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飲水安全提質增效
時間:2022-11-21 09:05:19
導語:淺談農村飲水安全提質增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巴東縣基本情況及農村飲水工程現狀,指出農村飲水安全存在的重大問題,并從不同角度出發,闡述了農村飲水安全提質增效的建議,以提高全縣農村飲水安全水平。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巴東縣;提質增效
巴東縣位于湖北省西部,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東北部。縣轄12個鄉(鎮),491個村,3923個組。巴東縣總人口49.9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45.72萬人,占巴東縣總人口的91.5%;巴東縣國土面積3354km²,其中耕地面積53.97萬畝,人均占地1.2畝。縣地形狹長,西高東低,南北起伏。地表崎嶇,山巒起伏,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縣水資源較為豐富,有多條河流貫穿縣境,但由于無大型水利項目支撐,水利建設相對落后,且水源距人口聚集地相隔較遠,居民多以雨水作為水源。
1.巴東縣農村飲水工程概況
巴東縣屬于典型的山區大縣,由于農村人口居住分散,農村引水供水工程建設較為落后,且多數供水工程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興建的,老化現象較嚴重,造成供水工程建設規模未達到《村鎮供水工程設計規范》(SL687-2014)對不同地區和不同用水條件的用水量要求,凈水設施及入戶管道不配套等。自2005年國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以來,農村居民飲水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巴東縣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普及程度得到快速提高。截止2015年底,全縣12個鄉鎮,共建成供水工程10937處,解決27.63萬人的飲水安全。供水水源地主要為水庫、河道攔河壩、水窖等類型,供水范圍主要是農村的鄉鎮、集鎮及村莊以及分散的居住戶。其中,大中型集中供水工程507處,供水規模在20m³/d以下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共632處。管網損失率約9.84%,供水保證程度較低。由于巴東縣現狀安全飲水工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不完善,水源保護設施、消毒設施不配套,使部分水廠供水水質未符合國家《生活引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的要求。另外村中部分小型水利設施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下,縣內水利設施管理機制尚不完善,有待加強。
2.巴東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與問題
2.1節水意識不強。由于巴東縣農村山大人稀,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城鎮化率只有37.5%,給徹底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帶來了極大困難,在加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石灰巖地貌占54%,山體破碎,地表深切,并不利于蓄水保水。盡管有如此惡劣的居住環境,仍不能為居民樹立正確的節水意識,農村內仍然有浪費水資源的現象。2.2水質合格率偏低。根據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劃評價標準,巴東縣農村飲水工程還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由于水源地保護措施不足甚至無保護措施,使得水源被化肥、農藥以及生活污水等污染,更有水源因為水廠內消毒設備老化導致水質不達標的問題出現。2.3供水設施管理機制尚需完善。近些年巴東縣在加強鄉鎮集鎮供水工程建設管理上作了大量探索,并在全州率先實行了鄉集鎮供水工程都由縣級公司統一管理制度,并收到較好效果。但是一些供水工程,尤其是村級供水工程,因為受益人口少,收益低,維持運轉困難,存在無人管或者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建成幾年后就容易因為管理不善而造成新的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無法長期發揮效益。2.4早期建設的飲水工程標準低。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早已歷時多年,由于早期單處投資少,建設標準普遍偏低,自來水入戶率不足,且部分地區已建工程老化失修問題嚴重,2000年以前的飲水工程基本已達到報廢年限。
3.巴東縣農村飲水安全提質增效的建議
3.1建立有效的建設運行管理機制。為了有效控制受益區群眾的經濟負擔,農村安全飲水所居鄉鎮或村委會及用水戶協會應建立健全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設置,推行崗位責任制,設備維護保養和人員培訓制度,并實施目標管理,明確工程管理的要求和目標,污染治理,強化供水單位水質管理,加強水質監測檢測與評價,建立完善農村飲水安全數據庫及信息共享機制,確保供水安全。3.2成立正規的水質檢測機構。飲用水源地保護直接關系到水廠水質的安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因此要提高供水保證率及供水水質,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源頭抓起,對飲用水源地進行保護。為了更好保證飲用水水質,發揮工程效益,可在巴東縣成立正規的水質檢測機構,定期進行水質檢測!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和處理;加強衛生、水務部門聯合檢查和區縣自查、互查,提高農村飲用水消毒率,保障群眾飲水安全。3.3統籌規劃,發展集中供水。在巴東縣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中新建集中供水工程,受益范圍打破鄉、鎮、村的行政界限,按優質可靠水源,新建規模化集中連片的供水工程,發展集中供水的方式。為了充分利用已有城鎮自來水廠的富余供水能力,通過對現有規模較大農村水廠管網及規劃官網進行延伸、聯網及擴建工程,以擴大供水范圍;除此之外,對較為偏遠且居住分散的居民點,采用新建規模在20m³/d以下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3.4實現農村供水設施規范化管理。首先,按照“先建機制、再建工程”的思想要求,將9處集鎮供水工程和6處較大的村級水廠產權移交給縣內興源供水公司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維護、統一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每個水廠成立管理部門,負責水廠日常運行。明確各自職責。其次,將聯戶或自然村興建的小型飲水工程和跨村的小型飲水工程移交12個農民用水者協會組織,實行產權移交,資產屬集體所有,確定“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引導協會建立章程。最后是將分散的10430處水窖、水池等工程移交給受益農戶自我管理,實行“自建、自管、自有、自用”。
作者:肖習平 單位:巴東縣水利水產局
參考文獻
[1]李素萍.壽陽縣農村飲水安全提質增效工程規劃[J].山西水利,2014(7).
[2]劉北.大慶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成就及“提質增效”的思考[J].2015(7).
- 上一篇:建筑結構安全鑒定檢測探索
- 下一篇:筑路機械安全事故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