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設計新思路分析
時間:2022-04-07 02:35:09
導語:公路工程設計新思路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交旅融合發展理念,在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旅游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趨勢下,現以G579線庫車-拜城-玉爾滾公路工程建設(二期)項目為例,在分析擬建項目交旅融合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總結出基于交旅融合理念的公路工程設計新思路,并從路線布設、工點設計、旅游標志等方面系統論述了設計新思路的具體實施細節,以期為后續類似項目提供經驗。
關鍵詞:公路工程;交旅融合;路線;服務區;標志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工作的穩步推進,提高各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協同發展能力已是時代趨勢。自2017年《關于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以來,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旅游交通運輸體系已成為公路行業發展的新趨勢[1-4]。在交旅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公路工程設計思路應有所創新。本文以G579線庫車-拜城-玉爾滾公路工程建設(二期)項目為例,以系統分析擬建項目交旅融合發展條件為出發點,提出基于交旅融合發展理念的公路設計新思路,以期為后續類似項目提供經驗。
1項目概況
G579線庫車-拜城-玉爾滾公路工程建設(二期)項目是依據《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進行立項的,是新疆高速公路網“十三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確立新疆作為絲綢之路核心區,全面落實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需要;是緩解沿線快速增長的交通需求,改善原有運輸通道服務水平的需要;是加快沿線礦產和旅游資源開發,全面推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本項目按照一級公路標準進行設計,設計速度100km/h,路基寬度26.00m/13.00m(整體式/分離式),橋涵荷載標準為公路-Ⅰ級。起點位于G217線拜城岔口平交(G217線K1060+900),終點止于玉爾滾互通立交(G3012線K800+500),路線絕大部分位于拜城縣境內,總長約186.293km。
2交旅融合發展條件分析
2.1交通條件。G579線庫拜玉項目是連接庫車、拜城、阿克蘇的高等級公路,與G3012吐和高速庫阿段互為補充,實現區域交通的快速轉換。但G3012未能有效地聯通拜城縣,G579線將成為實現拜城高速發展的主動脈。項目未實施前,拜城縣境內的主要公路為S307線、石油公路(克拉蘇氣田主干道路)、X344線、X345線(中礦區路)、X346線(西礦區路)、Y400(東礦區路)。上述公路等級均為二、三級公路,現有公路整體服務水平不足,已無法滿足未來交通發展的需求。項目實施后,將成為區域路網的干線公路,與既有道路形成快、慢有序的有機整體,極大地提高路網整體服務水平,為區域交通的安全、高速、便捷運行創造了條件。2.2旅游資源。拜城縣歷史文化悠久,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淀,被譽為龜茲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名勝古跡眾多,全縣有文化古跡及旅游景點12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克孜爾石窟,見圖1),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境內旅游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宜人,旅游資源獨具特色。有察爾其雅丹地貌、拜城五彩山、老虎臺國際狩獵場、黑英山國際狩獵場、克孜爾魔鬼城、人工湖克孜爾水庫、克孜爾驚險漂流,還有鐵熱克森林公園、瓊阿帕熱氣泉等著名景點。圖1克孜爾石窟其中最為著名的旅游景點為克孜爾石窟,又稱克孜爾千佛洞,屬于中國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7km明屋塔格山的懸崖上,距G579線庫拜玉項目直線距離約為11km。克孜爾石窟是新疆石窟遺跡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處,也是中國最西處最早的一處大型石窟群。石窟壁畫最早開始于公元三世紀,較敦煌壁畫還要早三百年,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綜上所述,眾多的旅游資源為拜城縣交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先天優勢,在G579庫拜玉項目設計階段,將在既有規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帶動沿線旅游事業的發展。2.3流量吸引。本項目流量吸引的主要類型為誘增型,所謂誘增,是指由于外部因素的變化,促使了本不具備發生條件的潛在事件發生。本項目的實施,將極大地改善項目公路沿線地區的交通運輸條件,對區域產業布局及經濟結構的調整帶來較大的改變,推動沿線地區旅游資源、礦產資源的進一步開發。考慮到擬建公路的建設對附近區域產業布局、經濟結構調整及經濟發展帶動作用顯著,結合對新疆相關公路多年資料的分析,項目實施后將大量吸引來自G217線、G3012線的交通流。流量的增加對交通和旅游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2.4融合機制。拜城縣地處新疆中部以西,縣域范圍廣闊,屬于交通較滯后地區,東距庫車110km,西距阿克蘇170km,距烏魯木齊860km。縣域旅游資源分布相對分散,很難進行有機的組織。所有景區都需通過縣城集散,拉長了游客旅途耗費的時間。交通不暢、旅游資源分散是制約旅游發展的主要原因。G579線庫拜玉項目作為橫穿拜城縣的一級公路,具有等級高、路線長的特點。通過合理布線,有效地串聯旅游資源,是打破拜城縣旅游事業發展瓶頸、實現交旅融合發展的契機。隨著擬建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提升項目影響區域的交通出行條件,為游客提供快速、經濟、舒適的旅行環境,對促進區域旅游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旅游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3交旅融合發展設計思路
