量管和移液槍的使用、試管潔凈度、比色皿的潤洗等)及其對測定結果的影響。實驗結束后,把所有人的數據抄到黑板上,讓大家計算測定平均值,每個同學再計算自己的實驗誤差,然后反思自己的操作過程,找到產生誤差的原因。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學生們不僅寫出了切合實際的高質量的實驗報告,更逐漸認識到操作過程中任何的不規范、不認真都會嚴重影響實驗結果的精準度,因此學生在今后實驗過程中的嚴謹性和求實態度都有了明顯好轉。(3)指出課堂出現的問題,獲取課后新知識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必須隨堂巡視,以了解學生的總體情況,及時發現和糾正個別學生的不規范或錯誤操作。實驗結束后,將課堂上較普遍或典型的問題向全體同學指出,并分析原因和提出整改辦法,讓其他同學也受到啟發和警醒。同時鼓勵學生將實驗過程中發現或思考的問題提出來,例如生化樣本與一般化學試劑的保存條件有何不同?溶血標本對血糖、血脂或轉氨酶的測定有什么影響?采血時患者的體位對測定結果有無影響?等等。大家各抒己見或查閱文獻,最終發現新觀點,獲得新知識。通過這樣的課后總結討論,鼓勵學生找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分析思考得到不同實驗結果的原因,更通過新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更深層的探究和思考,使實驗教學取得了更加良好的效果[5]。
四、結語
生物化學是中醫學教學的重要基礎課程,實驗教學則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紐帶。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生化實驗課的教學目的之一。通過加強實驗課后的總結分析,學生在觀察現象、記錄數據、結果分析、避免誤差等方面的主動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更可喜的是,學生們逐漸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為學生以后在工作崗位上獨立解決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平,龔祝南.關于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教改的一點評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8,(44):232-233.
[2]康宇佳.淺談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的創新與改革.[J].生命的化學,2018,38(6):886-889.
[3]梁姍,尚淑梅,鄭俏然.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生物化學實驗改革與探索[J].讀與寫雜志,2018,15(11):44.
作者:鐘衛干 封毅 韋玉蘭 樂寧 劉靖 卓少元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
- 上一篇:可操作性初中化學實驗改進研究
- 下一篇:廣告創意思維活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