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的施工技術分析(共3篇)

時間:2022-03-10 11:18:26

導語:建筑施工的施工技術分析(共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施工的施工技術分析(共3篇)

第一篇

一、膨脹混凝土的材料特點

膨脹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建筑結構施工中具有極為明顯的作用,因此,對膨脹混凝土材料加以研究,對建筑行業來說極為必要。1.膨脹混凝土材料。膨脹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按照一定比例添加ZY膨脹劑,引起混凝土中水泥材料的化學反應而得到的一種新型施工材料。實踐證明,膨脹混凝土材料的膨脹效應能夠有效地解決混凝土開裂現象。在添加ZY膨脹劑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量的膨脹劑能夠使混凝土獲得不同大小的收縮力和預壓力,因此,ZY膨脹劑的添加量應按具體施工結構而定。2.ZY膨脹劑性能特點。ZY膨脹劑是土建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添加劑,在土建工程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如果不能對其使用效果和材料特點有直觀的了解是無法合理應用的。經過調查研究,ZY膨脹劑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膨脹效果顯著。與常用的UEA膨脹劑相比,ZY膨脹劑能夠獲得更大的膨脹效果,6%的摻合度就能使混凝土增加0.3~0.8的自應力值,對提高混凝土的收縮力、改善混凝土開裂現象具有極為顯著的效果。(2)ZY膨脹劑中含堿量低。混凝土中如果摻入過量的堿就會產生骨料反應,這將嚴重影響混凝土的使用效果。而ZY膨脹劑中含堿量比較低,能夠保證混凝土在添加膨脹劑后的實用性。(3)ZY膨脹劑的價格低。土建工程中對材料的需求極為龐大,材料單價極為細小的波動都會使得建筑工程的成本大幅增大,而ZY膨脹劑不僅使用效果顯著,其購買價格也較于其他型號的膨脹劑低廉。(4)ZY膨脹劑的適應能力更強。建筑結構施工過程中在選用混凝土膨脹劑時,會有限考慮膨脹劑的適應能力,包括對坍落度的敏感度、與其他建筑材料的契合度等。實踐證明,ZY膨脹劑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極大程度地與水泥等建筑材料良好的契合,同時對混凝土坍落度沒有影響,這種高適應力使得ZY膨脹劑在建筑結構施工中的使用率不斷增加。3.工作原理。混凝土在添加膨脹劑后會產生化學反應從而使得混凝土出現膨脹的現象。這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受壓力以及約束鋼筋的受拉力。調研表明,混凝土的預壓應力與混凝土的限制膨脹率成正比例關系,這就說明,調整膨脹劑的含量就能夠調整混凝土的預壓應力,從而提高土建工程的施工質量。

二、膨脹混凝土施工技術

1.膨脹加強帶的設置。“無縫設計”是理想狀態下的混凝土使用效果,實際施工中出現的概率極小,因此,在建筑結構施工中通常均采用膨脹混凝土為基本建筑材料,采用加強帶的施工形式來基本實現無縫施工。在設置膨脹加強帶的施工中,可以在加強帶的兩端設立防護網,這樣就能使混凝土滲入的現象得到有效地解決。同時,施工過程中必須要根據施工具體情況來進行混凝土配比,合理適量地添加ZY膨脹劑。只有保證膨脹混凝土的使用規格達到標準,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施工的質量。結合實際建筑結構施工中頂板與加強帶對膨脹混凝土的規格要求得出下表。2.鋼筋綁扎施工注意事項。因施工需要或加強帶對工程的承重力不同,在膨脹加強帶的個別部分中要進行鋼筋綁扎施工用以提高膨脹加強帶的溫度應力。施工中要保證綁扎的鋼筋要與加強帶保持垂直,同時綁扎間距要適當大于水平結構的綁扎鋼筋。其次,還要適當延伸鋼筋的補償距離。一般建筑結構施工中均將補償鋼筋延伸到膨脹混凝土加強帶兩端。當然,建筑結構施工中可按實際施工要求對補償鋼筋的施工技術進行微量調整,但主要施工技術要求必須得到保證,這也是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手段。3.膨脹混凝土施工。在建筑結構中應用膨脹混凝土材料的過程中應以施工實際情況以及相關行業規定為標準,對水泥、石灰、膨脹劑、外加劑的使用量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配比。只有保證施工材料的實用性才能為提高施工質量提供保障。同時,膨脹混凝土的其他施工流程上也有一定的規范。事實證明,任何一項施工流程或施工技術的提出和推廣都是經過大量的實踐使用實例證明出來的,是有一定的科學性的,按照必要的施工流程和技術規格進行施工是每一個施工團隊都應遵守的行業準則。(1)混凝土攪拌。混凝土的攪拌和澆筑工程具有一定的技術性,無論是原料的配比還是攪拌時間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膨脹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其次,攪拌儀器的不同或建筑原料配比不同都會影響攪拌時間。例如,自落式攪拌機進行沒有添加劑的混凝土的攪拌時,其攪拌時間應提高三十秒。而采用強制式攪拌機則增加十秒以上即可。因此,在進行混凝土攪拌施工時應按照施工方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適量的調整,以此增加混凝土的實用性,保證建筑施工質量。(2)養護施工。膨脹混凝土的養護施工在建筑結構施工過程中極為重要,必要的膨脹混凝土養護施工是防止工程出現二次傷害的有效手段,同時,對施工完成的部位進行膨脹混凝土養護也是延長建筑使用壽命的重要措施。養護施工要在膨脹混凝土硬化三至四小時后、在頂板筑堰蓄水4cm處進行,養護施工要維持在15小時以上。另一方面,在養護施工完成后中還應做好防曬保護工作,否則工程一旦出現長時間暴曬就會出現膨脹混凝土的膨脹度受到破壞或出現縫隙等現象。

