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預測論文

時間:2022-04-10 10:05:00

導語:中國宏觀經濟預測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宏觀經濟預測論文

摘要:2004年中國政府推進新一輪的宏觀經濟調控成績斐然,全年GDP增長9.3%,然而對于中國經濟而言,說我們的經濟調控已卓有成效為時尚早。2005年將是中國經濟在新形勢下自我調整的第一年,在國家宏觀調控的指導下,個別高能耗、低水平的行業在未來幾年內將會被逐步淘汰。因而2005年中國經濟運行總的態勢是:繼續以較高速度增長,但勢頭將有所放緩,從“進中求穩”到“穩中求進”。

關鍵詞:宏觀經濟分析國際經濟安全人民幣匯率

縱觀2004年中國經濟,一方面宏觀調控的力度增加,宏觀調控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在一定形式上暫時控制了國民經濟的粗放型增長勢頭,另一方面,國民經濟中的深層次矛盾被觸及卻并沒有被解決,經濟中的不穩定因素增加。這一切都將對2005年的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根據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全國非公有制經濟界人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秀建設者表彰大會》所作的報告中指出,盡管2004年宏觀經濟調控已初見成效,2005年國內經濟增長將面臨六大問題:(一)糧食進一步增產和農民進一步增收的難度加大。(二)國內投資總規模仍然偏大,部分行業過度擴張有反彈的跡象;(三)煤電油運緊張的問題仍十分突出,電力緊張局面還會持續;(四)價格上漲面臨較大壓力,使明年物價呈上漲趨勢;(五)社會矛盾不容忽視,就業、再就業壓力大;(六)深層次矛盾沒有得到解決,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形式粗放,體制、機制轉換滯后。

然而困擾中國經濟的頑癥不止于此,總的來看,對明年中國經濟所面臨的考驗可以分為國內、國際兩個方面:

從國際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一)國際經濟安全與貿易保護主義。隨著世界保守主義勢力的抬頭,國際經濟形勢變得更加不穩定,盡管剛剛出版的《200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一再指出“和平與發展依然是世界的主題”。從亞太地區來看,一方面俄羅斯和印度積極加強和中國在國家安全領域的合作,歐盟也將提出盡快解除對華武器禁售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們的近鄰卻在變得不安定,隨著伊拉克問題的接近尾聲,美國將其戰略安全的目標從中亞轉向了東亞,朝鮮問題成為國際安全的下一個焦點。

如果不發生大的改變,美國將推行其“三條線政策”,針對朝鮮,遏制中國:

其一,繼續從經濟和軍事上支持“臺獨”勢力,對臺灣繼續出售高技術武器,在拉動本國軍事產業從而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其在亞太地區的下一步全球戰略;

其二,鼓動日本宣揚“中國威脅論”,盡管我們一再聲稱中國的崛起不會威脅任何人,但日本已經越來越不滿于其經濟與政治上的不平衡狀況,繼續積極尋求其在世界事務中的發言權,在通過國外經濟援助尋求代言人的同時,日本軍國主義勢力開始登臺,明年日本將繼續修改各種《安全法案》,作為其在海外出兵的由頭。這樣日本將會建立起“國民軍”,購買美國軍火,正符合了美國的利益;

其三,在基本上結束伊拉克戰爭之后,美國通過其對中東石油資源的控制,延緩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這樣中國近土的石油來源只剩下了西伯利亞(俄羅斯)。從2004年來看,中國進口石油近1億噸,隨著國內油井的枯竭,明年石油進口將突破1.2億噸。石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在減緩世界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會將減緩中國經濟增展的勢頭。一方面是油價上漲會使中國的進口總額增加,僅此一項,可能導致幾年后國際收支逆差的出現;另一方面,油價的上漲將帶動新一輪物價上漲,尤其是生產資料和產品生產價格的上漲,將會壓縮原有的一些外向型企業和行業的利潤空間,外向型出口業近年來面臨著一次大的洗牌。

國際石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和國家(中日美)間意識形態因素的增加,中日、中美的貿易增長受限致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二)人民幣匯率問題。2004年人民幣的匯率問題受世人矚目。國際經濟學家、金融學家提醒我們,人民幣的匯率已經存在嚴重低估的現象。由于我們依然堅持人民幣盯住美元政策,有數據表明,一年多以來人民幣已經對世界主要貨幣縮水近10%。如果再次當選的布什政府將繼續執行弱勢美元政策,在新一屆任期內貶值近10%。這樣從目前總的趨勢來看,直到2008年,中國的國民財富將會再次無條件縮水10%左右。排除掉印尼海嘯等威脅世界的自然性災害,隨著中國人民出多旅游的增多和中國所接受的境外游客的增多,以及中國的直接和間接性(制造業)輸出勞務的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走低對國民極為不利;從政府來看,這屆政府推行的“親民”政策也將大受影響。

