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人民幣升值匯率改革思考
時間:2022-01-29 06:32:00
導語:簡述人民幣升值匯率改革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5年7月我國的匯率制度發生了變革。其后,為了進一步配合匯率制度的改革,完善市場機制,央行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予以配合。從這些政策可以看出,人民幣匯率制度更趨靈活,更趨開放。
進入2006年,人民幣的升值趨勢不斷增強,對于以經營貨幣為對象的商業銀行來說,人民幣升值影響深遠,下面我們重點分析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并提出一些對策。
一、人民幣升值對商業銀行資產與負債影響
人民幣升值直接影響到的是美元計價的資產和負債的價值變化。銀行掙的美元頭寸越大,其受到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人民幣升值將進一步加劇商業銀行外匯資金來源緊張和需求旺盛的狀況,中長期內存在一定的外匯流動性風險隱患。一方面,商業銀行外匯存款近年來增幅趨緩,尤其是外匯儲蓄存款逐步下降。截至2005年6月末,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外匯存款余額為1652.86億美元,匯率調整之后我國外匯存款余額不斷下降,到2006年3月末時降為1589億美元。另一方面,由于可以通過借入外匯貸款并結匯成人民幣使用以降低融資成本,外匯貸款需求旺盛,貸款余額快速上升。兩方面共同作用導致商業銀行銀行外匯存貸比不斷攀升,甚至超過了央行制定的外匯存貸比不得超過85%的警戒線。而且,從貸款期限來看,中長期外匯貸款占全部外匯貸款的比重由2005年6月末的41.50%上升到2006年3月末的46.42%,短期貸款則由33.07%下降到29.96%。這樣就形成了銀行外匯資產向貸款集中,而貸款期限則又以中長期貸款為主,導致金融機構外匯資產的流動性風險增加。下一階段,商業銀行在外匯領域將面臨更大的匯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挑戰。
人民幣不斷小幅的升值使公眾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加強,外匯儲蓄存款可能會進一步的下滑,商業銀行為抑制外匯儲蓄存款下滑的趨勢,紛紛推出與利率或其他基礎資產掛鉤的外匯理財產品,但是從中、外資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產品來看,存在兩大缺陷:一是購買者大多沒有提前終止權;二是產品設計主要與外幣的利率和匯率、金價、油價等掛鉤,缺少與人民幣匯率掛鉤的產品。即使外匯理財產品的年收益率達到5%,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那么其實際收益率也會大打折扣,甚至虧損。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外匯理財產品將成為商業銀行穩定其外匯儲蓄存款的重要手段,在這一方面,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二、人民幣升值對國際結算業務的影響
國際結算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結算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分析影響并不是很大,甚至是促進了商業銀行的國際結算業務。對于涉及進出口的行業來說,人民幣升值相當于提高了出口價格,降低了出口的競爭力,減小了進口原材料漲價的成本壓力等等。人民幣升值會起到鼓勵進口和抑制出口的作用,但由于人民幣升值幅度相對還比較小,我國出口產品對外競爭力仍然很高,人民幣的小幅溫和升值對于抑制出口作用甚微。具體來說,人民幣匯率改革后,匯率對貿易收支的調節作用逐漸開始發揮,主要表現為2005年8月之后,進口增長從之前的10%左右的速度一躍到20%以上,與出口增速的差距迅速收窄,甚至在2005年最后兩個月進口增速還超過了出口,今年2月份進口增速也是高于出口,之后3月和4月出口依然增幅超過進口,今年1~4月份出口達2742.3億美元,同比增長25.8%;進口2404.8億美元,同比增長22.1%;進出口順差337.5億美元,同比增長61.4%。另外,作為一系列改革措施中的一環,在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同時,可能還會有其他政策相伴,這使得匯率變動本身的影響表現得更加不明顯。雖然對于相關行業來說,人民幣升值對于它們影響會很大,但是對于商業銀行的進出口國際結算業務來說至少在目前沒有什么影響。長遠來說,只要我國的進出口總值不會減少,商業銀行的國際結算業務就不會受到太大的沖擊,有區別的只是出口結算業務和進口結算業務的業務量會有相應的變化,出口結算業務可能會減少而進口結算業務可能會增加。
三、人民幣升值對外匯資金業務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商業銀行的外匯資金業務的影響是雙重的。首先,由于人民幣小幅升值引起更強的升值預期,可能會有更多的外匯資金選擇結匯,從而對商業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和其他外匯衍生業務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同時,但是我們看到進出口企業的匯率風險意識會顯著提高,它們將會主動采取規避匯率風險的措施,例如,外貿企業會更積極地采用遠期結售匯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些為商業銀行拓展中間業務收入創造出巨大的市場空間。我國匯率制度的改革還會進一步推動外匯市場的創新。從“創新需求”角度分析,隨著頻繁的匯率波動會產生更多的投資和保值需求。從“創新供給”角度分析,作為人民幣升值的配套措施,2005年5月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了8個外幣貨幣對之間的交易業務。8月又進一步擴大了可以從事遠期結售匯業務的銀行范圍和資金范圍,并推出了銀企之間的掉期和銀行間外匯市場的遠期、掉期業務,使商業銀行能夠向各種需求的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風險管理工具。創新需求和創新供給的增加將使外匯市場的交易更加活躍,給商業銀行發展新型外匯資金業務帶來更多的機遇。
四、人民幣升值對商業銀行授信業務的影響
匯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幣小幅升值,這使得國內部分行業和企業的景氣狀況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從而相應影響到商業銀行在這些行業信貸資產的質量。人民幣升值主要對三類行業產生不利影響:一是出口比重較大的行業,包括紡織、電子、家電、醫藥、造船等行業;二是進口替代型的行業,主要是石化下游產品;三是產品國際定價的原材料行業,包括氧化鋁、礦石有色金屬等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原材料銷售行業。若人民幣中長期進一步升值,則受不利影響的行業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影響程度也將更加顯著。對于受到人民幣升值不利影響的行業來說,可能會面臨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下降,這增大了銀行在相關行業貸款的風險,勢必會促使商業銀行重新審視其相關的授信業務。
