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層建筑施工方法思索

時間:2022-04-17 05:01:00

導語:超高層建筑施工方法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超高層建筑施工方法思索

隨著城市建筑用地數量的持續減少,當前建筑逐漸朝著高層的方向發展,甚至出現了超高層建筑。通常我們所說的超高層建筑都是高度過百米,建筑層數不低于40層的建筑。超高層建筑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城市建筑用地的使用效率,緩解了土地供應的壓力,因此在一些大城市當中得到廣泛的認可。但是超高層建筑由于建筑層數較多,高度較高,因此建筑結構十分復雜,給施工的開展帶來巨大的壓力,這些都制約著超高層建筑的發展。

1超高層建筑施工對設計、技術的要求

1.1設計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要求

第一,超高層建筑的設計工作對于后續施工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設計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施工的開展。因此在設計過程當中應該遵守完整性原則,保證設計的內容以及圖紙的完整,防止由于圖紙缺少而導致的建筑施工存在問題,埋下安全隱患。要保證圖紙設計內容的完整性,保證超高層建筑設計中的相關細節都能夠在設計當中得到生動的體現。

第二,超高層建筑在設計過程當中應該做到系統性。能夠將建筑當中各個分項工程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圖紙上得到體現。因為超高層建筑的結構十分復雜,相關施工工作的開展必須按照相應的順序來進行,這就要求在設計圖紙當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從而指導施工的順利開展。

第三,由于超高層建筑在施工過程當中設計到很多的施工環節,因此在設計的過程當中應該盡可能的確保各個部分之間的協調性,從而保證施工的開展。第四,超高層建筑設計具有極高的專業性,因此設計工作必須有專業的設計單位來承擔。相關單位必須有從事超高層建筑設計的相應資質,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設計的質量,防止設計缺陷造成的問題。

1.2超高層建筑施工在技術上的要求

超高層建筑具有施工難度大,工期長德特點,因此在施工過程當中對于施工技術具有極高的要求。在施工過程當中應該做好相應的技術控制工作,保證施工工藝符合相應的要求,具體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首先應該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由于高層建筑施工過程當中往往涉及到多個施工工序,以及大量的施工人員同時進行作業,因此,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管理和協調。在施工之前要對設計圖紙進行詳細的研究,掌握圖紙當中的每個細節,從而保證施工能夠充分的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來進行。第二,在施工過程當中應該積極的進行技術革新,通過新技術的使用來提高施工效率。強化對新的施工技術的管理工作,防止新技術在使用過程當中出現問題。第,做好相應的工程測量工作,由于超高層建筑復雜的結構,因此對于相關的測量具有更加嚴格的要求,任何測量的偏差都有可能為建筑留下安全隱患。同時在施工過程當中,精確的測量結果也為施工提供相應的參照,保證施工能夠精確的按照設計圖紙的標準來進行。為了保證測量的精度,應該做好相應測量工具的維護和保養。同時還應該定期對儀器進行相應的校準,保證精度。

2超高層建筑項目中的現代施工技術應用

2.1裂縫控制技術

在超高層建筑施工當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結構,其中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混凝土裂縫。由于在超高層建筑施工過程當中需要使用很多大體積混凝土,在水化熱的作用下,有可能出現裂縫,從而導致建筑質量下降,甚至給建筑的安全埋下隱患。一般情況下,輕微的混凝土裂縫對于建筑的質量是沒有影響的,但是對于一些比較大的混凝土裂縫,會造成混凝土結構強度降低,危害建筑安全。因此,施工當中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現裂縫。首先,盡量減少或避免使用早強高的水泥,積極的使用摻料和混凝土的外加劑,降低水泥的用量,最好小于450公斤每立方米。通過實踐會發現,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就會增加10公斤,其水泥的水熱化也會使得混凝土的溫度升高1攝氏度。而高層的混凝土用量大,有時還會有大體積的混凝土,從經濟實用的角度參入外加劑。摻入外加劑后,要預計對早期強度的影響程度。因此可以請科研部門給予探討和評定。其次,就是選擇合適的砂石,最好是大粒徑的,這樣也可以減少水和水泥的用量,也可以減少分泌水,收縮混凝土和水泥的水熱化。最后,在施工的工藝上應該盡量的避免過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搗,二次抹面,盡量的排除混凝土內部的水分和氣泡。對于“放”的措施,就是在砌筑填充墻接近梁底時,要留一定的高度,在砌筑完后要至少間隔一周的時間,最好在15天左右對其進行補砌;也要合理的分縫分塊的施工。“抗”與“放”相結合的措施就是,在對混凝土裂縫的預防中,對澆筑混凝土的養護尤為重要。

2.2鋼結構施工技術

高層采用框架的結構可以形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能夠靈活的進行布置,因此,框架結構在建筑結構應用很廣泛。所以很多高層的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結構設計和施工中存在很多問題往往都被忽略,給建筑工程的質量留下的隱患。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為了同時滿足柱軸壓比和控制柱截面的要求,柱子必須要采用較高強度的混凝土。而對于一些需要受彎的梁板來講,較高強度的混凝土必然是不合時宜的。強度較高的混凝土對于抗彎曲能力是很強的,強度較高的混凝土對構件的受的非荷載能力不好,也是因為這樣才有了澆筑框架的混凝土強度不能高于C40的規定。實際上,在工程建筑設計中,適合蓋樓的混凝土強度通常都是在C20~C35之間。由此可以判定,在高層建筑中,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的混凝土強度高于梁板的混凝土強度是不然存在的。而隨著建筑物設計高度的不斷增高,兩者的強度差距也會拉開距離。

目前,許多施工地點對于混凝土的澆筑施工都是采取商品混凝土的泵送工藝。并且在習慣上通常將豎向的構件與橫向的構件集中在一起分批的澆筑。若是對其單獨的澆筑,將會導致,供應量與澆筑的時間不能很好的控制,導致發生質量事故。還有就是節點與梁板之間的分隔存在難度。

2.3超高層建筑的混凝土泵送技術

超高層建筑建設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術。嚴格遵守養護規定在高層中大部分都采取泵送混凝土的方式。泵送混凝土有很多好處,不僅能夠縮短施工的時間,而且還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是對一些施工工程進行調查就會發現,即使是在配比、原材料、振搗控制很嚴格的情況下,也依然會出現混凝土強度不足的問題。原因就是很多施工點不按照規定去做,搶工期,對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夠長,即使材料夠,混凝土的強度也是不足。根據專家表明:混凝土的強度比全濕養護28天,全濕養護3天,空氣中養護28天。

由此可見養護對于混凝土強度的重要性。高層建筑已經成為了城市生活中的主導趨勢,人們喜歡住高層建筑,同時對高層建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因此,設計建筑者應本著經濟美觀,安全適用的原則為社會建設處更好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