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工程技術在造林綠化的應用
時間:2022-02-22 04:11:04
導語:林業工程技術在造林綠化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對林業資源進行合理維護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必要途徑之一。在造林過程中應采用科學的技術措施,提升林業技術的應用程度,拓展林業資源長效健康開發利用途徑,進而提升生態系統的整體平衡與良性發展。
1應用原則
近年來,隨著造林政策的有效落實,我國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因此,為保證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需要通過科研力度的提升,進一步強化林業工程技術在造林綠化中的應用,提升我國造林綠化工程的發展效率。在造林綠化過程中,需要依據科學合理的原則進行技術落實,以保證采伐的合理性以及技術對于綠化工程的指導性。因地制宜的原則是保證技術有效應用的重要原則,需要在林業工程技術實施過程中,通過對區域內實際情況的信息收集與整理,配以合理的分析,提升技術應用的針對性。例如,造林之前需要對樹種與當地環境的契合度進行考查,從氣候、地質、水文等方面進行信息收集,為樹種發育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1]。同時,要對造林樹種與區域內原有樹種能否和諧共生進行考量,精選適應性較強的樹種進行培植,以提升造林效率。在此基礎上,要對于區域內的樹種依照保護原則進行合理維護,在保證現有樹種成活的基礎上,提升造林樹種的依存性。例如,可以對既有樹種中的殘次林,進行合理的優化改造,并在空地上進行補種,以此對林分進行優化。此外,要強化區域內水土保持能力,如可以在荒山區域配植草叢或灌木叢等,對惡劣區域進行改造,優化造林環境。
2應用策略
2.1栽植時間選擇。育苗是造林的重要環節,需要綜合考量外部環境、樹種選擇、栽植時間等因素,以提升育苗的成活率,進而強化林業工程技術在造林綠化中的應用程度。一方面,要選擇契合造林區域內生長環境的樹種提升栽植成活率,并依據樹種習性選擇適宜的栽植時間。例如,萌芽時間較早的樹種,要第一時間進行移植,在保證種苗成活率的基礎上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應對區域外部環境進行考量,如四季變換情況、每個月的溫差等。此外,若需要較長距離的運輸,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樹種運送途中水分散失,避免出現種苗脫水的情況。在保證種苗水分的前提下,要確保栽植區域內的土壤墑情適宜,一般情況下,在雨季進行栽植較為適宜。例如:馬尾松一般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進行條播,最遲不超過3月底,造林一般采用一年生苗在1月中下旬到2月中下旬進行栽植;楊樹、果樹必須在春季栽植;油松容器苗除冬季以外均可栽植;油茶造林時間一般為立春到驚蟄,也可在10月進行,冬季為其直播造林最適宜時間。2.2栽植方法選擇。栽植方法是營林過程中的核心內容,可以有效提升林業工程技術的應用程度,需要針對不同樹種的生態習性,制定科學合理的移植策略,以提升造林成活率。例如:在闊葉樹移植過程中,需要對苗木進行必要的修剪,做好補水工作,以提升其成活率;對于一些不易栽植的苗木,需要帶土移植,利用根系覆蓋的方法進行移栽,提升其對移植環境的適應性;對于生長不良的苗木要及時移除,并用生長健壯的苗木進行補植,構建良性生態循環鏈。此外,要依據生態多樣性原則,合理搭配多種樹種,提升既定區域內林業資源的豐富性,并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構筑健康的樹種生存環境。例如,楊樹與泓森槐進行混交,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光照資源,達到經濟利益最大化,進而形成小氣候混合林,保證水分的涵養以及防風固沙的需要。2.3土、肥、水管理。種苗移植后,需要對造林區域進行有效管理。因此,在苗木管理過程中,要高度重視除草與松土,及時清理樹苗周邊的雜草,避免雜草分搶營養。例如,油茶幼林期,由于林地空闊易滋生雜草,加重了水肥管理的負擔,可以采用油茶與茶葉套種的方式提升其經濟效益,降低田間管理的難度。此外,苗木移植后要依據土壤的基本情況每年松土3次;種植2年后,再依據土壤情況進行針對性松土[2]。在灌溉方面,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搭配與選擇溝灌、漫灌、畦灌等灌溉方式,并控制好灌溉量及灌溉頻次。例如:畦灌可以將土埂修成畦,使引入畦內水分滲入土壤,以此節省水源,涵養水分,避免土壤鹽漬化與沼化。2.4強化撫育管理。為保證林業工程技術的有效應用,需要通過完善的管理制度與妥善的管理方式,調動部門與人員積極性,吸納人力、物力、財力,提升技術應用的規范性。要結合樹種的生長需求,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提升土壤肥力和含水量,促進林木生長。為保證造林與生產的協調發展,需要對砍伐過程進行科學規劃,通過砍伐范圍的層級性劃分為林木生長提供合理的空間,提升森林資源利用率[3]。例如:利用塊狀采伐方式時,若坡度>15°,不得超過5hm2的采伐面積;坡度<15°時,采伐面積不得超過10hm2[4];采伐時,要注意保護林下植被,采伐后翌年必須更新。人員管理方面,要通過培訓與宣傳,提升其林木保護意識,并以此強化對于造林知識與技術的掌握。通過監督體系的構建,規范相關人員的行為,及時發現并解決林木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推動森林管理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光美.論林業工程技術在造林中的綠化應用[J].農村實用技術,2020(3):157.
[2]王博.林業工程技術在造林中的綠化應用[J].吉林農業,2019(6):103.
[3]雷正菊,劉躍進.湖南省社會林業工程技術體系的研究[J].湖南林業科技,2004(1):6-11.
[4]楊忠華.林業工程技術的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8):259.
作者:胡華農 單位:桐城市林業局
- 上一篇:生態旅游中的新型建筑設計探析
- 下一篇:生物工程技術在食品領域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