我國政府推行的也是“弱勢”人民幣政策,維持國內較低水平的“溫和”的通貨膨脹,但10月29日,央行突然加息,表明“弱勢”人民幣政策已經開始有所變動,我們還看到,金人慶部長、周小川行長今年參加了G7會議,中國政府對待人民幣匯率的問題已經有所緩和。尤其是近一個月來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固定在8.2765的焦灼狀態,種種跡象表明人民幣匯率問題到達了一個關口。

問題的積累將在明年后半年,尤其是9月下旬之后有較大的反應,人民幣的匯率將會有持續小幅上升,首次調整載3.5%左右,伴隨的是輕微的物價上漲,以緩和匯率上漲的壓力,這會對一部分微利的外向型制造行業產生影響,外貿的增長速度將放緩,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會有所變小。而且匯率的上升有利于減少對華反侵銷的迅猛增長勢頭(如果匯率不作變動,在美國的示范下,明年的對華反侵銷將超過75起,涉案金額可能超過150億美元,同樣會減慢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

僅從經濟方面來看,2004年中國外貿總額將超過1.2萬億美元,相對于1.5萬億美元的國民經濟大盤而言已經顯得有些龐大,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了80%,遠遠超過了國民經濟安全警戒線(畢竟美國的外貿依存度也在30%以下),今年國民經濟增長9.2%的成就有著外貿的巨大貢獻。

根據上面的分析,2005年出口總額將難以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高附加值行業,“外需”難以被大幅拉動。相對固定需求狀況下的促進產品和產業升級將是未來幾年內我國大企業和國民經濟面臨的最大難題。

國內方面,2005年一些行業的增長將放緩,某些行業面臨大的調整。總的來看,國內問題也比較突出:

農業方面,由于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大農業依然可以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但種植業尤其是糧食種植的增長幅度有限,根據馬凱主任的分析,由于糧食播種面積、單產、財力支持、糧價等上升的空間有限,以及天氣等不確定的因素制約,明年糧食產量難以大幅度增加,大多數農民增收變得十分困難。由于今年中央政府開始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2005年物價依然會有小幅上升,但空間不會很大。由于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并沒有帶來人民收入的迅速增加,一些固定收入者將再次調整其收入分配政策,耐用品的市場比較看好。

汽車業方面,截至目前為止,中國依然有106家形形色色的汽車廠,年產量超過10萬輛的只有十家,占總體產量的近一半,其余的近百家汽車廠商基本上不具備國際公認的規模生產競爭力,2004年實施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取消了實行多年的進口汽車保稅政策2005年,汽車關稅稅率繼續下調,2006年降至25%,明年將使中國汽車業大調整的一年,對于20萬汽車業從業人員的很大一部分面臨再就業的問題。

房地產業在2004年的“十大暴利行業”中位居榜首,這已經是房地產業第三年蟬聯該冠軍地位,根據胡潤“中國百富榜”的數據,2004年在中國的前一百位富翁中,涉及房地產的為45人,占據了近半數。與此伴隨的是2004年,近乎瘋狂的房價繼續快速攀升,漲幅高達13.4%,上海上漲21%,寧波上漲19.9%,天津上漲16.7%,南京上漲16.2%,重慶上漲15%,均創出8年以來的最大漲幅。由于國內利率上升,貸款買房受阻,而且銀行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由貸款買車房帶來的呆賬壞賬,大摩、高盛等國際銀行集團指出2004年中國(尤其是上海)的房地產已經存在嚴重泡沫,盡管建設部的官員一再否認和一部分國內學者一再否認。但房地產的價格上漲速度之快已經明顯的超過了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2005年房地產仔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風險的同時,已經難以保持2004年的增長勢頭。

總的來看,由于收入不能大幅度增長,一些行業的市場化步驟不協調,在收入分配制度沒有實現大幅轉變情況下,個別行業市場化進程相對過快,尤其是教育產業化(高校后勤社會化),百姓的主要支出項目,即所謂的“五子(孩子、車子、位子、票子、房子)”中,下一代的預期教育費用增加;汽車業價格下降,尚未到達人們的心理底線,持幣待購的現象比較普遍;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預期支出呈上漲趨勢,在沒有發現新的消費增長點以前,對固定收入者而言,明年的“內需”也難以大幅拉動。

但在投資方面,由于2004年宏觀調控并沒有抑制地方政府投資沖動,1—11月份,全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3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近30%。這些投資的聯動效應及帶動效應將在明年年初得到體現,除此以外,各地方的小水泥、小鋼鐵依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復蘇。這對帶動2005年GDP的增長是有作用的。

在經濟指數方面,明年總體物價水平呈上升態勢。CPI指數上漲3%左右,利息上調3%,匯率水平上升5%—7%。預測2005年GDP增長不會超過8.5%,可能在8.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