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變化對我國物價消極意義

時間:2022-12-11 04:53:00

導語:匯率變化對我國物價消極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匯率變化對我國物價消極意義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8.27下降到2010年7月的6.780,累計升值21.97%。與此同時,2008年全年我國CPI上漲5.9%,2009年全年CPI上漲6.7%,漲幅高達11.94%。現期,人民幣面臨強大升值壓力,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因此在我國人民幣升值和物價上漲的宏觀條件下,分析匯率與國內物價之間的關系,對國內物價走向、人民實際生活水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理論綜述

(一)傳導機制

匯率對物價水平的傳導機制是指匯率通過影響中介目標從而影響物價水平。匯率會通過直接和間接的傳導影響物價水平的變動,因此分為直接傳導機制與間接傳導機制。

1.直接傳導機制

匯率變化直接影響進口商品價格,而進口產品是物價指數的組成部分,其價格變動直接影響物價水平。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匯率下降,進口商品國內價格下降,消費者物價指數下降;反之,人民幣貶值,匯率上升,進口商品國內價格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在直接傳導機制作用下,匯率與物價水呈同方向變動。

2.間接傳導機制

匯率對物價影響的間接傳導機制較直接傳導機制而言作用復雜且方向不明確。在間接機制作用下,匯率與物價水呈同方向變動。

二、實證模型和數據

(一)數據選取

本文采用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的61組月度數據。其中,CPI表示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E表示人民幣匯率,F表示中國外貿依存度。

(二)實證分析

1.平穩性檢驗

因為包含時間序列數據的回歸模型會存在“偽回歸”現象,即單從表面上看回歸結果很好但結果是虛假的,這會導致結論無效。而通過平穩性檢驗,我們可以消除這種現象。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方法對CPI、E和F的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表明,變量CPI、E、F是非平穩的,而它們的一階差分都平穩。

2.協整檢驗

“協整理論”說明一些經濟變量雖然本身是非平穩序列,但它們之間可能存在長期平穩的線性關系,這種關系叫協整關系。ADF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CPI、E、F的時間序列都是I(1)序列,滿足協整檢驗的前提條件。因此對CPI、E、F進行協整檢驗,以確定三者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

首先,建立二元線性回歸模型:

T=(24.94821)(-3.433927)(5.053743)N=61,AdjustedR-squared=0.307881,F=12.90030

(1)多重共線性檢驗

多元線性回歸極易出現多重共線性,本文通過輔助回歸檢驗多重共線性。做E對F的回歸,得出AdjustedR-squared=0.307881,并且單個變量的顯著性很好,說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2)擬合優度檢驗

該模型AdjustedR-squared=0.307881,說明兩個變量人民幣匯率、中國外貿依存度共同解釋了物價水平30%的變動。

(3)顯著性檢驗

在95%的顯著性水平下,F=12.90030>F(1,60),模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在95%的顯著性水平下,E的∣T∣=3.433927>Ta/2,表明人民幣匯率是影響CPI的顯著性因素;F的∣T∣=-5.053743>Ta/2,表明中國外貿依存度是影響CPI的顯著性因素。單一變量和整體模型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兩變量對模型較很好的解釋作用。

(4)自相關檢驗

DW檢驗得dw=0.363719,0隨后,對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顯示,回歸方程的殘差序列為平穩序列,因此E和F之間存在協整關系。由此可見,匯率與物價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

三、結束語

在對2005.7~2010.7中61組數據實證分析表明:

(1)匯率與物價水平呈反方向變化,且匯率對物價水平影響顯著

人民幣匯率E與反應物價變化的CPI呈反方向變動。說明人民幣升值,匯率下降,物價水平上升;人民幣貶值,匯率上升,物價水平下降。人民幣匯率與物價水平呈反方向變動。

(2)中國外貿依存度對物價水平影響顯著

中國外貿依存度F對反應物價變化的CPI有顯著影響。說明中國外貿依存度越高,匯率對物價水平影響效果越好;中國外貿依存度越低,匯率對物價水平影響效果越差。

(3)外貿依存度影響匯率對物價的傳導

匯率變動對物價的影響程度取決于外貿依存度。在外貿依存度越大,匯率與物價水平反方向變動顯著性越高;外貿依存度越低,匯率與物價水平反方向變動顯著性越低。這與中國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大貿易國的地位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