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概論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踐

時間:2022-06-03 11:50:13

導語:工程管理概論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管理概論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踐

摘要:為了更好地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會議精神,對《工程管理概論課程進行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并進行了教學實踐。本文首先介紹了工程管理概論進行課程思政的改革思路,詳細展示了課程思政的教學實驗研究的過程,展示了教學改革的效果和意義,并進行總結與反思,以期《工程管理概論》教學改革的實施更加完善、健全。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工程管理概論

一、工程管理概論“課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工程管理概論》具有基礎性功能,更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其授課對象主要是剛入學的大一新生。《工程管理概論》是新生接觸工程管理專業的第一門基礎課,同時也是正確認識并熟悉未來四年專業學習的一扇窗口[1]。大學階段最為關鍵的一年就是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定型,此階段正是孩子們樹立正確觀念的關鍵期,同時,此階段的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未來的目標有著美好憧憬并伴隨著一些迷茫與困惑,但也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這個階段將思政教育與專業培養進行有機結合,既滿足課程體系教學,也保證了學生跟隨時代潮流,接觸新鮮事物的需求,同時又對學生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產生長遠的影響,更好地實現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引領[2]。為了能讓學生們在大學四年及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能夠在正確價值觀的引領下進行,我們一定要在大一階段做好學生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對《工程管理概論》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非常必要且及時。

二、工程管理概論“課程思政”改革思路與原則

(一)擬解決的主要思政問題

培養學生樹立“四個自信”的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認識當代大學生的責任和歷史使命,引導當代大學生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有效結合起來、并把遠大抱負融入學生的實際行動中。弘揚“愛崗敬業”、“舍己為國”、“不畏艱苦”、“吃苦耐勞”精神[3]。1.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理念本課程思政教學要引領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翔實的教學目標,主要突出價值引領,在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教學內容等方面積極創新,教學效果良好,師生評價高,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時效性、創新性、示范性和可推廣性[4]。本課程的重點在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過程與實踐結果,充分并合理地利用教學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將思想政治教育“無痕”融入教學總過程,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學全過程,實現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一,達到相關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元素深度融合[5]。

(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原則

1.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原則“課程思政”改革教育教學的核心是堅持“教書育人”和“立德樹人”,在整個課程教授的過程中達到育人目標。《工程管理概論》課程組綜合工程管理概論相關課程知識和整體能力素質要求,利用創新的課程教學方式,將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與教學體系內容充分地融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更要注重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素質教育,使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常態化、全面化、過程化,落實到師生互動教學的每一個細節,體現在師生的一言一行上。2.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效結合的原則《工程管理概論》課程改革堅持將實現學生自我價值引領和教師進行知識傳授整體結合起來,同時本課程組利用提高課程教授的內容、豐富的教學設置和創新課堂上的授課形式,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課本知識的教育有效融合起來。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在達到教書育人目的的同時,也能夠基本實現傳授學生知識、引領正確價值觀并提升學生自身素質的課程目標,讓老師們在上課的同時能夠完成育人的目標,同時也構建思想教育、綜合素質教育、專業能力教育的三位一體課程教育體系;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互動的環節,在教學的內容上融合工程案例的分析,從實際的工程案例中讓學生們學習和挖掘榜樣的精神和力量,深入幫助并促進學生樹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工程管理概論“課程思政”建設實踐

(一)“課程思政”教學理念

遵循“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學習與成長(含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為導向,貫徹持續改進、不斷提升”的教育理念。

(二)“課程思政”教學思路

課前:利用微信、微助教平臺,提前布置“課程思政”預習內容、思政討論和思考題。課中:講授+課堂討論+多媒體視頻演示+圖片展示。課后:微課學習,思政作業,思政心得,微信平臺交流。結課后:學生自我體驗踐行,參加各類“思政”活動的另外加分。教師對學生思政成果進行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下一屆進行持續改進。以多種教學手段(含微課、微助教、微信平臺),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參與,突出以學生為主體。

(三)課程專業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關于工程、管理、工程管理等相關概念及知識。

(四)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課程知識體系教育與“課程思政”相融合,將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素質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創新思維等融入到教學目標當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可實現以下思政育人目標:(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2)培養學生具有熱愛祖國、熱愛事業、愛崗敬業、勇于擔當、團結互助、吃苦耐勞、敢為人先、銳意創新等品德;(3)使學生了解并熟知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和建筑行業發展新動態;(4)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四、工程管理概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效果和意義

(一)“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革成果

1.新修訂的工程管理概論教學大綱(其中包含課程思政);2.新修訂的教案(含課程思政);3.發表工程管理概論“課程思政”專業論文1篇;4.更新含“課程思政”的《工程管理概論》教材1本;5.參加過該課程學習的同學中,由多人在省部級以上的比賽中獲獎;6.上課學生參加了課程思政公益活動;7.上課學生參加了課程思政知識競賽;8.上課學生完成了課程思政作業;9.上課學生完成了課程思政筆記;10.上課學生完成了課程思政心得體會;11.完成了課程思政素材資料庫(在網絡教學綜合平臺上);12.上課學生獲得多項三好學生、國家勵志、預備黨員等稱號。

(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效果

課程專業目標和課程思政育人的目標在工程管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后得以實現。在課改后的教學中,師生課堂互動大大增加,在課堂上,學生們通過學習工程專業具有代表性的優秀工程師事跡,學生心目中已經有了良好的榜樣,這對于他們進行學術創造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學生的學習潛力與激情也能夠被優秀工程師們的優秀品質和愛崗敬業精神所激發,提高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進一步堅定了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

(三)“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意義

教育是民族存在的基礎,是民族興旺發達的關鍵。在新時代挑戰下,我們需要把思想政治理念和專業的培養方案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刻理解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內涵。他們參與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也在全國高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中國精神融入進大學的課堂,這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必由之路。關于新時期高校如何培養綜合型人才,曾作過重要指示,首先要以道德培養為根本,在教育方面,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教學治理和教學方法改變上,同時提出,教育要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更多更豐富的專業知識,并通過全新的授課方法和模式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工程管理概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施將會以完善、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專業創新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為其余的高校進行課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鑒[6]。

(四)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今后的改進思路和注意事項

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程度的考核,尚缺乏一套有效、可行的考核體系,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參考文獻:

[1]周基,田瓊,盛明強.工程管理概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教育觀察,2018,7(17):101-103.

[2]金國輝,楊鵬.工程管理概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究[J].現代交際,2019(17):16-17.

[3]肖志亮.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J].科技風,2020(16):48-49.

[4]于秀敏,張紅新,趙明明,贠小波,李杰.高校“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研究[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01):87-90.

[5]朱秋.高校“課程思政”體系化建設內容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39(05):8-11.

[6]李欣,卡力比努爾·伊明,胡雪瑛.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校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03):86-87+113.

作者:金國輝 馬思思 楊鵬 單位:內蒙古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