三、總結

近年來我國的建筑行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各種新型施工技術以及施工材料不斷涌入建筑市場,雖然這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施工質量,節省了建筑成本,但不合理地使用也使得劣質建筑不斷出現。為提高建筑結構工程施工質量,本文對膨脹混凝土的材料特點及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膨脹混凝土施工提供技術支持。

第二篇

一、概念設計的重要性

評論建筑結構工程師是否優秀,概念設計是最佳的評定標準,其中的設計一定要符合準確性、有效性及先進性。在一般的情況下,優秀的建筑結構設計師所蘊含的結構概念是和實踐以及經驗直接聯系的。結構設計師若經驗豐富,一定會參與到多次的設計實踐當中,自然會積累較為濃厚的設計經驗和結構概念。所以,設計作品一般更能體現經濟性、創新性和規范性。建筑結構工程師的具體任務就是掌握好建筑整體的概念,從而將結構方案的設計得到充分體現。可是,在細化的社會分工當中,促使較多的建筑工程師十分依賴傳統結構設計,會按照有關規范、計算機程序以及設計手冊開展設計流程,有時對新工藝和新技術還會拒絕使用。因為當下的建筑結構設計理論仍舊擁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因此更要對概念設計有所強調。例如在混凝土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在內力計算方面需要應用彈性理論的計算方式;在設計截面的過程中,要著重使用塑性理論極限的設計方式。因此,兩者必定會存在矛盾,形成實際所承受的壓力和計算結果存在距離。想要將計算理論中所產生的缺陷正確彌補,就要應用概念設計對其滿足。同時因為計算機會體現出精準的數據,讓設計人員產生一定的誤解。因此,對結構工作性能想要有效了解,就要在培養概念設計上不斷加強。

二、建筑結構設計中應用概念設計、結構措施

1.鋼混結構

應用鋼管混凝土在當下建筑施工當中是時常應用的,是一種將鋼材料和混凝土進行混合。繼而達成揚長避短成效的新型模式,能夠讓鋼度和建筑穩定性擁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應用鋼管混凝土相結合主要應用的原理有兩個方面可以體現。(1)外部鋼管能夠較好的對內部混凝土有所約束,讓混凝土強度可以有所加大,對變形的幾率能夠有效減少。鋼筋混凝土中的結構促使建筑物中的抗震能力不斷加強,合理的解決了超高層底柱軸壓受到局限的問題。(2)內部混凝土能夠對外部鋼管有力支撐,鋼管和內部混凝土能夠有效結合,從而構成具備一定優勢的互補型效果,讓自身的優勢都可以顯現出較好的補充,所存在的缺陷也能夠互相彌補,讓承載的能力有所加大,相互結合之后的承載力是兩者承載之和的18倍左右。

2.協同工作

(1)對材料的充分利用是開展協同工作的核心任務,往往利用率不斷提升,協同工程強度就會逐漸升高。我國是發展較快的國家,開展結構設計的目標主要就是使用較少的支出來達成較為優質的設計成效。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要在開展結構設計的過程中,細致的分析到要充分的利用材料,利用梁構件的不斷更改就能夠證明材料的重要。矩形截面梁中的受彎構件在材料利用率方面較低,具體是由于梁彎曲主要是順著梁的實際長度開展變化,因此盈利水平非常低。同時在中和軸有所靠近的材料,其應力水平方面非常低。因此按照這樣的特征,再不斷的分析結構概念。因為梁截面所產生的應變梯度,材料在利用率方面若獲得了提升。具體就是由于構件的中心受力,因此就構成了平面桁架。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像是將梁的內部完全掏空,能夠將自重降低,是較為實惠、經濟的方式。所相關的較為規范的方式是梁中的壓應力、主拉方向和桁架當中的腹桿受力相同。通過全面的探究,可以了解到能夠把桁架的形態設計為和矩形相類似的形狀,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弦桿擁有均衡的受力狀態。因為存在于桁架當中包含大規模的壓桿,會證明強度的一般狀態也是穩定性的體現,不會是截面材料的強度。因此,對平行桁架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壓桿的長細比盡可能的降低。(2)具體在設計和制作工業產品過程中,會應用到協同工作,主要是一種結構設計的概念。就建筑結構而言,協同工作的概念即是要求結構內部的各個構件相互配合,共同工作。這不僅要求結構構件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能共同受力、協同工作。同時達到極限狀態,還要求他們能有共同的耐久壽命。結構的協同工作表現在基礎與上部結構的關系上,必須視基礎與上部結構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處理。

