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課程思政與教學創新探討

時間:2022-06-27 03:29:03

導語:生物化學課程思政與教學創新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化學課程思政與教學創新探討

[摘要]課程思政是全方位育人格局中重要的環節,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本文探討生物工程類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學創新實踐。通過在課程大綱與課程目標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等方面的教學創新,使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更具發展活力和立德樹人的魅力,課程思政的質量和效果不斷提高,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使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工程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等獲得全面發展。

[關鍵詞]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學創新;立德樹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專業課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扎實推進課程思政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生物化學課程是生物科學、生物工程、生物制藥、醫學、農學、化工等專業的基礎課程,知識體系包括生命有機體的化學組成、物質能量代謝、遺傳信息傳遞等,與人們生命健康、工作生活及生存環境都密切相關,蘊含著豐厚的思政內涵。近年來,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在眾多的專業領域蓬勃開展。教學工作者們從教師綜合素質提升[1]、課程教學大綱修訂、知識體系編排、思政元素挖掘與契合[2]、課程思政教學設計[3],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創新[4]等多方面,對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實踐途徑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探索。來自不同專業的生物化學課程,思政與不同的專業結合,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課程思政。例如,醫學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思政中,培養醫學生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塑造醫學生高尚的醫德情操[5];中醫藥類專業生物化學思政,結合中醫藥文化元素,增強醫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與自信[6];師范院校生物化學課程思政,重視教師自身示范作用,并結合課程思政元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無私奉獻等專業素養[7]。生物工程類專業(包括生物工程、生物制藥等專業)的生物化學課程思政,主要體現在科學學探索精神、科學和工程倫理、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本文結合河南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討課程教學創新對課程思政的促進作用。

1課程大綱與課程目標設置創新

課程大綱與課程目標設置對各個教學環節起著綱要和導向作用。為了使課程大綱與課程目標設置能夠支撐專業培養目標的達成,生物化學課程大綱制定中,在專業知識技能、工程素質等基本要求中,提出課程思政要求。課程目標設置中,在基礎知識、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研究、使用現代工具、生物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規范、個人和團隊、溝通+科學探索精神、項目管理及終身學習等目標基礎上,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科學與工程倫理、大國工匠精神、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及使命擔當等方面的思政目標。該課程大綱與課程目標設置適應了生物工程類專業特點和育人要求,分類別明確了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目標和實施重點,對課程思政教學有了科學性和規范性的引導。

2教學內容創新

2.1融合思政元素傳遞育人力量

生物化學專業知識中所蘊含著豐富思政元素內涵,合理安排課程內容,找準課程內容思政元素結合點,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同時,自然而然地獲得思政教育啟迪。在講授蛋白質結構與功能關系時,介紹我國于1965年成功進行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這是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天然分子相同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的蛋白質[8]。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被前輩們精誠協作、不畏艱難的科學探索精神所感染。

2.2引入前沿報道激發思政興趣

在生化課程教學中,適當介紹學科前沿知識和較新的科技成果尤其是我國科學工作者進行的科學探索,能夠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使課程思政教學生動有趣。例如,在學習酶的化學本質時,介紹了我國科學家在核酶研究中的新發現。蘭鵬飛等人(2018)[9]首次揭示了酵母核糖核酸酶P(RNaseP)的結構,為真核RNaseP催化轉運RNA前體(pre-tRNA)5'-端加工的機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學基礎,是國際上核酶及RNA結構生物學領域的重大突破。這一科研新成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專業知識視野,燃起學生從事科學探索的熱情。

2.3介紹典范事跡,深植家國情懷

為了使生物工程類專業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家國情懷等人文素養,在課程教學中,結合課程內容介紹生物工程領域的一些典范人物事跡,有利于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使他們畢業后能夠在生物工程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生物化學緒論中學習生物化學的應用與發展前景時,向學生介紹了我國生物醫學領域杰出的戰略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侯云德院士,他于上世紀80年代率先研發出國際獨創、我國首個基因工程藥物(國家I類新藥)——重組人干擾素α1b,隨后又在短短數年間相繼研制出1個國家I類和6個國家II類基因工程新藥,應用于上千萬患者的臨床治療[10]。由于他在基因工程藥物研發及分子病毒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榮獲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侯云德院士根植于祖國大地和人民健康事業勇于奉獻的事跡使學生們深受感動,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也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

