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人民幣匯率風險應對措施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30 10:38:00

導語:外貿企業人民幣匯率風險應對措施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貿企業人民幣匯率風險應對措施研究論文

摘要針對我國開紿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政策,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外貿企業如何應對人民幣匯率風險對策。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外貿企業經營策略

自2005年7月21起,我國開紿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地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從8.2765調整為8.11。國內外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中長期升值預期依然存在,人民幣匯率有可能進入一個持續的“上升通道”。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也應證了專家們的判斷。作為對匯率變化最敏感的外貿企業,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的風險,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下面筆者談幾點個人觀點。

1利用外匯金融產品規避匯率風險

1.1出口押匯和貼現

出口押匯是指出口商在發出貨物并向銀行提交信用證或合同要求的單據后,銀行應出口商要求向其提供以出口單據為抵押的在途資金融通。出口貼現是銀行買入遠期承兌信用證項下銀行已承兌,未到期的遠期要據,為出口商提供的短期資金融通業務。因可在實際收匯之前,按辦理押匯、貼現時的外匯牌價兌換成人民幣,而還款則用實際收到的外匯。這兩種方式就很好地規避了出口業務中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風險。

1.2遠期結售匯

遠期結售匯是一種銀行為企業服務的外匯業務,又稱“遠期外匯鎖定”。一般由銀行與客戶簽訂遠期結售匯合約,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幣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在到期日外匯收入或支出發生時,按照遠期結售匯合約約定的幣種、金額、匯率辦理結匯或售匯。如某外貿企業預計在3個月后,會收到一筆200萬美元的外匯,目前,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1∶8.08,3個月遠期匯率為1∶8。企業就可以和銀行按1∶8的匯率簽定一個3個月的遠期美元賣出合約。如果3個月后,人民幣升值,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達到1∶7.8,銀行仍會按照1∶8的匯率將該筆200萬美元的外匯,兌換成人民幣給企業。這樣外貿企業就減少了40萬元人民幣的結匯損失。

1.4“福費庭”業務

福費庭(FORFAITING)又稱包買票據,指包買商(通常為商業銀行或銀行的附屬機構)從出口商那里無追索權地購買已經承兌的,并通常由進口商所在地銀行擔保的遠期匯票或本票。它的基本特點是一次買斷,無追索權,該遠期票據若到期無法兌現,銀行也不能向出口商追索。出口商將收取貨款的權利、風險和責任轉嫁給包買商,即達到了提前結匯收取貨款,從而防范了匯率風險的目的,還可以進行正常的核銷退稅,加快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并且該業務還不占用銀行給企業的授信額度。

1.5進口押匯

進口押匯是信用證開證行給予進口商(開證申請人)的一項短期融資業務,即進口商委托銀行開出信用證,在單證相符須對外付款時,經向銀行申請并獲批準后,由銀行對企業保留追索權和貨權質押的前提下代為墊付款項給國外銀行或供貨商,并在規定期限內由進口商償還銀行押匯貸款及利息的融資業務。進口押匯與出口押匯性質是相對的。出口押匯可以通過“提前收匯”減少未來實際結匯時匯率變化可能產生的匯兌損失,并提前獲得資金;而進口押匯在目前單邊預期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同樣可以通過“推遲付匯”獲得匯兌收益,并可達到融資的目的。

1.6將人民幣貸款轉化為美元貸款

外貿企業將人民幣貸款轉化為美元貸款,至少有兩點好處,其一,美元貸款利率要低于人民幣貸款利率;其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美元貸款成了企業最佳選擇。例如:某企業向銀行借入100萬美元,當時的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1∶8.26,兌換成人民幣826萬。倘若在借款期間,人民幣升值了,美元兌人民幣從8.26變成了8.00,那么就只需800萬元人民幣購入100萬美元,償還美元貸款,可減少支出26萬元。

2采取更有利的結算方式和幣種

(1)出口業務盡量采用即期結算方式,如即期L/C或D/P,如果采用T/T方式結算的,應盡量提高預收款比例。而進口業務應盡量采用遠期結算方式。

(2)逐步改變目前出口貿易中以美元為主要結算幣種,靈活選擇其他非美元硬通貨幣種進行結算;而對于進口貿易,繼續選擇美元為結算幣種,不失為比較明智的選擇。

3通過提高出口報價、壓低采購價格向客戶或供貨商轉嫁或共同分擔匯兌損失風險

(1)對于自營出口業務,外貿企業應根據新的匯率調整出口報價,盡快加強與外商的溝通,并做好與供貨商的溝通,訂立新的協議,在商業合同中,要考慮人民幣升值的趨勢。

(2)對于出口業務,改變按固定換匯成本結算的方式,應與委托方簽訂新的出口協議,明確按固定費率收取費,從而規避匯率風險。

4開發及出口高附加值產品,創建自已的出口品牌

目前,大多數外貿企業,特別是紡織品出口企業,平均利潤率基本在10%以下,如人民幣升值10%,將對其產生“致命性”的影響。因此,企業應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假若出口產品的利潤率能夠達到20%以上,那么人民幣升值5%~10%,不會對企業產生太大的影響。

另外,由于多數出口企業沒有有影響的出口品牌,互相之間采取粗放型的低價競爭,應對匯率風險的能力較弱。因此,外貿企業應創建自已的出口品牌,實行品牌化經營、集約化經營。從而提高適應匯率浮動和應對匯率變動的能力。

5政策上支持進口

在防范進口風險的前提下,大力開展進口業務,對沖人民幣升值對出口業務的不利影響。

對于委托進口業務,在合約中,應明確按實際支付國外供貨商貨款的付款日的匯率與委托方結算,這樣除了可獲得費收益外,由于人民幣升值,還可以獲得因進口押匯而“推遲付匯”產生的匯兌收益。

6綜合運籌外匯現匯賬戶

銜接好出口收匯和進口用匯,減少外匯資金占用,減少匯差損失和手續費開支。

面對人民幣升值的新形勢,外貿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選擇地組合運用以上策略,避免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此外,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我國已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外匯匯率波動,今后將成為一個正常現象,而且幅度還會加大。企業只有重視和加強外匯專業人才的儲蓄和培養,研究匯率形成機制,不斷提高對匯率變化趨勢的把握和風險管理水平,才能將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