3.1基于交旅融合理念的路線布設。對公路工程而言,路線的布設既要符合規劃,又要結合實際。在公路選線過程中,首先要遵循的是《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17)[5]。按照項目的功能定位,以統籌規劃、充分利用建設用地、注重節約資源為指導原則,在路線布設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及設計方案的綜合比選。在滿足規范、法規的前提下,G579線庫拜玉項目基于交旅融合理念的路線布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確定總體方案時,不局限于常規的設計規范、地方指南等,以現場調研資料為基礎,切實貫徹交旅融合發展新理念。(2)按照“近而不進”的原則,不過分追求高指標,對局部路線進行適當調整,盡量串聯沿線的旅游景點,為交旅融合發展創造條件。(3)尊重自然規律,建立和維護人與自然相對平衡的關系,尤其是旅游景點段落,應充分結合自然地形地貌,通過調整路線平、縱指標,使公路工程順應自然、融入自然。(4)加強路線方案的比選,合理選用技術指標,充分考慮道路主體與沿線設施、景觀綠化等各專業之間的協調。3.2基于交旅融合理念的工點設計。G579線庫拜玉項目作為一級公路,按照《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17)的要求,應結合被交道路的功能、技術等級、區域路網現狀和規劃等,合理地設置立體交叉或平面交叉。考慮到為司乘人員提供餐飲、休息等服務;為車輛提供停車、加油(加氣、充電)、維修等服務,需在公路沿線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服務區、停車區等服務設置。基于交旅融合發展的理念,本項目在工點設計時提出了以下設計思路。3.2.1立交設計。在進行互通式立體交叉方案比選時,增加交旅融合方面的比較。充分分析各比選方案中,交旅融合發展的優勢和劣勢,使之作為確定立交方案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立交的命名以所在地的地名為命名依據。本項目為促進地方旅游事業的發展,打破常規,采用旅游景點作為立交命名的依據,如將原“鐵提爾立交”修改為“克孜爾石窟立交”。3.2.2服務區設計。提升服務區設計理念,實現基礎功能型服務區向旅游型服務區轉變。本項目在服務區設計時,不再單純地以滿足司乘人員的餐飲、休息等功能為確定設計方案的因素,更多地考慮到要帶動沿線旅游事業的發展。如G579線庫拜玉項目在拜城縣察爾其雅丹地貌旅游景點處設置了察爾齊服務區,設計中注重區域民族特色,服務區房屋建筑等沿線設施充分融入了當地民族風情元素。3.2.3觀景平臺設計。拜城五彩山位于拜城縣察爾齊鎮西40km處的察爾齊雅丹地貌,處于南天山冒地槽褶皺帶中,以山體帶有五種顏色而聞名。結合拜城縣旅游發展實際,從促進交旅融合發展的角度出發,G579線庫拜玉項目設置了拜城五彩山觀景平臺,注重人性化設計,增加觀景平臺設置面積,并配備了廢物收集箱、移動洗手間等。3.3基于交旅融合理念的標志設計。道路交通標志是以顏色、形狀、字符、圖形等向道路使用者傳遞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設施。按照標志的作用,主要分為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旅游、告知等。在實際工作中,以往項目往往不夠重視,旅游標準經常被忽略或設置不完善。交通運輸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和先決條件,而完善公路旅游標志則是提升旅游景點整體形象、構筑無障礙旅游區、完善旅游服務功能、培育旅游市場,便利游客識別通往旅游景區(點)的方向、距離和了解旅游項目類別的重要途徑,是各地方旅游自助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促進“交通+旅游”進一步融合發展,G579線庫拜玉項目在標志設置方面進行了詳細的現場調查和系統的布設論證。首先,對項目沿線的旅游景區等級進行調查,并按照《新疆公路旅游標志設置指南》進行旅游景區分類。其次,根據調查資料確定旅游景區主入口對應的主路徑和其他路徑,并按照旅游景區分類,確定旅游標志的類型。最后,根據標志類型及景區名稱,確定標志版面和支撐方式,結合路線的工點設計,進行旅游標準的合理設置。
4結語
旅游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交通運輸則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和先決條件,交旅融合發展是今后公路建設的趨勢。本文以G579線庫拜玉項目為例,總結出基于交旅融合理念的公路工程設計新思路。(1)首先,通過分析擬建公路項目與沿線旅游景點的關系,確定交旅融合發展的可實施性。(2)基于交旅融合理念,合理路線布設,注重路線與旅游景點的和諧統一。(3)在公路工點布設時,充分考慮地方旅游事業的發展需求,為構建“快進”“慢游”的綜合旅游交通網絡提供支撐。(4)合理并適度提高旅游標志的運用,加強指引作用,擴大旅游景點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黨高峰,巴可偉,鄧麗娟.基于交旅融合理念高速公路新型服務區選址探討——以武漢至南昌高速公路湖北大冶服務區為例[J].華東公路,2019(02):106-108.
[2]黃曼雪.交旅融合背景下的公路景觀設計研究——以德昌至會理高速公路為例[J].工程技術研究,2019,4(09):204+213.
[3]張寧.基于“交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高速公路策劃方案淺析——以信陽明港至雞公山高速公路為例[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9,15(06):99-101.
[4]張帆,楊柳,衷平,等.江西祁婺高速公路交旅融合發展探索與實踐[J].公路,2020,65(05):198-202.
[5]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D20-201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106
作者:張高才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項目成本風險管理芻議
- 下一篇:天然氣用氣特點及配套工程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