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論文
時間:2022-04-03 03:19:25
導語: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相關概念闡釋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對水庫的繼續使用、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直接的影響[1]。一方面,水庫一般像是城鎮、交通干線頭頂上的“一盆水”,是防洪的關鍵,確保水庫的安全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另一方面,水庫除了防洪的功能以外一般還具有發電、生態等其他類型的功能,是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文明的的重要設施。因此,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必須被放在突出的地位,以保障人民群眾最基本的利益,促進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
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1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系統、科學的工作,需要有直接管理的部門進行統籌規劃、指導、管理。然而,在我國水庫的除險加固實踐中缺乏規范的管理體制。目前,我國在除險加固的管理上并沒有健全的組織機構,當地政府被普遍認為是主管部門,但是有些政府并未配備專門的水利人員,因此,政府的管理工作就缺乏科學的依據與指導,管理的效率較低,不能滿足對水庫的科學管理。
2缺乏專業人才,未利用好科學技術。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的設計者、實施者、管理者都是具有能動性的人,因此,擁有專業人才成為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的必要條件。對水壩危險因素的科學評估、對加固工程的科學規劃都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員具備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然而,我國在水庫的管理中缺乏水利的專家、人才,許多復雜性的工作職能單憑經驗來完成。另外,在對病險水庫進行加固時如何利用好科學技術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然而,我國在對水壩加固時并未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與技術。
3集資渠道單一,資金投入不足。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資金為工程建設提供必備的物質保障。然而,我國在進行水庫加固工程建設時往往面臨資金短缺的窘境。一般情況下,政府財政資金是水庫加固工程資金的最主要來源,然而,有些政府缺乏相關知識,認識不到水庫加固的必要性,認為加固水庫的經濟效益不高而不愿意投入足夠的資金。另外,水庫加固工程資金的來源過于單一,政府財政資金往往成為資金的唯一來源,集資渠道需要進一步拓寬。
4水庫報廢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匱乏。人們習慣于關注水庫的加固,其實,水庫也是有著其自身的壽命周期。水庫的管理過程也是一個衡量付出與收益的過程,如果忽視水庫自身運行的規律,一味的實施加固工程也并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有時候水庫的報廢也是明智的選擇,然而,我國在水庫報廢方面仍非常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與寶貴的實踐經驗。
三、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的建議
1完善管理體制,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為了改善水庫管理工作,探索建立水庫管理的新體制是可行的舉措之一。為此,可以引進項目法人的組織體制,改變當地政府對水庫管理低效的現狀,避免管理過程中的人浮于事。項目法人單位需要完善管理的體制與程序,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明確不同崗位的職責,將水庫的管理科學化、程序化,建立獎懲體系,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管理的效率。
2培養專業人才,利用好科學技術。我國小型水庫眾多,現有的水利人才顯然不能實現對所有水壩的完全覆蓋,因此,對水利專業人才培養的任務十分緊迫。人才的培養既需要政府宏觀調控、加大投入,也需要全社會觀念的更新與行動的支持,一些人懼怕水利工作辛苦的觀念需要及時轉變。另外,對科技的應用也應該取得突破,顯然,人才的培養是提高科學技術使用效率的基礎。
3擴寬集資渠道,加大資金的投入。資金的投入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提供了基本的物質條件,政府應該擔當起投放資金的主要職責,這就要求當地政府轉變觀念,科學規劃財政資金的用途,既重視經濟效益又要重視生態效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另外,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的資金來源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政府一個主體,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條件下,利用金融市場融入社會閑置資金也是可取的措施。
4加強水庫報廢體系的研究。水庫的報廢也是對水庫科學管理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固然應該對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進行科學、客觀的技術經濟評價,其實,在必要時對水庫進行報廢處理也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行為。所以,我國應該加強對水庫報廢方面的研究與探討。
四、結語
水庫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的進步與變革,對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針對不同的水庫、不同的險情,除險加固工程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為了更好的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建設,我們需要認識到目前在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如完善管理體制、利用專業人才與技術、加大資金投入等,以促進水庫更好的為國家、社會服務。
作者:許璟璐單位:浙江省臨海市水文站
- 上一篇:內河水運船閘工程建設論文
- 下一篇:績效管理與水務工程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