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人民幣升值內部論文

時間:2022-04-14 09:20:00

導語:出口退稅人民幣升值內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出口退稅人民幣升值內部論文

2003年下半年,由于美日歐等國政客的一再鼓噪,人民幣升值問題被炒得火熱,給人的感覺是,目前的人民幣定值過低,必須馬上升值。但無論媒體怎么咋呼,官方的口風始終很緊:目前人民幣定價合理,應當保持不動或基本保持不動。然而在人們即將對這個問題興趣近無的情況下,國務院決定調低出口退稅率,又使這個問題熱鬧起來。有的人甚至發表文章說,降低出口退稅率是變相的人民幣升值。由于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專業問題,許多人是人云亦云,似是而非。下面我想簡單談談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

出口退稅是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制度,其目的是鼓勵本國產品的出口。其具體做法是國家認定某種產品是出口產品以后,將該產品出口前征收和國內稅退還給出口商。由此,出口退稅有三種情況:退稅額大于征收額;退稅額等于征收額;退稅額少于征收額。三種情況對于出口產品的支持力度是不同的,第一種強度最大,第二種次之,第三種又次者。由于第一種情況是變相補貼,違背了WTO關于補貼的協議,因此常常受到進口國反對。而第二種、第三種情況則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況。長期以來,中國為了鼓勵本國產品的出口,一直采取出口退稅政策。這個政策的實行,對于增加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中國近期作出調低出口退稅率的決定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原先的出口稅率偏高,國家的財政負擔過重;二是出口退稅率結構不合理,該高的不高,不高的高了。高的必須壓下來,低的必須提上去,但壓下來的比重比調上去的比重大。第三,也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受到國外的壓力,不得不做做姿態。

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出口退稅與人民幣升值的內在關系。

假設某產品(A產品)的FOB價格為820元/件,按目前1美元兌換8.2元人民幣計算,該產品用美元標價為100美元/件。假設銷售一件的利潤為82元人民幣/件,國家出口退稅率為10%(以FOB價),那么出口退稅額應當為164元(82元+82元)。但現在國家降低該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出口退稅率由原來的10%調低為5%,那么企業只能獲得123元的利潤(41元+82元)。若企業保持原來的利潤水平,只能提價,由原來820元提高到861元。若匯率保持不變,則在國際市場上的標價為為105美元。105美元顯然不如100美元元好賣。那么這種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必然下降。

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

假設該產品的FOB價格不變,仍為820元人民幣/件,在人民幣沒有升值的情況下,用美元標價為100美元。現在人民幣升值5%,即1美元只能兌換7.81元人民幣。則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標價為105美元。標價105美元的產品肯定不如標價100美元的產品好賣。

因此,我們可以把降低出口退稅率看成是人民幣的變相升值。這里有個條件,即企業獲利額不變。如果企業降利的水平與國家降低的退稅水平相同,那么就不存在剛才的問題。

但出口退稅率降低畢竟與人民幣升值是一回事,出口退稅率降低與人民幣升值的內在關系后還有三點必須澄清:

一、就出口產品來講,出口產品退稅率的降低相當于人民幣升值,但就進口產品來講,則毫無關系;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關系到兩個方面的問題,既影響出口也影響進口,而出口退稅率降低只影響出口一個方面。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影響的范圍要遠遠大于出口退稅率降低。

二、就出口這一個方面來講,出口退稅率的降低與人民幣升值也不是完全一樣的。因為每個產品有每個產品出口退稅率標準,且退稅的幅度不一致。而匯率的調整則會影響到所有產品,且所有產品受到的影響力度是相同的。

三、由于出口產品的結構不同,地理方向不同,出口產品退稅率對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影響;而匯率的變動對所有出口國家的影響率是相同的。

故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出口退稅率高低與人民幣升值存在著一定的內在關系,但出口退稅不等于人民幣升值。

那么,中國為什么只做出降低出口退稅率的決定而不是采取人民幣升值呢?這里面大有文章。

首先,出口退稅率降低針對性,我們可以根據產品的出口結構與產品的地理方向確定降低的標準,這樣針對性強。比如美中之間存在著貿易逆差。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產品家電產品的比重較大,我們可以通過降低家電的出口退稅率來縮小美中之間貿易逆差。

其次,出口退稅率降低不影響中國的進口市場。

其三,出口退稅率降低不影響中國對外投資及不影響中國的吸引外資。

因此,中國降低出口退稅率是一著高棋,這著高棋的作用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明白,所認識。中國走這步棋即減弱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又使中國的進口及吸收外資不受影響。這步棋高,實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