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設計分析
時間:2022-09-14 03:19:09
導語:水土保持工程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的設計,利用水利工程抑制水土流失,保護土地資源。本文參照的案例是:富川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基本規劃是修整田面,抑制水土流失,并依照當地環境的基本情況,在整個區域內進行了簡單的布局,由此,筆者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富川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坡式梯田;水土保持
林富川小流域所在的位置是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境內的水系為淮河水系,區域內水土流失嚴重,是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域。對于這一工程的項目設計,是優化對土壤、河流的治理,把治理程度提升到70%,林草的覆蓋面積可達到80%以上,并讓工程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一、富川小流域的基本情況
1.自然環境。地形:項目進行的地形是丘陵地區,地形區內形成了東西向的斷裂,斷裂面向南傾斜。同時,該地區的巖石是花崗巖和石灰巖,整體坡度大約為15°,因為流域閉合,降水沉積后,會自然形成多條溝渠,方向是東北-西南,為主溝,支溝共有5條,另坡面的基本情況是,中部區域坡度平緩,重視作物,兩側較陡,以種植樹木為主。土壤:該區域土壤為棕壤,其在山坡的分布是,中下部多為粉粒和粘粒,并摻有部分砂粒,上部土層澆薄,有大量的砂粒與石礫,有好的通透性,但保肥能力不足。其適合種植的作物是玉米、花生、果林等。植被:流域內的植被屬于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具體包含的林木是溫帶闊葉林、灌草叢等,目前,整個流域林草的覆蓋面積是只有25.3%。水文與氣象:山亭區受海洋性季風影響,四季分明,降水有明顯的季節性,年平均溫度為14.5℃,夏季最高溫是40.6℃,最低溫是17℃。2.社會經濟。人口、勞動力:山亭區經濟發展較慢,比如馮卯鎮的的總人數是5.6萬人,城鎮人口與農村人口差距較大。工程涉及的幾個區域——巖馬、萬莊等,勞動力的人數不足0.5萬人,且大部分時間都從事農業生產。農業生產:當地發展了農業、畜牧業和林業,這些行業的發展為其帶來發展的機會,各業在整體經濟中各占一定的比例。3.水土流失目前,該區域的基本情況是水土流失嚴重。調查人員根據對腐蝕面與溝蝕的等位置的分析,總結了水流失的各項數據(如表1所示),從這些數據中,可發現當地水土流失的嚴重性。從表中,可分析出不同類型土地水土流失的情況,發現坡式梯田在所有土地類型中,水土流失的情況最為嚴重。所以,本工程的治理方向是,對低標準田、果經林等進行處理,且低標準梯田原有的地堰已經被嚴重破壞,田地的外側有大量砂礫,這些都加快了土地的水分流失。由此提出的設計要求是改變天地的排水情況,改善農業條件,挖掘土地的生產力,提高土地的產出。
二、工程設計與施工
基于上述情況決定工程設計的方案,是以坡式梯田和疏林地為主,闡述了設計方案與施工方法。而其工程布局是,對于山頂的水保幼林,用補植補充樹苗,并封育,以提高樹苗的成活率,對于荒草地,是種植側柏等,對于經濟林與坡式梯田,是進行全面的修整,增加田地的排水設施,在流域下游,整理低標準田,用排水、蓄水提高其肥力的積累。其施工條件是,工程所在的區域有公路,緊鄰公路兩側的村莊,工程要求的時限是9個月,由個人承包,依照項目的進行情況,合理進行施工安排[1]。1.坡式梯田的設計。梯田主要集中在區域的中部位置,是調節山區生態平衡的重要力量,通過對它保水工程的設計,可抑制坡地的水土流失,控制河流徑流對地表水的沖刷,讓水流滲入土壤,為作物生長提供水分。其設計包括以下幾方面:原則:選擇高質量、坡度緩的區域作為試驗田,對其進行修整;盡可能讓田地按照山坡地形的走向,就勢、取直,使所有梯田連成一片,長度控制在100~200m之間,為人們實際耕作提供便利;如果梯田靠近暴雨徑流處,應在周圍設置排水、蓄水的工程,避免梯田被雨水沖刷;選擇行走的小路,寬度最小為2m,最寬為3m,比降最大不超過15%;修整后的梯田要做到田面平整,在田地周圍設有田埂,調整坡度大小。工程設計方案:梯田工程是建設生態環境基本的一環,同時也是修整梯田的措施,因此,根據設計原則選擇的設計方案如下,在梯田內部設置排水溝,溝渠的設置共有三種,一是底部與高度均為0.2m,上口的寬度是0.3m,二是寬為0.3m,深度是0.5m,上口是0.8m,三是寬度是0.45m,深度是0.3m,第一種溝渠的位置是梯田內側,第二個是縱塊的排水溝,第三個是斜坡的陡槽。