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跨境人民幣結算失衡的原因
時間:2022-01-01 11:28:28
導語:探討跨境人民幣結算失衡的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市場接受程度存在較大差異我國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對人民幣結算的接受程度不同是造成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失衡最主要原因。從我國商務部統計的對外貿易國別數據來看,近幾年我國出口最大的市場為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進口來源地除歐盟外,東盟、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澳大利亞等占據很大一部分。而美歐等發達國家采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意愿低,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采用人民幣意愿較高。2012年西聯公司旗下的西聯商業支付部門針對1000多家允許采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的我國大陸試點企業進行的調查報告明,美歐等發達市場的公司更不愿意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美國企業的不愿意度最高(占42%),歐洲企業(占23%)其次,而日本企業(占8%)和澳大利亞企業其次的不愿意度最低(占2%)。一般來說,要使貿易對象接受人民幣作為計價結算工具,最主要是人民幣持有者能夠用人民幣買到他們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我國是個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產品具有優勢,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我國一般有能力滿足,但對于發達貿易對象國所需的很多商品和服務的要求,尤其是高科技產品和環保型產品,還不能滿足,美歐貿易對象尤其如此。因此,在人民幣結算業務操作中,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貿易伙伴、周邊國家和地區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明顯高于美歐等貿易伙伴。由于美歐是我國最大出口市場,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又在我國進口來源中所占比例較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失衡的局面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導致企業議價能力低在國際貿易實務中,一筆貿易采用何種貨幣計價一般由進出口雙方事先協商約定,可以是出口方所在國家的貨幣,也可以是進口方所在國家的貨幣,甚至可以是第三國貨幣。但是由于從國際貿易合同的簽訂到貿易合同的履行要經歷很多環節,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最后到貨款的收付一般時間較長,在此期間一旦計價貨幣的匯率出現大幅度的波動,進出口雙方的經濟利益必然直接受到影響,因此如何選擇計價貨幣對雙方都顯得格外重要。而到底由誰來選擇計價貨幣這就關系到貿易雙方企業的議價能力,企業的議價能力高,自然就有選擇計價貨幣的權利。雖然世貿組織的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在全球的貨物貿易額排名中位列第二,僅比美國少150億美元,全球貿易處于低位增長,我國貿易地位繼續提升,但是在全球生產網絡上,我國還處于低價值鏈環節,無論是在生產分工還是收益分配上仍然處于弱勢地位。當前,我國出口產品由于技術水平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產品的差異性不強,且面臨著許多發展中國家如東盟激烈的競爭,企業議價能力非常有限,因而在計價貨幣選擇中居于弱勢地位,關于貿易計價貨幣的選擇,自然大多參照貿易對象國所指定的貨幣,再加上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在我國出口貿易中采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比例自然較小。如我國出口加工貿易產品,一般附加值較低,產品差異化程度偏小,技術含量也比較低,屬于買方市場,替代性強,需求價格彈性大,買方議價權高,多采用進口方指定的交易貨幣結算。
(三)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美元作為國際貿易中主要計價及結算貨幣,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美國金融體系整體陷入信用和債務危機,造成美元匯率處于動蕩之中,流動性驟然緊缺。與此同時,歐元、日元也大受影響,出現大幅波動。而與美元、歐元和日元等全球“貨幣錨”的劇烈動蕩相比,在我國進口貿易中,廣受國外機構和企業歡迎。2010年6月我國實行匯改,自此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重新進入雙邊波動的升值通道。重啟匯改三年來,人民幣年均升值3%,這個預期可能還會持續若干年。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使得境外企業和居民有較大的動力持有人民幣長頭寸。對于企業來說,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更愿意持有人民幣資產,而將負債美元化,所以在我國出口貿易結算中,境外機構和企業即使擁有人民幣,也不愿意用于支付,而希望選擇其它的外幣去支付,讓持有的人民幣資產享受升值收益,這樣我國出口就大多采用外幣而不是人民幣結算,人民幣收入少。同理,在進口貿易中,境外機構和企業則更愿意接受人民幣結算,反對外幣結算,收入人民幣,獲取升值收益,我國進口貿易就大多采用人民幣結算,人民幣付出多。因此人民幣升值預期也是造成人民幣跨境結算失衡的重要因素。
(四)跨境套利存在人民幣跨境結算套利是指在無真實貿易背景或融資需求背景下,通過人民幣跨境結算來獲取利差和匯差的行為。跨境套利操作會進一步促使人民幣結算失衡,這主要是因為與內地相比,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香港存在著溢價。即使外國出口商不想持有人民幣,外國出口商也可以從對我國的出口貿易中獲取人民幣,然后拿著人民幣以更具吸引力的離岸匯率將其兌換成美元,從而在兩個市場間進行套利。以最常使用的信用證套利為例:進口商提出申請之后,銀行給其開具30萬美元遠期人民幣信用證;轉交香港銀行,由其審證核押后再交給境外受益人,即該進口商的境外關聯體;關聯體以此信用證作擔保,在香港銀行即期借入30萬美元;關聯體隨即在香港銀行做一筆“賣出人民幣、買入美元”的遠期合約。通過此過程,進口商獲30萬美元融資,并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獲取利差收益。實際上,在此過程中,內地銀行、香港銀行、進出口商均獲益,最終央行為套利承擔成本。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國境內企業一般會向我國境內銀行申請保付加簽或者遠期信用證等銀行信用擔保。關聯企業在向境內出口之后,就會利用應收境內的人民幣債權,特別是銀行擔保信用,在境外申請低息美元貼現,到期利用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匯率賣出人民幣歸還美元貸款,獲得匯率和利率的雙重套利。因此,人民幣跨境結算套利的存在使得外國出口商更青睞于用人民幣結算,收入人民幣,加大了我國進口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比率,也使得外國進口商不愿意支付人民幣,減少了我國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比率,從而造成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失衡。
