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水工程建設與發展方向

時間:2022-06-02 02:58:48

導語:小農水工程建設與發展方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農水工程建設與發展方向

摘要:安徽省西北部某縣,是全國著名醫藥集散中心,近年來,隨著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2016年某縣投資6.47億元,以農田水利為依托,使溝、路、橋涵綜合配套,結合綠化提升和美好鄉村建設進行6個鄉鎮高標準綜合治理。該項目也是某縣首個區域打捆的PPP試點項目。

關鍵詞:淺析;小農水;工程建設;發展方向

近年來工程PPP承包模式在建筑業大力推行,尤其在公共基礎設施領域的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PPP模式是政府、盈利性企業基于某個項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關系,以各參與方的“雙贏”或“多贏”作為合作的基本理念,廣納各路資金,緩解政府財政壓力。推動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一、工程建設的背景

項目區雖然近年來的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其主業仍然是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農業目前仍是該區域經濟的基礎產業。農田水利工程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支撐和保障能力明顯不足,工程設施完好率低,防洪、除澇、灌溉標準不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旱澇災害作為主要自然災害之一,仍在制約著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有:1、防洪排澇抗災標準不高現有防洪除澇工程標準相對較低,橋梁、涵閘等工程老化、設備陳舊,險工隱患較多。排水系統存在工程配套不全,溝道淤塞等問題。2、水資源利用率較低項目區現狀由于缺乏較為系統的農田水利規劃,存在盲目打井,盲目提取地表水的情況,造成當地水資源分配不合理,水資源利用率較低。3、農田水利投資規模小,主體單一。目前項目區農田水利投入仍主要依賴于國家和省級財政,缺乏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投入水平較低,歷史欠帳多,農田水利的投融資體制尚未真正建立,導致農田水利建設滯后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4、水利建設與美好鄉村建設、現代農業發展建設、交通工程及林網工程等結合不夠。以往水利建設只強調水利方面的單一功能,不能很好的發揮水利建設所體現的多功能性,如生態環境等。5、農田水利管理體系不適應水利發展的要求。受傳統計劃經濟觀念影響,該縣水行政管理體制尚未理順,涉水事務多頭管理,難以形成合力,良性運行機制尚未形成,行業管理亟待加強。基于此現狀,為全面提升該縣的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該縣將進行河道疏浚工程、防洪除澇工程、灌溉工程、面上配套工程、農村飲水工程等建設。

二、項目實施的難點

1、地方政府對項目規劃內容的增減較隨意。原項目規劃書中有的橋涵、閘壩、溝渠,在實施中受征地、拆遷影響,或老百姓阻擾、要求而改變。比如,原規劃書中的某條道路已施工結束,后期應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強烈要求沿線增加一座小橋;鄉村道路設計等級畢竟不高;為了實施小橋,這樣可能會在后期橋梁施工中因大型工程車輛頻繁進出,對前期澆筑好的混凝土道路產生破壞。溝渠和涵閘施工方面亦如此,這樣無形中提高了工程投資。2、項目涉及到交通、農業、林業、電力等多部門,地方協調工程量大;部分老百姓受封建迷行思想影響,阻礙橋梁等構筑物按規劃設計實施。3、工程點多、面廣、區域跨度大,施工現場質量監管不易全覆蓋;業主、監理、施工方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QQ群、微信群),利用施工現場的每個工序圖片、視頻進行實時跟蹤動態管理。

三、實施項目取得的成效

1、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全面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2、統籌規劃,打捆建設,減少政府投資。3、工程建成后,農田灌溉保證率達到80%,防洪工程標準達到二十年一遇,排澇標準達到10年一遇,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提高到0.85左右;農村飲水安全普及率達到100%。節水灌溉工程普及率達到100%,改善除澇面積29.97萬畝;新增農田灌溉面積6.6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3.33萬畝。4、除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以外,還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通過水源建設和發展節水灌溉,可以緩解項目區的水資源緊張狀況,擴大灌溉面積,提高用水保證率。通過溝渠治理和建筑物配套,還將極大地改善農村生產條件,提高生產力,解放農村勞動力,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5、勘測、設計、施工一體化投標,在實施過程中便于溝通,提高效率,縮短工期。6、工程建成后,將移交給當地鄉鎮政府和受益村委會管理,以方便農民朋友使用。結束語:某縣綜合治理工程,雖然取得了一些經驗,但我們也不難發現,該模式是政府主導下的粗放型PPP模式。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區域打捆的PPP模式還需進一步優化完善。一是:項目實施前地方政府要統籌規劃,科學布局,規避政府投資的盲目性;二是:策劃好工程施工的秩序(路與橋,渠與閘之間施工的先后),依點帶線,依線帶面,以鄉鎮為團組,依次完成,在實施的過程中逐步完善,避免全面開花,降低成效;三是:因地制宜,提升構筑物的功能性,使得所建設的每項工程均能對“三農”產生實實在在的意義。

作者:陳希明 單位:安徽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