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04-02 09:42:01

導語: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研究

1概述

通過供配電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企業供配電系統設計、運行維護等所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畢業后從事供配電技術工作崗位打了良好的工程基礎。

2供配電技術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供配電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課程組的教師反映供配電技術課程難教、學生也反映該課程難以學習。第一,供配電技術課程課時相對較少、教學內容多且散、電氣設備原理及使用抽象,機械式地公式計算較多,學生難于理解和掌握,導致課程學習思路不明確。其次,對該課程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味地灌輸和重復,只針對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而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課堂學習情況,教師和學生課堂互動少、教學形式單一。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工程應用聯系不夠緊密,電氣設備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僅限于教材上圖片的認知、后續缺少相應課程設置,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都不夠理想。第三,在實踐教學中,實驗開設的項目陳舊,沒有設計性實驗,缺乏課程認知學習環節及課程設計環節;學生沒有實際接觸電氣一次回路和電氣二回路的圖紙、不會繪制電氣圖紙及識圖,電氣設備使用僅限于課本,而對中低壓開關柜使用及內部接線更是模糊不清,不懂的如何查閱供電設計規范等。針對供配電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的問題,為此提出了面向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課程改革模式,以工程實踐為落腳點,切實落實應用型本科學校面向社會需求培養工程人才的基本要求,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3教學改革內容

3.1以供配電技術課程為核心課程,建設特色課程群。課程組的教師對供配電技術相關的崗位進行市場調研,并進一步分析從事職業崗位工作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即按照崗位所需要的能力培養的要求,將學生崗位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與課程統一化,以課程為知識及能力的載體,按照崗位能力的要求設置以供配電技術課程為核心的課程群。增設了電氣制圖與識圖、低壓電氣設備成套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建筑電氣控制技術等后續課程,通過對課程群建設,使教學目的更明確,培養方向更突出,技能培養過程更具有連續性。3.2課程內容的優化重組。供配電技術課程與工程實踐聯系多,課程內容繁多,一味地強調的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地完整性,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不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不到工程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課程組的教師經過深思熟慮,一致同意減少理論教學學時,增加學生實踐環節的時間,強調學以致用,以工程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結合供配電技術課程已有基礎和實際情況,對課程的教學大綱、實驗指導書等進行了修訂,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具體做法如下:(1)將理論教學模塊化,將理論教學內容分為電力系統基礎知識模塊、核心理論及計算模塊、電氣一次系統模塊、電氣二次系統模塊、理論知識模塊五個模塊,基本涵蓋了供配電技術課程的全部知識,每個模塊內容再經過分解成具體的教學任務。(2)課程的理論教學時間進行調整,理論課時由48學時減少至40學時,減少復雜的理論公式推導部分,復雜的公式或結論不需要死記硬背,學生重點掌握基本概念、計算公式的使用、電氣參數的含義、設備的選型等。另外,結合工程實際應用,增設校內實習基地學習認知環節,對變壓器、中低壓電氣設備教學內容部分,教師可以現場教學,介紹電氣設備的作用、接線方式、應用及參數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企業所需供配電技術人才所需知識、工程素質為出發點,分為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兩個遞進環節,注重基礎實驗項目,強化課程設計內容及教學環節,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工程技術能力,具體見實踐教學環節部分。3.3教學方法改革。傳統地理論教學方式僅靠教師在課程上利用多媒體和板書相互配合著教學,教學方法稍顯單一,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對供配電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模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企業工程師講解等,注重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課堂互動與教師講授相配合,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應用相結合,充實供配電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另外,利用學院的網絡教學平臺,建立完善的課程網絡平臺,把課程大綱、課件、課后習題等教學資源上傳網上,增強與學生課后互動,及時了解學生在供配電技術課程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展開網上討論,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及互動性。3.4實踐教學內容改革。以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為主線,落實踐教學體系。供配電技術課程實踐體系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兩個遞進實踐教學環節,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1)完善課程的課程實驗教學,合理選擇實驗項目。實驗平臺建設是供配電技術實驗教學改革的基礎,課程實驗是整個實踐教學體系中最為基礎的環節,通過課程實驗不僅能驗證理論,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消化。在實驗項目上精簡四個必做實驗項目,開發兩個設計選做實驗,如此在保證必做實驗項目的前提下,供學生學習拓展使用。在實驗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實驗過程,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訓。(2)強化課程設計教學,側重工程實際能力的培養。課程設計的訓練不但是學生全面掌握供配電技術課堂內容的有效手段,更是鞏固教學和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必要環節。目的是通過課程設計環節,使學生查閱工程設計文獻,掌握供配系統設計的規范和設計步驟,學會使用電氣繪圖軟件繪制符合標準的電氣圖,提高學生閱讀電氣圖紙的能力,嚴格工程實際的角度去考慮和設計,與將來從事的職業崗位一致,增加學生對工程應用的實際感,深層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設計引進典型供配電系統的設計案例,規范設計具體步驟及要求,課程設計結束后,學生要提交課程設計說明書及供配電系統的一次接線圖,最后進行小組答辯。

4結束語

在強調實踐、注重工程應用,以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為目的,作者對供配電技術課程的課程群建設、課程內容、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改革探討,為培養供配電相關技術人才提供依據和支持,也可供其他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參考。

參考文獻:

[1]劉介才.工廠供電[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2]唐志平.供配電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3]李靖,黃紹平,謝衛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J].電力電子教學學報,2008.

[4]黃應強,王賽.項目教學法在“工廠供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5]朱金秀,范新南,朱昌平,等.電氣信息類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

[6]魏東,張少軍,陳志新,等.突出行業特色的自動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

[7]李曉寧,胡天友.電氣自動化專業綜合實驗室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

[8]晁勤,陳江,袁鐵江.電氣工程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

作者:方飛 袁寶紅 單位:安徽三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