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勘探CSAMT法運用
時間:2022-04-26 09:30:00
導語:隧道勘探CSAMT法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理論基礎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簡稱csamt)是在大地電磁法(MT)和音頻大地電磁法(AMT)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人工源頻率域測深方法。其理論基礎源于以Mawxe11方程組為核心的電磁場理論。電磁場在空間的分布和傳播遵循麥克斯韋方程組。式中V•E表示E的散度;V×E表示E的旋度;p為自由電荷密度;為電流密度;E為電場強度;B為磁感應強度;c為常數,即光速。CSAMT常用的視電阻率公式(也稱為卡尼亞電阻率公式):
2工程概況
高嶺隧道區位于晉中盆地和臨汾盆地之間臺隆形成的中低山區,地勢總體北側低,南西側高。隧道中部斷裂構造發育,遭受剝蝕較嚴重,堆積了大量第三、第四系沉積物。隧道總長7.55km,最大埋深約420m,最小埋深約28.7m。隧道區地層表覆第四系上更新統洪積層(Qp1),中更新統洪積層(Q:p1),上第三系上新統(N)粉質黏土、礫巖,下伏及出露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O:一m)以碳酸巖為主的地層。該隧道經過霍山復背斜構造單元的背斜西翼(太岳山板隆構造區北西一側),階梯型斷裂發育。隧道區內脆性斷裂十分發育,這些斷裂形成了中生代不同構造階段,互相交織切割,控制了該帶的構造輪廓。受斷裂構造影響,該區產生了小型地塹及地壘。隧道區的斷層有:F27桃凹溝正斷層,張扭性斷層,F28西許正斷層,扭性斷層;F32師家溝正斷層,張扭性斷層。隧道區的巖溶、節理裂隙發育。
3應用與分析
該隧道勘察采用的儀器為加拿大鳳凰公司的V一8,測點點距為25m,收發距范圍為7.2km,工作最小頻率為16Hz,最高頻率8192Hz。勘察橫斷面垂直于鐵路初測線位布置。如圖1,在D1K429+500一D1K429+950,視電阻率為75~250~1m,該段電阻率整體較低,洞身經過位置電阻率變化較大,高低阻相間,等值線陡變,WT1、WT2物探異常,為巖性接觸部位,推測為斷層,該斷層位于洞身DIK429+900附近。可能存在含水構造。結合鉆探資料,確定為斷層及其影響帶,隧道洞身以灰巖構造角礫巖為主,節理裂隙極發育,巖體極破碎,圍巖級別級V級。上覆基巖埋藏較淺,應加強初期支護。如圖2,在DIK431+050~DIK431+400,該段整體表現為低阻,低阻幾乎縱向貫穿剖面,推測巖石破碎,存在富水斷層,WT4與WT5兩個物探異常位置電阻率等值線陡直變化,推測為斷層,該斷層位于洞身DIK431+220處。隧道洞身為奧陶系…組:段(0S)r{云巖,質一云,I)lK43l+051)~DIK43l+300俐分級V級。DIK431+300~DlK431+400m分級lv絨如用3,在DIK432+250~DIK432+650,視電阻率5O~200~m,該段洞身經過位置為雜亂的低阻特征,等值線扭曲變肜,為F32正斷層帶及其影響帶。陔斷層位于洞身DIK432+240處,走向NE45。,傾向135。,傾角70。,斷層破碎帶寬30m,巖石破碎,巖性較差,哪、WT8及WT9三處物探異常附近存在低阻閉圈,推測含水。DIK431+400~DIK432+200f_f;『巖分級Ⅳ級,DIK432+200~D1K432+500’絨V級,DIK432+500~D1K432+900分級JV級。
4結論
本義采用CSAMT法助探,利川隨機軟什反演處理,j應過Surfer軟件成圖,利用剖面對長人隧道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賦水情況進行了成功的解釋,結合域地質資料,劃分r隧道巖級別,為隧道的設計、減少了鉆探和山地工作量,縮短觀察周期,降低成本,
- 上一篇:設計監控系統類招標文件注重問題
- 下一篇:縣政府教育督導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