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面臨的外部沖擊及措施
時間:2022-01-01 11:42:42
導語:當前面臨的外部沖擊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國外應對外部沖擊的經驗借鑒
(一)發達經濟體應對外部沖擊經驗借鑒面對外部沖擊的發生,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應對之策。20世紀60~90年代,德國在外貿順差的推動下,馬克升值壓力加大,但德國政府較早對匯率政策進行了調整,同時采取了合理的對外貿易政策,在本幣升值情況下并沒有出現出口貿易大幅度下降和進口貿易大幅度增長的狀況。同時,為了應對馬克升值引起的資本流入對物價的沖擊,德國政府對勞動市場進行了干預,通過組織勞資協商達到降低工資的目標,來消化由于價格沖擊帶來的成本提高,從而有效地控制了國內價格的上漲。與德國相比,英法兩國在應對外部沖擊中出現了不同的情況。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沖擊下,面對不斷走高的價格指數,意大利政府采取了工資指數化的應對措施。由于應對的政策不當,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1973年至198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迅速下降到2.8%。到1992年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僅為1.2%。英國工黨政府為了應對石油危機導致的價格上漲,采取了降低居民所得稅、提高企業增值稅的應對措施。結果反而導致了商品價格的進一步提高,通貨膨脹愈演愈烈,英國經濟隨之陷入困境。1979年英國保守黨領袖撒切爾夫人執政,她一改工黨政府的做法,通過國有企業私有化的改革以及削減福利開支等政策,從生產供給和勞動供給上作了大大的改進,從而大幅度地提高了生產率,使得由于價格沖擊導致的通貨膨脹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日本應對外部沖擊失敗的教訓值得深思。日本二戰后的高速經濟成長,曾經令世界矚目,就像中國今天一樣。然而,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西方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日本加快了金融市場自由化、日元國際化步伐。與此同時,由于日美貿易摩擦,日元也走向了快速升值的不歸之路,“廣場協議”使日本陷入了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期,被稱為“失去的十年”。日本的教訓在于盲目地推行日元國際化,企圖通過日元升值緩和日美貿易摩擦,日元升值又催生了國內經濟泡沫。上述發達經濟體在應對外部沖擊過程中所采取的不同的經濟政策的得與失,證明只要采取恰當的應對外部沖擊措施,就會通過吸收機制或者緩沖機制,將外部沖擊降低到最小程度,確保內外經濟目標的實現。反之,措施不當,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被外部沖擊毀掉自己。
(二)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應對外部沖擊的得與失20世紀80年代末,在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前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紛紛走向解體?!靶菘睡煼ā钡慕洕母镏?,使這些國家徹底喪失了自主的宏觀經濟政策。結果,石油沖擊、貨幣匯率沖擊和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劇烈波動,教訓是極其深刻的。2008年10月,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曾經指出:這場金融(經濟)危機擦亮了許多人的眼睛,埋葬了資本主義的貨幣主義模式。俄共認為金融危機源于新自由主義的泛濫。而作為新自由主義的重災區,拉美國家市場化改革和金融自由化同樣遭到了重創。如阿根廷市場化改革失敗,資本賬戶過早自由化,貨幣局制度的放棄,付出了慘重代價。與上述國家相比,中美洲國家古巴和委瑞內拉由于堅持了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決不倒向西方,而免遭外部沖擊。
二、中國應對外部沖擊的策略措施
(一)以國家價值標準完善人民幣匯率制度國家價值標準即人民幣匯率制度選擇應該既有利于內部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又有利于外部國際收支平衡,亦即讓人民幣與美元保持靈活的匯兌關系,即不能完全自由浮動,也不能完全固定,應該擇機而動。一定要讓人民幣匯率制度安排服從本國利益,成為一道保護民族經濟利益屏障,而不是西方玩弄的工具。人們普遍認為浮動匯率制度才能更好地抵御外方沖擊。按照這一邏輯,人民幣匯率制度應該采取浮動,只有自由浮動才能擺脫外部干擾因素的沖擊。歷史證明這是一種錯誤的選擇,沒有哪一個國家的貨幣是在價值不穩定的波動中成為世界強勢貨幣的。與此同時,應該慎重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在當地美元本位主導國際貨幣體系的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就意味著貨幣匯率主權的喪失。因為,美元本位下人民幣只能是從屬地位,聽任美國貨幣匯率政策的擺布,就像當年日元國際化一樣,美國會根據自己的意志左右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這對于中國經濟的威脅是不言而喻的。
(二)加快新能源開發與傳統能源替代2008全球金融風暴催生了新能源、色經濟時代。以再生能源、清潔能源以及生物能源為代表的低碳綠色經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新潮流。為了應對國際戰略資源價格沖擊,首先,加大建立能源儲備機制力度,如石油儲備。其次,加快開發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步伐。
(三)優化經濟結構和需求結構不合理經濟結構導致中國能源綜合利用效率低下,只及發達國家的50%左右。這不僅浪費能源,而且無法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程度。所以必須優化經濟結構,才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時,加大力度調整需求結構,擴大內需,減少對外需的依賴程度。
(四)建立國際大宗商品進出口戰略聯盟2008年爆發的“3F危機”要求中國必須從戰略高度,建立國際大宗商品進出口戰略聯盟機制。首先,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到了危險的警戒線,石油危機這只“黑天鵝”遲早會突然來臨,中國遭受更大的石油沖擊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國際礦產品的進出口價格極不對稱,一方面,中國進口規模最大的鐵礦石價格已經被國際少數跨國企業牢牢掌控,持續暴漲的國際礦產品價格,已經對鋼鐵產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另一方面中國出口的涉及國家安全的戰略資源稀土礦,由于極度混亂無序競爭,卻以極低的價格出口到國外,與國內進口國外的礦石價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其三,中國糧食危機已經悄悄地逼近:一是中國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糧食來補充國內的缺口,而國際糧食價格卻由于種種原因在不斷地迅速攀升;二是國內糧食生產銷售逐漸被跨國糧商所控制;三是食物基因戰已經開始。上述幾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十分嚴峻,中國必須從國家經濟安全的戰略高度,對上述行業進行整合,建立政企戰略聯盟,才能共同應對外部沖擊。因為,這不僅僅是企業效益問題,更不僅僅是國際經濟利益博弈問題,而是關系到國家經濟安全與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問題。
(五)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與合作21世紀許多國際經濟問題已經上升到國際政治經濟問題。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后,貿易保護主義問題已經上升到國家政治層面,特別是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不是簡單的國際經濟問題,而是國際政治經濟問題。美國將人民幣匯率問題國際化、政治化,目的就是想釜底抽薪,遏制中國經濟的發展。盡管當前國際經濟政策合作與協調面臨許多挑戰。但當代應對外部沖擊的實踐表明,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石油危機以及糧食危機單靠一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以及政府的能力是不夠的。所以必須加強宏觀經濟國際協調,通過國際宏觀經濟合作,才能更有效地抵御外部沖擊。2008年10月,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世界各國掀起了空前的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行動,一方面,紛紛采取相同的貨幣政策,全球掀起了降息浪潮,貨幣政策空前寬松;另一方面,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計劃,運用看得見手的力量挽救市場失靈。中國將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外部沖擊,只要我們真誠合作,加強宏觀經濟國際協調,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就能夠共克時艱,化險為夷。
作者:孟小瀘余海晴單位;吉林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滯漲環境下的宏觀政策發展方向
- 下一篇:略談央行溝通的制度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