因人民幣升值而受益的行業主要是高外債以及原料進口型的行業,主要包括造紙、航空、煉油、汽車、鋼鐵等。人民幣小幅升值后其收入基本不受負面影響,而其外匯支出折算為人民幣的數額會有所減少。當然,若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景氣程度產生顯著的抑制作用,這些行業的受益也會減少,甚至產生負面影響。
總體上看,因人民幣升值而明顯受益的行業相對較少。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對上述行業信貸投放的占比較高,約為30%-45%,所以說,匯率制度的改革會對商業銀行的授信業務造成影響。
五、人民幣升值對商業銀行其他方面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會使得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略有下降
人民幣小幅調升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幣資產貶值導致資本減少;二是匯率風險加大,使衍生產品的市場風險增加,從而擴大風險資產總額。從總體上看,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外匯所有者權益在總所有者權益中的權重高于外匯風險資產在總風險資產中的權重,人民幣升值將使商業銀行的資本折合為人民幣的減少幅度大于其風險資產折算為人民幣的減少幅度,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略有下降。根據2005年6月末的數據,粗略計算人民幣升值2.1%之后,我國商業銀行的總體資本充足率約下降0.1個百分點。具體到各家商業銀行,在人民幣風險資產和外幣風險資產的風險權重結構相同的情況下,要看其外匯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和外匯權益占所有者權益的比重,前一比重越高,后一比重越低,人民幣升值導致該行以人民幣計算的資本充足率下降的幅度越小。
(二)人民幣升值對于商業銀行會計報表也產生了影響,按照《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商業銀行對會計報表的資產、負債類項目要按照期末匯率進行折算
人民幣小幅升值使商業銀行資產折算為人民幣的絕對額下降,同時由于對權益類項目按照歷史匯率進行折算,這對商業銀行會計報表產生一定的影響。當然,由于會計處理不同,報表上反映出來的升值對凈利潤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和深發展將匯兌損益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通過“資本公積-外幣折算差額”科目抵減股東權益,不影響當期損益,所以升值對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的影響不會直接反映在報表上。
六、商業銀行應對人民幣升值的策略
綜上所述,人民幣升值對商業銀行產生廣泛、長期和深遠的影響。從短期看,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是弊略大于利,總體影響程度有限。從長遠來看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商業銀行將面臨更加多變的環境,同時也將出現更多的新需求、新市場和新工具。基于對當前狀況和今后發展趨勢的判斷,我們提出一些建議為商業銀行面對挑戰提供一些參考。
逐步調整自己的資產負債結構。增加美元負債,減少美元資產,另外,由于港元采取釘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所以應該相應地減少港元資產增加港元負債。同時針對外匯存款下滑的不利局面,可以通過大力發展雙幣卡和國際卡產品以及滿足客戶需求的外匯理財產品穩定外匯儲蓄,同時針對高端企業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外匯管理服務穩定企業外匯存款。積極主動地管理外匯貸款,并通過互換、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有效管理風險。
在確保流動性、有效控制匯兌風險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國際結算業務,針對受匯率制度變更影響不同的行業采取不同的營銷措施,大力推廣遠期結售匯業務,適當發展福費廷以及保理等等,針對國際結算的特點,大力發展貿易項下融資業務。同時,還要保持合理的外匯資產負債結構、期限結構和幣種結構。
大力提升外匯資金業務的風險管理能力、產品創新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和交易盈利能力。商業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創新速度應該加快,重點發展期限短、收益高和靈活性強的產品。同時引進人才,提升交易能力和盈利水平,并將外幣資金交易的風險管理納入到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中去。
盡快完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商業銀行應在認真評估本行外匯風險管理管理狀況,積極完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并引進和培養外匯業務和外匯風險管理領域的專業人才,加強對外匯業務和外匯風險的內部審計。同時,利用遠期、掉期等外匯市場新工具有效管理風險。
優化信貸業務的行業結構和客戶結構。首先,要把控制因升值引起的信用風險納入到全行授信管理的整體流程之中。其次,確定信貸業務的行業結構調整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升值對各行業的不同影響。第三,從分析企業資產負債和收入支出的幣種匹配情況、原料和產品的定價能力、上下游企業的景氣變化情況等因素入手,分析人民幣升值對客戶經營和商業銀行的影響,調整授信業務的客戶結構。
完善資本充足狀況的監控機制和調節機制。面對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和匯率波動加劇的長期趨勢,商業銀行應完善資本充足狀況的監控機制和調節機制,在籌集和運用資本時考慮匯率變動所造成的影響,保持合適資本充足水平,促進資金期限結構、幣種結構和業務結構的優化。
- 上一篇:經濟金融宏觀調控探討
- 下一篇:出納員工作心得感想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