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去杠桿的原因及方法
時間:2022-07-09 11:21:17
導語:金融去杠桿的原因及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18年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深化之年,作為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之一的去杠桿,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至關重要。本文對金融去杠桿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金融如何去杠桿提出建議,最后分析了去杠桿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等。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金融去杠桿;社會融資規模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發展較快,蓬勃發展之下我們不得不關注資產泡沫可能帶來的風險。而近幾年,國內債務增速上升,經濟增速放緩,杠桿率上升,在金融體系內部循環的傾向下,金融與實體經濟出現了某種程度的不適應性,金融脫實向虛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本質,也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但在過去幾年間金融體系資金存在一定程度的空轉,不斷推高資產泡沫,金融領域風險不斷積累。馬勇等(2016)對金融杠桿、經濟增長與金融穩定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表明伴隨著去杠桿化,金融危機的發生概率會明顯增加,最后提出應該前瞻性地加強金融杠桿的宏觀管理。楊有振(2017)則認為金融部門去杠桿意味著盡可能地減少信用違約損失,化解信用違約風險,減少對投機性投資行為的支持,但去杠杠化不是要縮減銀行的信貸投放規模,相反是要從金融供給側消除我國當前的金融抑制現象,破解企業融資難的困境。本文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分析我國金融去杠桿的原因,并提出適當方法。
二、金融去杠桿的原因
關于金融杠桿并沒有十分明確的定義,本文認為金融杠桿發揮作用的過程實際上是信用創造和使用的過程,亦即以自有資金作為基礎,通過負債和借貸撬動更大規模的資金。自2016年以來,金融去杠桿一直備受關注,究其原因,分析如下。金融對實體經濟拉動作用減弱。從金融機構層面來說,杠桿作用體現在金融業增加值和金融機構資產規模的快速增長。金融業增加值指數是以上一年度作為基期計算的指數(按不變價格計算),它反映了一定時期內金融業增加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20102015年間,金融業增加值指數由108.9(以上年=100計算)上升為116.0,而這一期間,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更是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達到8.3%。2016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達到232.25萬億元,同比增長15.80%。同期分析工業增加值指數,該指標以上一年作為基期進行計算,反映一定時期內工業增加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20102015年間,工業增加值指數由112.6下降到106.0(見圖1)。同一時期,社會融資規模在2013年達到17.30萬億元的短期峰值后,于2015年回落到15.41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一般用來衡量在報告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屬于增量概念。1201151101051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116106107.7107110.6109.9108.1109.4110.9107.7108.9112.6金融業增加值指數工業增加值指數圖1金融業和工業增加值比較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金融業增加值指數的上升、金融業增加值的快速增長、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膨脹與工業增加值指數下降、實體經濟不振并存,這兩類數據的一升一降,說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邊際遞減。
三、金融如何去杠桿
金融去杠桿的本質在于信用收縮和減少貨幣創造,即金融部門的縮表。金融機構減少同業業務,減少資金在金融體系的空轉,信用擴張得到抑制,這大體就是金融去杠桿的思路。第一步是控制貨幣乘數。貨幣乘數反映了銀行、影子銀行等金融體系信用創造貨幣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系統的杠桿水平。貨幣乘數的大小取決于基礎貨幣和準備金率等。我國的貨幣乘數自2011年的3.79上升到2017年第二季度的5.33,達到了1997年以來的高位,基礎貨幣的不足使得貨幣供應的增長依賴于信用創造貨幣,流動性更多由債務杠桿交易提供。另一方面,通過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對當前不繳納準備金的部分再度征收。根據貨幣創造乘數的公式k=(Rc+1)/(Rd+Re+Rc),當準備金率提高時,貨幣乘數下降??傊?,保持合適的基礎貨幣量和適當提高準備金率,控制貨幣乘數,是金融去杠桿的第一步。