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建筑結構課程教改研究
時間:2022-03-10 03:06:46
導語:高職建筑結構課程教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結構》是高職院校和高專院校建筑工程專業的最重要課程之一。但由于這門課程實踐性強、理論知識廣且深,令絕大多數學生感到難度十分大,學習過程很枯燥,教學成果難以顯現,所以因對這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改善這一教學狀況。高等職業教育不等同普通的高等教育,其教學主要理念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基本目標是培養出實用性的知識人才,為社會發展提供技術型人才。因此,對《建筑結構》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對把課程教學內容中的重點突出,同時加重實踐教學在日常教學中的比例,力求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實踐能力。
二、《建筑結構》課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建筑結構》課程是高等職業學院水利水電類專業中最為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對這門課程進行改革是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模式,讓教師能夠帶領著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提高教學效果。以下是作者簡單概括出《建筑結構》課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明確教學內容和目標。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會在課堂上強調構件的設計計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高等職業院校教育的改革,大部分教授《建筑結構》的教師都把課程教學重點轉變為常見的構件計算和對結構施工圖的識讀。高等職業院校建筑類專業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熟悉、正確地識讀結構施工圖,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少講,甚至不講關于計算的內容,再加上其他相關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在畢業后可從事施工管理或預算等工作。(二)教師教學模式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學生缺少實物的實踐,難以把難度高、深奧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所以教師應該把訓練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采取應用性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把教、學、做三者相互結合,起好教師作為主導的作用,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領會,在實踐中運用。
(三)教學方法的改變。如今科技發達,電子產品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學校教育也開始利用多媒體軟件和設備進行教學。不斷豐富教學手段也是可以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之一,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演示、實驗視頻及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代替傳統板書,提高教學效果之余,還可以節省時間,更好地為學生講解建筑的原理和構件的應用。其次,校方還應該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會運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同時還可以更深刻地記憶這些理論知識。校方可以通過建立實訓館或校外實踐基地等方法為學生增加實踐,為教師增加現場教學的機會。
(四)改變成績評定方法。過去高等職業院校的成績評定方法大多是根據學生的考勤情況、作業上交完成情況以及卷面成績等四部分組成。但加入了實踐學習教學后,就需要改變這一種傳統的成績評定方法。舉個例子,在進行期末考試的時候,校方在期末考試中增加口試或答辯。教師對于學生的作品提出相應的問題,然后根絕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最終評定。作者希望可以通過這一種考試方法防止出現抄襲情況,還可以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三、《建筑結構》進行課改的意義
通過對《建筑結構》進行課程教學改革,作者相信無論是對學生,對老師還是對整個社會,都是有一定的好處的。學生由過去的“填鴨式”教育變為自己動手實踐,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這一種學習方法,既可以培養到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課堂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整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對于學生日后在工作過程中也能夠很快地熟悉工作崗位的工作程序。課程教學改革后,教師進行教學時不再是根據教科書一板一眼地在黑板上板書,還可以在實踐教學中教授學生教師自身的經驗,讓學生有了與教科書與別不同的認識和感覺,教師也能夠更自如地進行教學,課堂上的氛圍更加融洽和諧,這對于師生雙方都是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的。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斷提高,在學校所學習的技能也不斷變得熟練,等到了畢業以后,相信一定能夠勝任崗位上的工作。學生能夠熟練地開展工作,這對學生任職的企業有著莫大的好處。企業不再需要花費一定的資源和資金對實習生進行工作前的培訓,可以節省一定的企業資源,加上學生熟練的技能,可以減少一定的出錯幾率,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的損失,這些都是對《建筑結構》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的優勢體現。
總而言之,高等職業院校應該從教學內容、方式以及手段等各方面對《建筑結構》課程教學進行全面的改革,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出新型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并存的專業人才。
本文作者:劉宇工作單位: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建筑結構設計問題探析
- 下一篇:高職教師能力提升途徑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