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環保經濟發展模式
時間:2022-10-19 09:31:05
導語:淺析環保經濟發展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環保經濟是現代社會發展出來的新型經濟,區別于傳統經濟的方面是,不只注重經濟效益還關注環境保護,是環保和經濟的有機結合,是人類為經濟發展和環境的和諧相處而發展出的新的狀態。本文從我國環保經濟發展現狀說起,分析了環保經濟發展模式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環保經濟;發展現狀;發展模式思路;發展構想
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在當今社會同樣重要,這樣的論點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環境保護已經刻不容緩,經濟發展為人民帶來豐富的物質生活。環保經濟是現代社會發展出來的新型經濟,區別于傳統經濟的方面是,不只注重經濟效益還關注環境保護,是環保和經濟的有機結合,是人類為經濟發展和環境的和諧相處而發展出的新的狀態,如何平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一直有學者分析,從不同角度提出相異的主張,本文主要分析環保經濟的發展模式。
一、當前我國環保經濟的發展現狀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現在處于結構上的調整階段,由以前的傳統經濟向環保經濟轉化。但是目前來看,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普及在一些地方還是不夠深入,促使我們加大推進力度,使環保經濟快速良性發展。近年來我國實施的一系列國家發展政策及計劃已經表明符合綠色經濟發展的要求,盡管這種做法剛剛開始,比較分散,沒有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環保經濟已經顯露出獨特的發展優勢以彌補傳統經濟的不足。我國目前對環保的足夠重視主要是先前傳統經濟揭露出來的環境壓力,這為環保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綠色經濟著眼于節能減排,節省資源較少浪費,目的是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政府方面的節能減排項目應該由專業人員設置可量化和易操作的考核體系,以市場為導向,建立明確的獎懲機制。近年來,我國的環保經濟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發展速度較快,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首先,雖然目前來看我國經濟結構優化所達到的效果較好,但環境污染同時也增加。在經濟結構的升級過程中,需要減少對自然環境的過度依賴,在產業結構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污染同時在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變慢,這樣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
其次,環境保護問題仍然存在于經濟發展過程中。事實上如果我們想要經濟快速發展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同時實現確實存在困難。我國經濟發展伊始為了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曾經對環境造成重創。按照事物發展規律來看,發展經濟和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需要兩者的有機結合,這需要有力度的治理。最后,技術創新和綠色發展的結合理念目前只能部分實現。技術創新方面的進步不明顯,跟不上環保經濟發展速度,影響環保工作進度。再者我國目前采取的環保措施相對于早期經濟快速發展造成的環境破壞來說力度不夠,這勢必影響目前整體環保經濟的速度。
二、環保經濟發展模式思路
我們需要對有環保經濟優勢的地區進行統籌安排,將資源進行整合,專注于發展綠色農業、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旅游業和具有自己獨特優勢的行業。在工業的集中發展中,應該主要集中在原料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在地區的分工不同和資源協調中獲取經濟利益。依據全球的經濟發展趨勢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理論與發展戰略的相關理論,和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理論和21世紀發展戰略要求,環保經濟發展應作為21世紀發展的戰略。環保經濟型發展模式的基本路線是:綠色農業及商業,綠色旅游,第三產業(這些部門和行業是低污染甚至零污染的環保行業)作為首要的發展行業,保證經濟穩步持續增長,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在工業部門,重點是加強化學工業,機械,電子,紡織,建筑材料和電力六大支柱行業;積極推動工業化進程以綠色產品設計促進企業綠色發展。綠色產品增強了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綠色經營理念符合當今時代的潮流。我們應當在保證支柱產業平穩良好發展和主導工業能滿足人民的需求的前提下,對現在的經濟結構進行優化,促進地方經濟的倚重點從資源轉化到技術匹配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提高整體經濟水平。
三、環保經濟發展構想
工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上占有很大比重;旅游業在環保經濟中占有很大地位;農業是人民工作生活的基礎。在我國經濟發展初期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落后,面臨資金不足、技術落后、人才短缺等問題。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WTO的宏觀經濟背景下,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市場需求結構也越來越好。之前為了單純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保護所帶來的問題已經凸顯。開發新的發展模式成為重要的戰略手段。縱觀世界經濟發展態勢,科技進步是實現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應該改變粗放型增長模型。走綠色環保產業的發展道路。環保旅游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國際旅游發展趨勢,結合旅游資源的特點。波特認為,競爭優勢最終歸結為可以為客戶創造的價值(或相對較低的價格,或差異,當提供相同的利益時)通常的好處用于補償溢價而綽綽有余。因此,促進環保旅游可以獲得比較優勢以及比較利益。從長期短缺到綽綽有余,目前農業發展已經從過去解決溫飽階段有了質的飛躍。目前農業實現專業化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農民進行創收也勢在必行。再者,加入WTO后,中國的農民勢必在該行業面臨全球競爭,農業發展必須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替代和消除短期戰略思維商業行為模式,建立現代可持續發展農業,是農業整體發展的新格局。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農業進入了新的階段,農產品的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農村經濟的發展面臨著挑戰。瞄準這樣一個宏觀經濟背景的中國農民,在行業發展趨勢下,中國通過發展綠色農業的模式,發揮了地區生態環境的優勢,以及生物資源多樣性的優勢,加上人工成本和市場交易成本相對低廉的優勢,得以實現增加農民收入和農業結構調整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杰.我國綠色經濟發展現狀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11
[2]顧娟英.對我國新環保經濟模式構建的思考[J].環境管理與評價.2005,6
作者:張志勇 單位:石家莊市環保局趙縣分局
- 上一篇:幼兒音樂教育奧爾夫教學法研究
- 下一篇: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