3教學方法創新

對于不同的課程內容和思政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提升思政魅力,使課程思政教育真正觸及學生心靈深處,使學生能夠基于生物化學相關知識背景,分析評價社會、健康以及環境等方面的復雜問題,增強了學生科學探索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利用多媒體融合教學方式增添課程思政的趣味性、優美感和文化感。例如,在光合作用教學中,我們采用多媒體融合教學,播放了綠水青山、現代農田、豐收場景,通過優美的視聽資料,使學生學習光合作用專業知識過程中,也欣賞到祖國山水林田,看到自然環境的保護和現代農林的發展,樹立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案例分析教學,引導學生基于生物化學背景知識進行科學分析思考,理解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從而促進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例如,學習RNA的復制時,引入抗擊2019病毒(SARS-CoV-2)案例,學生不僅了解了SARS-CoV-2結構特征、復制過程及感染致病的分子機制,還通過回顧我國人民奪取全國抗疫斗爭勝利的歷史奇跡,深刻領會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利用討論式教學,增強師生互動,啟發學生分析判斷,增加課程思政的親和力。在學習核酸結構和功能時,請同學門討論:能否利用基因工程、基因編輯等生物技術,幫助準備生二寶的爸爸媽媽們生一個“完美”的寶寶或期望的性別呢?同學們奇思妙想,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討論中同學們認識到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雖然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憧憬,但生物技術開發應用活動應符合科學與工程倫理原則。利用探索式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欲,科學探索。例如,在酶的教學中,請同們探索生物酶法去除農藥殘留物,同學們積極查閱文獻、討論、設計方案、實驗檢驗,并在生化課堂上進行研究成果交流。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理解了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專一性以及影響酶催化活性的因素,鍛煉了科研探索能力,增強了環保意識。

4課程考核創新

課程考核是評價教學質量與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和課程思政的深入開展,傳統的終結性的和知識性的課程考核方式,已不適應全面育人的要求。課程思政增加了課程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迫切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考核創新。在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實踐中,積極探索能夠體現知識、素質和能力協調發展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考核方式和方法。課程考核方式,除了閉卷考試,還采用了思政評價、探究性開放性作業等方式,拓展學生分析研究、思考判斷和評價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科學探索精神。考核方法注重學習過程考核,增加平時成績(課程思政表現評價、探究性作業等)所占比重。通過課程考核的改革,學生加強了平時學習,也更加注重專業知識技能、工程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全面發展。

5總結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在生物工程類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思政與教學創新實踐中,結合專業特點,在課程大綱與課程目標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等方面不斷創新,提升了生物化學課程思政的發展活力和育人魅力,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技能和培養工程素質的同時,也受到切實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

參考文獻

[1]肖錢祥,武亞新,肖靜晶,等.《生物化學》課程融入思政教育探索[J].廣東化工,2020,47(24):141-142.

[2]賴曉芳,李聯泰,劉云鶴,等.生物化學教學中融合思政教育的探索[J].科教文匯,2021(5):75-76.

[3]謝兆輝,焦德杰,李學貴,等.課程思政理念下糖酵解途徑的教學設計[J].生命的化學,2021,41(1):192-196.

[4]任桂杰,張亞楠,曾季平,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課程思政背景下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生命的化學,2020,40(12):2297-2302.

[5]王小引,宋娜,張貴虎,等.新時代背景下醫學院校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滲透與融合[J].教育教學論壇,2020,(51):83-84.

[6]董德剛,鮑淑芬,宋梅,等.中醫藥類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以“酶學”為例[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21-04-22,網絡首發,.

[7]吳蕓,蔣自立,閆吉美,等.課程思政在地方師范院校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探討[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1,23(2):113-116.

[8]林其誰,李伯良.成功進行人工全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中的科學精神[J].生命科學,2015,27(6):670-672.

[9]LanP,MingT,ZhangY,etal.StructuralinsightintoprecursortRNAprocessingbyyeastribonucleaseP[J].Science,2018,362(6415):eaat6678.

[10]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侯云德[N/OL].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

作者:韓四海 吳影 李佩艷 李璇 郭金英 羅登林 岳崇慧 徐寶成 劉建學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