3.懸索結構

在懸索結構當中應用的一般都是拉桿,使得材料在結構應用水平上以及材料利用率方面都會越來越高。能夠妥善的使用強度較高的材料,還需要施加預應力,并且還包含和懸索結構相互輝映和結構模式等。因此,懸索結構一般較為適合使用在較大跨度的建筑結構當中。混凝土理論主要反映出充分利用材料,同時工作能夠相互協同的特點。預應力的混凝土能夠將強度較高的混凝土和鋼筋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讓它們都可以發揮出優質的特性。然而鋼筋混凝土只是將混凝土和鋼筋進行簡單的融合,這樣的情況就體現出了人們在協同工作的利用上以及認知上有所深入。

三、結語

根據以上的論述,建筑結構的設計過程中,概念設計及結構措施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一定要在總體的設計工作當中關注協調工作的重要性。想要成為優質的建筑結構設計工程師,有必要將自身所學的設計理論知識和建筑工作實踐充分融合,從而將豐富的設計經驗正確吸取。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階段,概念設計與結構措施能夠將設計領域不斷擴展,會讓設計理念更加充分的得到發揮,力求將我國的建筑事業蓬勃發展。

本文作者:李芳工作單位:泰安市建筑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第三篇

1地震的破壞原理

地震所發出的地震橫波到達地面后,此時的地震波的傳播方式是水平的震動傳播,這樣的地震波所帶來的破壞是很大的,容易對建筑物的結構破壞極其大。

這就是橫波與縱波的混合,當這兩種震波相遇時對建筑物結構的考驗是最大的。一般來說,混合波一旦到達地面后,地面的建筑物便會因波動的影響而產生劇烈的震蕩,再加上建筑加速度力和建筑物重心力相遇后,形成一種不定向的合力,最終就導致了建筑物結構發生倒塌[1]。

2影響建筑結構抗震能力的原因

2.1材料上

建筑施工是一項繁瑣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尤其是在建筑結構的施工上,其建筑物的質量取決于建筑工程材料的選取。在施工管理和施工技術上,建筑結構施工所用的材料質量越好,那么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就越高,地震對建筑結構的破壞性就會越小,反之就越大。因此,在建筑材料上的選擇就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保護建筑物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應盡量地選擇抗震性能較好的建筑施工材料,達到減少地震所帶來的破壞和損失。

2.2工程上

在建筑物的整體施工中,如果有一個施工環節出現了差錯,那么建筑物的施工質量都是會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如果建筑工程受到了影響,那么就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做好施工質量的管理,對提高并保證建筑結構的抗震倒塌能力有著至關的重要性,某種意義上說施工工程質量是決定建筑結構抗震的關鍵所在[2]。

2.3地形上

地震所帶來的破壞性是不可逆的,但地震的發生并不是隨處可見的,地震的發生需要一定的地質結構與地層的構造息息相關,但是如果建筑工程的施工場地選擇不當,如在斷裂地帶、土質松軟地帶、河流地帶、滑坡地帶等危險地帶建造工程,那么就很難保證建筑工程在遇到地震來臨時所發揮的抗震倒塌能力。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建筑施工前應該要詳細地勘察地質、地形,避免地震地帶。

3如何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能力的措施

3.1設計理念的改變

為了讓建筑結構良好地發揮其抗倒塌能力,在繪制設計圖紙時應該要有抗地震倒塌的意思貫穿首位,并執行在設計圖形中,盡量選中規則、簡單等要領,對建筑物結構的抗側力、承載能力及質量變化考慮到設計方案中。

3.2對地形的勘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對建筑物施工的場地及地形的選擇上應當慎重考慮,要避免山崖崩塌和河流泥石流易發的地段。建筑物的場所對建筑物抗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決策作用,所以,充分勘查好實際中的地形和地質,對選擇最合適的建筑場地是必要的前期工作[3]。

3.3建筑結構的強化

我們可以從地震對建筑結構破壞原理得知,地震波的三種傳播方式中縱波的破壞力最小,但是當地震波的橫波對建筑物產生影響時,破壞力就上升了。因此,在建筑物結構的設計上要保證主體與其他結構之間的可靠連接,達到有效的抗地震倒塌能力上就必須加以重視。

3.4對材料上的選擇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要對抗強大的地震災害,在建筑物材料上的選擇和施工質量的監督就應加強重視。施工單位要有責任意識,落實好工程質量。

4結語

地震是自然災害,我們雖然不能控制自然災害,但是我們應該要學會去面對自然災害。提高建筑結構抗地震倒塌能力就是我們學會面對自然災害的自救方式。

本文作者:秦愛元工作單位:山西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