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幣值穩定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9 10:48:00
導語:人民幣幣值穩定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抵消對本幣貶值的壓力,促進產出增加
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支出或減稅,可以擴大需求,增加產出。隨著產出的增加,對本幣需求增加,從而產生對本幣的超額需求,進而改變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或者本幣升值,或者本幣貶值的壓力得以釋放。如果要阻止超額貨幣需求對本國利率上升和本幣升值的作用,中央銀行可以用本幣購入國外資產,增加貨幣供給,保持匯率不變。這樣可以既實現擴大產出,又保持匯率不變的雙重功效。
與貨幣政策不同,目標匯率制下的財政政策可以直接影響產出,而且比在浮動匯率制下更加有效。如果實行浮動匯率制,財政擴張帶來本幣升值,使得本國產品和勞務更加昂貴,從而部分地抵消了財政政策對擴大需求的直接影響。在目標匯率制下,中央銀行被迫購入外匯,增加貨幣供給。這種非主動的貨幣供給增加加強了財政政策自身的擴張效應。我國1998年下半年適時作出增發1000億元國債的決定,當年擴大財政赤字500億元,并要求銀行提供相應配套資金。這使我國在外有金融危機逼近國門,內有長江洪水肆虐的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基本實現了年初確定的8%的經濟增長目標,為目標匯率制下財政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個經典例證。財政政策與產出Y和匯率E的關系如下圖所示。積極的財政政策使產品市場均衡曲線由DD[,1]移至DD[,2],匯率由E[,1]升值至E[,2](此處可理解為單位美元的人民幣價格),產出由Y[,1]增加到Y[,2].
AA:資產市場均衡曲線
DD:產品市場均衡曲線
二、我國目前的匯率制度使得貨幣政策難有作為
我國目前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質上從1994年以來我們實施的卻是“內在的固定匯率”政策,將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穩定在既定的水平。本文不對這種匯率制度選擇多作評價,而面對東南亞金融危機、巴西金融局勢動蕩我們繼續承諾人民幣不貶值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這進一步使我國的匯率政策呈現出固定匯率制的色彩。
面對嚴峻的出口形勢,我們選擇了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宏觀經濟政策。從理論上講,既可以選擇財政政策也可以選擇貨幣政策,或兩者并舉。但是,受我國目前匯率目標的制約,僅靠貨幣政策手段刺激經濟幾乎難有作為。在浮動匯率制下,為了增加產出,中央銀行可以購入國內資產以增加貨幣供給,而這將改變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的均衡,并使本幣貶值。在固定匯率制下,為阻止本幣貶值,維持既定匯率目標,中央銀行須在外匯市場上出售國外資產換取本幣。隨著本幣供給的下降,資產均衡回到初始位置,產出沒有增加。可見這時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無力對該國經濟的貨幣供給或產出產生影響。我國近一、二年多次降低利息率,效果不明顯,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這種判斷。
三、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改善產業結構為貨幣政策留下運作空間
巴拉薩——薩繆爾森理論認為,在貿易品生產部門,窮國的勞動生產率低于富國;而在非貿易品生產部門,二者的勞動生產率的差別很小,直至可以忽略不計。因此,窮國非貿易品部門的生產成本較低,非貿易品的價格水平也隨之降低;富國貿易品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較高,非貿易品價格從而整個價格水平都比較高。戰后幾十年日元不斷升值與日美兩國非貿易品價格變動可以作為該理論的實證。資料顯示,以貿易品衡量的非貿易品價格在兩個國家均有上升,但日本上升得更快一些。比如,從1973年到1983年,美國非貿易品的相對價格上漲了12.4%,而日本上漲了56.9%。正是由于日本貿易品和非貿易品兩部門之間的生產率差異,加上日本的通脹率低于美國導致了日元對美元的不斷升值(1950年——1971年:360日元/美元;1995年4月9日:79.75日元/美元)。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還是一個窮國,我們的出口產品中初級產品還占有一定比重。這幾年我們比較注意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和名牌產品的出口。1998年中國機械和電器設備出口增長了12.2%,出口額達665.4億美元,1999年增長目標為7.5%。以后,我們可以繼續用減稅、財政擔保等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和促進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雙高”產品出口,這方面還有較大活動空間。只要我們在貿易品部門的生產率不斷提高或不斷擴大貿易品范圍,根據巴拉薩——薩繆爾森假說,可以預期人民幣會隨著我國非貿易品的價格的上升而出現升值,我國的實際利率甚至可以低于國際水平,這為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運用貨幣政策給予配合開辟了空間。如果是適度利用外債,購進關鍵技術設備,正如我們1998年發行的10億美元全球債券,它不僅有利于國際收支均衡,改善出口結構,而且還可避免內債的“擠出效應”。
四、應注意的其他問題
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同時配合以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緩解我國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促進擴大內需,這是以現代經濟學對我國目前經濟狀況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同時也必須指出,當前執行的積極財政政策是作為短期政策措施運用的,即是在近一、二年內主動執行的較為寬松的財政政策體系,目的是自覺運用財政手段在市場經濟中的反周期作用。如果長期執行財政擴張政策,通貨膨脹預期將部分甚至完全抵消財政政策的作用:從長期均衡出發,永久性的財政政策改變不會影響產出,改變的只有物價,從而不利于匯率穩定。正如美國前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赫伯特。斯坦所說:從長遠的觀點來看,赤字越大,私人的生產性投資的增長就越慢,赤字的規模不影響產出和就業。
可以相信,人民幣不貶值不是權宜之計,也不僅僅是政治需要,而是我國根據國內外形勢所作出的明智選擇。首先,如果本幣貶值,必然使我國的貿易條件惡化,同樣多的出口商品換回較少的進口品;其次,本幣貶值往往伴隨著匯率超調,即匯率對于貨幣波動的即刻反映超過長期反映,本幣一般是在急劇貶值之后經歷一個升值過程慢慢恢復到目標值,這意味著匯率對一些經濟變動的最初反映要比長期反映來得強烈;再次,一國貶值往往會引起匯價聯動,其他國家競相貶值,致使兩敗或多敗俱傷,并不能如理論預期的那樣,本幣貶值出口增加;最后,我國外債還本付息加上利潤劃出每年達400多億美元,本幣貶值對我們顯然不利。人民幣短期不會貶值,中長期也不存在貶值的必然性。
利潤最大化和競爭無疑是市場經濟為何有效的兩個基本依據。從長期看,只有那些自覺和不自覺地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才能生存。只要我們處理好國內的問題,尤其是國有企業和國有商業銀行的問題,保持適度經濟增長,不斷提高我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一個為世人所接受的人民幣形象就會存在下去。
「參考文獻」
1.[美]克魯格曼等:《國際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1998年版。
2.[美]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1997年版。
3.[美]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社會主義向何處去》,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美]赫伯特。斯坦:《美國總統經濟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人民日報》、《光明日報》1998年有關數據資料等
- 上一篇:人民幣匯率問題試析論文
- 下一篇:市政務公開實施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