根據有關該區域土地使用情況與資源評價等內容的展示,以及對當地實際情況的考察,梯田已經變為低標準梯田,所以具體的設計方案是在某些梯田外增加干砌石地堰與地堰土方。2.水土保持林的設計。根據林地水土流失情況的分析,以及坡地巖石的種類與比例,提出水土包林的設計是選擇合適的樹種,調整栽植密度,用恰當的方式耕地。原則:在適合的時間種樹,得到好的林分環境;同時注重生態與經濟,選擇符合生態建設又可帶來經濟利益的樹種;充分發掘土地生產力,得到效益;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改變樹種結構,同時突出效益。設計方案:選擇品種,根據當地土壤的類型與特點,選擇有良好生長的樹種。根據基本情況的介紹,得出可選擇的樹種為核桃與桃樹,桃樹的種植效果最佳;種植密度,種植密度的大小直接決定光能與水源、肥力的分配,而每種樹木所需的密度因生長情況不同,密度大小也不一,經分析后,確定其密度是4m×5m;整地方法,其設計要求是可抵御10年每天6個小時的雨水沖刷,所以其設計是在坡田內設計排水系統,增加使用的排水設置,修筑地堰。3.施工方案。上述兩種設計方案都是基于坡式梯田提出,且工程設計以梯田的修整為主,所以對于施工方案的選擇,是用水平梯田的處理方法施工。具體方式如下:定線與清基:依照梯田現有的位置,確定它的坡面,在中間的位置找到中軸線,確定基點,用線向兩側延伸,確定等高點。因為定線操作較為復雜,需根據就勢、取直的原則,確定埂線的最佳位置,對清基的處理,是按照已經確定的施工線,向外劃出范圍,清除雜物,把基礎夯實。修筑田坎,保留田坎并把田面修平,是田坎的修筑必須使用生土,土中不可有任何雜物,逐層夯實,保證接茬處的質量,保留表土是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修整梯田,把每個位置的表土逐步下移,這主要用于坡度較陡的田地,如果坡度較緩,可使用逐層置換法與中間堆置法,隨后把田地修平,依照田坎線,運用不同的填充方法,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取土,直到高度到達中心線,進行修平[2]。另林草區的施工方案是:選擇恰當的施工時間,即種植前預先整理土地,時間是秋、冬,這可以讓雨雪累積,滲入土壤,實現土壤的熟化,而若是想在秋冬造林,基本要求是春季必須處理土地,若是當年的春夏種植,前年秋天必須整地;該施工提出的質量要求是,每部分工程的進行都要符合規范,不可更改,保證排水渠排出暴雨產生的徑流,填方工作進行時,要把土壤夯實,蓄水后不會坍塌。帶狀整地工程的進行,是預先定線,修筑后以5m為一個距離,設置隔擋,讓徑流適當流出。其造林的要求是,春季種苗的時間是苗木發芽的7d,雨季使用的樹苗已有兩個月的生長階段,種植后可讓其安全過冬。
三、工程設計的效益
該工程的設計的投資是1,293.35萬元,用于工程進行的數個部分,而用其完成治理后,得到的效益是,增加了糧食與林木、果實的產量,糧食每畝在以往收成的基礎上,增加了20kg,資金收益增加40元,果林每年的收益增加17.98萬元,總治理程度為95%,林草覆蓋率上升到43.36%。即修整梯田,用科學的方式種植林木后,以及田地排水渠、蓄水期的建設,增加了滲入土壤的水量,為作物、林木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時也讓土壤更加夯實,控制了雨水對土壤表面的沖刷,待土壤熟化后,為種植物提供充足的養分[3]。
四、結語
對富川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設計的有關分析,是根據區域的基本情況,以及工程設計的原則與要求,給出設計方案,并決定施工方案,展開水土治理工作,其治理的效益是,提高了土壤的生產率,增加農民收益,涵養水源,抑制水土流失,調節當地的生態平衡,構架農業生態經濟單元與系統,并進一步發展與優化。
參考文獻
[1]李玉華.淺談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程設計[J].浙江水利科技,2014,42(02):44-45.
[2]張利靜,李振輝.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中的低水高調工程設計[J].內蒙古水利,2013,(06):50-51.
[3]唐有臻.水土保持監測徑流小區設計及相關計算探析[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2,(04):15-17.
作者:萬玲玲 單位:棗莊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 上一篇:光伏發電并網系統工程設計探討
- 下一篇:公路工程設計招標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