第二步,利用MPA直接控制擴張。同業存單和同業理財一直是近幾年來銀行加杠桿的主要途徑,正是由于二者不受監管,為銀行套利提供了機會。2016年初,MPA考核正式實施,央行構建了包括貸款、買入返售資產及存放非銀金融機構資產、股權、債券等其他投資在內的廣義信貸考核指標。意在通過同業負債、資金流向、廣義信貸等指標的考核直接調控銀行的擴表行為。目前,央行已明確自2018年一季度開始,將銀行發行的5000億以上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進行考核,同時,銀行理財也已經被納入MPA廣義信貸指標進行考核。第三步,規范金融機構杠桿率。2016年,證券資管八條底線規定股票類結構化產品的杠桿率不得超過100%,固收類結構化產品的杠桿率不得超過300%,結構化產品的資產杠桿率不得超過140%,一對多非結構化產品的資產杠桿率不得超過200%。新規明確提出了統一杠桿的要求,考慮將不同種類產品的杠桿率進行統一管理。同時,銀行理財新規征求意見稿也規定了理財產品總資產不得超過凈資產的140%。除此之外,對于銀行表外業務,根據2016年銀監會出臺的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征求意見稿的要求,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計提風險。
四、金融去杠桿中的風險與防控
鑒于中央對金融安全的定位,我們有理由相信本輪金融去杠桿能夠持續推進,有效實施。但在金融去杠桿進程中,有以下三方面的風險需要考慮和防范。1.我國宏觀經濟增速下降的風險。2017年經濟的開門紅,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功不可沒,但截至2017年8月份,中國固定投資增速大幅放緩,創1999年以來新低,房地產市場再度冰封,經濟下行壓力明顯。據海關數據顯示,中國今年8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額同比增長5.5%,與7月同比增長7.2%相比似乎并不盡如人意,反觀8月同期進口增速14.4%,超過預期的10%。至于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已經三連降,2016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僅為64.6%,只是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三駕馬車動力不足,顯示經濟可能短期觸頂,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是大概率事件,金融去杠桿面臨著穩增長的壓力。為了緩解經濟增長的壓力,一方面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另一方面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可定向寬松,增強調控的針對性,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總需求管理。2.資本市場下行的風險。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針對資本市場的調整出臺不少政策,明確了防風險、治亂象是健康市場的需要的理念,指出不能因處置風險而發生新風險。在去杠桿、防風險的大背景下,市場中的緊張情緒難以避免。如果資本市場下跌,以避免系統性風險為由的呼聲越來越多,金融去杠桿面臨著較大的輿論壓力。但是監管不可一蹴而就,統籌考慮、協調漸進的監管要求需要持久推進。鑒于此由,可以對監管力度適當緩和,央行也多次強調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機銜接監管政策出臺的時機和節奏,穩定市場預期,而穩定市場預期和加強監管兩者并不矛盾,監管層可適度調整力度,緩和市場情緒。3.融資成本上升的風險。利息率的適當調高,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金融機構去杠桿,但也由此導致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上升。據Wind資訊顯示,截至2017年5月份,票面發行利率大于等于7%的債券達92只,不低于6%的債券也多達415只。但在2017年五六月時,收益率3%左右的債券都會遭到哄搶,而今年收益率5%、6%的企業債券卻門可羅雀。市場資金面緊張,債券市場不振,融資成本趨緊。央行對貨幣政策的定位是中長端利率下行,但近期實體融資成本反而上升,表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有所下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待完善。為了緩解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上升的風險,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協調各期限貨幣政策操作指引,推動中長端利率緩慢下行。金融去杠桿的成本肯定是有的,但只要在推進過程中嚴防出現以上三種風險,同時不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在此背景下,去杠桿的方法可以適當調整。
參考文獻
1.陸晶.淺析金融杠桿成因及金融去杠桿方式.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23).
2.馬勇,陳雨露.金融杠桿、杠桿波動與經濟增長.經濟研究,2017,52(06).
3.婁飛鵬.金融領域高杠桿的深層次成因與去杠桿建議.西南金融,2017(06).
作者:牛消夏 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上一篇:人民幣國際化外匯期貨研究
- 下一篇:期刊編排格式修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