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研究
時間:2022-02-13 08:50:46
導語: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積極開展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工作,對提升技術影響力、實現油氣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國內外石油公司技術有形化實踐,確定了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評價指標體系。評價體系主要包括4個維度,即市場需求因子、技術成熟度因子、商業化應用因子和業務發展需求因子,各個維度下分別具有不同的變量指標,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各指標權重。通過信度、效度檢驗,顯示該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問卷結構,能方便提取受調者信息,可為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公司評價其自有技術是否需要有形化提供操作指導。
關鍵詞:技術有形化;石油工程技術;油服公司;因子分析法;評價體系;權重技術
有形化概念最早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提出,通常是指把技術、產品、配套工藝、軟件、服務、解決方案、經驗規律等物質或非物質形態的事物,通過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組織化、集成化等知識管理手段,形成一種可以復制、生產和發表的能力,使分散、隱性、依賴于少數專家的自用技術變成可共享和可傳承的顯形技術,并通過有效的載體和手段,形成技術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技術價值的最大化[1-2]。從廣義上講,技術有形化涵蓋能反映技術的聲、像、圖、文、形(形象)、境(環境)等形象識別系統,是科技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與主要載體[3]。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擁有大量自主研發的各類工程技術,技術管理部門也認識到技術有形化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是,并非所有的技術都達到了有形化的條件,如何篩選需要有形化的技術,亟待深化研究。為此開發一套技術有形化評價指標體系,對自有技術的有形化需求進行評估,篩選出合適的石油工程技術進行有形化。
1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篩選指標體系研究設計
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技術篩選體系的研究范圍鎖定在配套技術、專項技術和單項技術3方面。配套技術是集合多專業能夠擔起油氣勘探開發重任的技術體系,專項技術是某技術專業中的一項技術,單項技術是能夠解決石油工程某單一問題的技術。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技術有形化項目的篩選指標,體系設計依據了高成熟度原則、市場潛力最大化原則、業務急需原則。研究根據Bagozzi等1991年提出的評價體系開發過程標準進行規范化設計(圖1)[4]:一是確定石油工程技術評價范圍;二是提煉評價指標,主要是依據公司石油工程業務實際做出提煉;三是通過開放性問題征求采訪者對評價指標體系的意見,充分討論后完成指標的增加和篩選。增加和篩選應遵循如下原則:指標與企業業務密切相關,是企業最為關注的技術領域,并具有實際意義。據此原則,本研究經過3次課題小組討論最終將調研指標選定為7個。
2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篩選指標及權重確定
2.1問卷設計與預調查。為了科學、合理選擇指標,了解情況過程中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內容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主問卷,調查受訪者對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影響因素的評價與感知,為其后數據收集和模型研究提供支持,共設計有7個問題(表1),在回答問題前首先對技術有形化進行了定義。該部分采用李克特7級量表,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受訪者根據自身專業知識和經驗進行選擇。問卷的第二個部分是調查受訪者的個人資料,包括年齡、職稱和從事石油工程行業的年限。2.2樣本與數據。本研究通過對受訪專家進行采訪和問卷調查獲取數據,這類數據屬于定性數據。問卷調查根據指標體系進行設計,為了保證問卷質量,由課題組成員進行問卷發放,采用面對面的調查方式,現場填寫回收。此次研究調查階段共接觸103名石油工程技術領域專家,經篩選認定有效問卷103份,有效率為100%。有效問卷的受訪者的構成分布如表2所示,研究樣本構成較好地反映了受訪人員的整體組成情況,具有較強的代表性。2.3探索性因子分析。因子分析估計方法采用主成分法,旋轉方式為方差最大旋轉。因子分析載荷結果如表3所示。因子分析的KMO的統計量為0.938>0.7,分析效果非常好,再由Bartlett球形檢驗,給出的相伴概率為0.000,小于顯著水平0.05,由此可知各變量的獨立性假設不成立。數據通過因子分析適用性檢驗,說明本問卷及其各因子組成題項的構建效度很好。由樣本相關系數矩陣R計算得到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表4),可知第一個因子的方差占所有因子方差的48%左右,第二個因子解釋了8%,以此類推,前4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接近78.3%,可以認為提取了變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前4個因子已經足夠描述技術有形化相關信息。因子分析提取的7個因子,根據文獻及其特征進行如下命名:第一個因子為市場需求因子,表3中題項1、2;第二個因子為技術成熟度因子,表3中題項3、5;第三個因子為商業化應用因子,表3中題項4;第四個因子為業務發展需求因子,表3中題項6、7。2.4信度檢驗。采用最常用的Cronbach’sα系數來評估樣本的信度。整個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34,說明問卷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很好。組成各因子題項的Cronbach’sα系數均超過0.7,說明這些因子的內部一致性非常好,統計結果見表5。2.5效度檢驗。Bartlett檢驗說明了問卷各因子組成項目的構建效度很好。探索性因子分析從7個精簡變量中得到4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9.8%,對每一個因子中的變量進行聚合效度檢驗,結果顯示每個因子包含的變量通過因子分析均只聚合出一個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部分,因子對方差解釋比例最小也達到了73%,表明此7個精簡后的變量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2.6權重設置:以因子的得分系數矩陣為權因子得分是因子分析的最終體現。當因子確定以后,便可計算各因子在每個樣本上的具體數值,這些數值稱為因子得分,形成的變量稱為因子變量。在以后的分析中就能以因子變量代替原有變量進行數據建模,或利用因子變量對樣本進行分類或評價等研究,進而實現降維和簡化問題的目標。計算因子得分的途徑是用原有變量來描述因子,第i個因子在第j個樣本上的值可表示為:=+++⋯+(1)式中,i=1,2,3,…,k;x1j,x2j,x3j,…,xpj分別是第1,2,3,…,p個原有變量在第j個樣本上的取值;wi1,wi2,wi3,…,wip分別是第i個因子和第1,2,3,…,p個原有變量間的因子值系數。可見,它是原有變量線性組合的結果,因子得分可看作各變量值的加權總和,權數的大小表示了變量對因子的重要程度。本次研究采用回歸法估計因子得分系數,利用因子得分系數作為權重進而得到每個樣本的4個因子得分(表6)。
3結束語
針對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對其自身擁有技術亟待技術有形化的需求,利用因子分析、聚類分析等方法,嚴格按照指標體系開發流程,開發了一套石油工程技術有形化評價指標體系。本指標體系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油服公司技術有形化的需求程度,其最大價值在于幫助和指導油服企業評價和篩選自有技術是否需要有形化,實際可操作性強。
作者:孫鍵 皮光林 葉海超 趙汩凡 姚云飛 單位: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 上一篇:化學工程技術發展趨勢
- 下一篇:連續橋梁施工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