(五)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發展緩慢離岸金融中心是指在高度自由化和國際化的金融管理體制和優惠的稅制條件下,主要由非居民參與的、經營可自由兌換貨幣、在貨幣發行國境內或境外進行資金融通的、基本不受法規和稅制限制的自由交易中心。目前我國主要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有中國香港、英國、新加波、法國、中國臺灣等,但總體來說,我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發展緩慢。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我國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2010年內地與香港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占到內地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總額的七成以上,2012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交易逾2.6萬億元人民幣,年上升37%,占內地以人民幣結算跨境貿易總額的九成以上,大量人民幣通過跨境貿易流入香港。截至2012年底,香港人民幣客戶存款及存款證余額分別為6030億元及1173億元,恒生銀行曾預計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在2015年會超過美元存款,成為香港存款第二大主要貨幣。盡管離岸市場人民幣存款增長速度較快,但整體規模仍小,流動性不足。對除香港企業之外的其他境外企業而言,獲得人民幣貿易信貸以及用富余的人民幣投資都比較難。再加上香港銀行的人民幣借貸利率較高,造成人民幣融資業務規模較小,有融資意愿的企業寧愿選擇以港元或者美元借貸而不愿意采用人民幣借貸。而境外進口企業由于人民幣貿易結算的轉換成本較高以及獲得人民幣融資比較困難使得我國出口采用人民幣結算開展較為緩慢,這樣我國出口貿易采用人民幣結算比率較低。
(六)境外人民幣來源不足一般說來境外人民幣來源有居民境外消費、貿易交易、金融交易等,金融交易有對境外發行人民幣國債、提供遠期購售匯、發展銀行間借貸市場,還可以進行股票投資等等。當前境外人民幣來源主要有中央銀行貨幣互換的人民幣資金、內地居民境外消費的人民幣(主要集中在港澳、東盟國家和地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資金。由于人民幣存在預期升值、跨境套利等人民幣需求量大,境外人民幣處于供遠小于求的局面,加上人民幣還不是自由兌換貨幣,需要人民幣時不能用其它的貨幣進行兌換,在境外也沒有形成自由的人民幣買賣市場,人民幣自由流通性較差,人民幣的可獲得性得不到滿足,這給境外進口企業用人民幣支付貿易造成困難。這樣勢必造成我國出口貿易采用美元、歐元等流通性較強的外幣,方便了國外進口商支付,從而降低了我國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比率。
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失衡的應對策略
第一,鼓勵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改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失衡現狀。鼓勵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并不等于限制進口貿易人民幣結算,而是在進口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的同時,進一步鼓勵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國家可以采取相關政策支持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如在出口退稅政策上可以將人民幣結算與外匯結算實行差別待遇,在現有外匯結算的出口退稅率下,適度提高人民幣結算的出口退稅率,鼓勵出口商采用人民幣進行進出口貿易結算的積極性;在出口信貸方面將出口信貸的貼現率與出口結算的貨幣幣種聯系起來,對采用外幣出口結算和采用人民幣出口結算兩種不同做法實施不同的貼息率,對采用人民幣結算的出口信貸予以較高的貼息,對出口信貸采用外匯結算的實施較低的貼息,這樣選擇人民幣作為出口結算貨幣的出口商可以享受更多的政府貼息,從而刺激出口商采用人民幣出口結算,提高人民幣出口結算的積極性,最終改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失衡現狀。
第二,優化出口商品貿易結構,提高出口企業的定價權。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是造成人民幣跨境結算失衡的重要因素,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技術含量和差異性程度,增加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商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優化升級外貿結構,促進市場多元化等措施優化出口商品貿易結構,提高本國出口企業的議價權。如在規模和低成本競爭優勢基礎上,可以提高傳統優勢出口商品的質量和檔次,進一步完善擴大機電、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和促進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的措施,從而獲得更大范圍的傳統優勢出口商品的世界市場議價權。
第三,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變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2005年匯改以后,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但長期以來人民幣匯率呈現單邊升值預期。人民幣升值預期之所以揮之不去,主要是因為匯率機制僵化和外匯儲備持續大幅增加,無風險的單邊投機行為,又造成了預期的自我實現。因此可以加大匯率彈性,形成匯率雙邊深度波動,增加單邊套利的機會成本,可一定程度上弱化升值預期。
第四,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提高人民幣境外流動性。人民幣離岸市場就是人民幣登陸境外市場的灘頭堡,如果缺少這樣的市場,人民幣便不能在境外真正發揮作用。我國目前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在資本項下人民幣沒有完全可兌換的情況下開展的,境外通過進出口貿易獲得的人民幣不能夠進入到國內的資本市場。基于此,要想發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就必須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只有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才能使流到境外的人民幣可以在境外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上進行交易,才能解決流出境外的人民幣的交易和流通問題,使擁有人民幣的境外企業可以融出人民幣,需要人民幣的境外企業可以融入人民幣,持有人民幣的企業可以獲得相應收益,可以在這個離岸市場上進行交易、融通資金,獲得收益,最終提高人民幣境外流動性。
作者:姚愛萍萬里平單位:西南大學重慶醫科大學
- 上一篇:漫談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性
- 下一篇:外匯儲備的現狀及路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