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學會人民幣升值共舞論文
時間:2022-04-14 09:20:00
導語:企業學會人民幣升值共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紛紛擾擾的升值浪潮中,如何讓民族企業學會在匯率波動的風浪中生存,這是匯改中必須時時考慮的問題。
今年人民幣匯率彈性有可能擴大。中國目前仍比較稚嫩的貿易企業將面臨更大的匯率波動風險。專家認為,給出明確的升值預期是提高企業避險能力的第一步。另外更多、更靈活的避險工具,以及銀行提供的業務也應該盡快完善。
經驗決定避險能力
匯改以來,我國貿易順差仍在迅速擴大,去年達到1775億美元,表面看出口受到的沖擊不明顯。但是具體到企業層面來看,升值對其經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調查證明,大部分企業的避險能力還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磨礪。
記者采訪了山東省的三家進出口企業,采訪顯示,對于出口國家、地區不同的企業,以及貿易經驗不同的企業,抗匯率風險的能力相差比較大。
第一家是對日本出口的小型紡織企業,匯改以來人民幣兌日元雖然總體升值,但期間日元波動較大,企業主表示去年匯率對經營帶來困擾,但損失總體不大。
另一家小型企業主要對南非出口小商品,以美元計價,業主表示經常為匯兌損失頭痛,“有時一個月的時間十幾萬就沒了,”他說,“拿著批發商付的貨款想等一等再換,誰知美元越等越‘賤’。還有一位做外貿的朋友聽說歐元升值,特地去把貨款換成歐元,結果損失更多。”
第三家是規模較大的建材企業,企業主表示,上個世紀80年代日元大幅升值,當時一筆對日欠款十年內翻了幾番,“越還窟窿越大”,企業蒙受巨額損失。有了這次教訓,企業比較注重匯率風險的問題,設專人負責。“大企業也有能力應付一定的匯率損失”。
這一采訪結果也基本上與央行去年做的一次調查吻合,據央行去年對5000家企業的景氣問卷調查,總的來看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能力有限,另外以日元計值的出口企業適應能力明顯強于以美元計值的企業。興業銀行分析師魯政委認為除了日元貶值較美元慢的因素,這種現象還與日元波動幅度一直較大有關系。就像上述的建材企業那樣,這些企業已經適應了這種匯率波動,“企業在匯率波動中逐漸積累經驗”。
實際上,匯率波動的風險不僅存在于實體企業中,有些中小銀行、一部分基金公司也反映去年遇到匯率風險的問題。還有企業表示,銀行的遠期外匯、代客外匯風險管理等業務費率太高,基本不能彌補匯率損失。從遠期外匯業務設立以來,成交量一直很小。
貿易條件在惡化
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去年下半年進口價格增長較快,漲幅高于出口價格漲幅。1-4季度,進口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2.6%、9.1%和6.3%,平均為4.8%;出口價格分別同比上漲0.8%、2.6%、4.7%和3.5%,季度平均為2.9%。而同期人民幣升值幅度3.3%,再考慮到勞動成本上升、通脹水平上升帶來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的平均收益應該是下降的,我國的貿易條件實際上正在惡化。
匯改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達到4.78%。今年以來,升值速度明顯有加快趨勢,前兩個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0.898%,是去年同期的2.5倍。年初至今,人民幣連破7.80-7.74七個整數關。分析師對一季度的升值幅度預期已經抬升到1%。
美元的貶值是人民幣加快升值的一個重要推動力量。從美元停止加息以后,人民幣升值速度就顯著加快。為了避免人民幣跟隨美元一同貶值,從而繼續擴大對華貿易逆差,美國一向不遺余力地推動人民幣升值。
在G7會議、保爾森訪華等事件中,人民幣升值壓力繼續擴大。近日商務部部長答記者問時也提到,去年全球反傾銷總數量中,中國企業遇到37%,這對中國企業帶來很大壓力。僅歐美去年對中國發起的反傾銷措施就影響到8500多家企業,50多萬職工的就業。來自政治上的壓力多少還是影響到了人民幣升值的步伐。
而從周小川行長等在兩會上的表態看,只要市場用足目前匯率每天0.3%的波幅,央行就可能會繼續放寬波幅。這意味著,在目前匯率波幅加大的情況下,不排除今年央行就放寬匯率波幅的可能。在目前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下,這一措施將促使人民幣更快地升值。
抓緊幫助企業避險
在中國匯改之前,蒙代爾、麥金農等經濟學家反對人民幣升值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在原有匯率體制下,企業不必考慮匯率風險。借鑒日本的教訓,日元升值后,日本出口企業工人工資迅速下降。當然,中國匯率改革是大勢所趨,但必須充分考慮民族企業的生存問題,和從事貿易及相關行業、占比至少30%的人口就業問題。
中國盡管改革開放近30年,但真正成為出口大國的時間并不長,貿易順差也僅在2005年后才超過1000億美元,之前最高不過400多億美元。由于匯改開始不久,大批企業真正經歷的匯率波動風險不多,經驗也不足,比起海外企業來處于劣勢。政府有責任幫助他們增強避險能力。
魯政委認為,要幫助企業避險,最重要的是給企業一個清晰的升值預期。在海外,市場主要通過遠期匯率等市場化價格獲取升貼水的預期,但在目前,中國基本上沒有有效的、市場化的遠期匯率價格水平。貿易企業缺乏可參考的標的,也無法對未來的成本做出控制。在目前利率平價逐漸打破的情況下,市場對于未來升值目標更加模糊。盡管年初以來部分研究人士形成了今年升值5%左右的共識,但也從未得到過官方的首肯。
另外,一般的企業也沒有人力物力專門來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操作。這就需要大力發展銀行代客外匯風險管理業務,并且應該考慮企業承受能力,適當降低費率。管理部門也應該建立健全更靈活方便的遠期外匯交易工具,使得普通的企業很容易參與進來。
- 上一篇:黨委書記作風建設分析材料
- 下一篇:政府作風建設分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