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結構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分析
時間:2022-01-12 09:15:40
導語:土木結構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土木結構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為進一步提升古建筑消防效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以往的古建筑火災事故進行分析,明確古建筑管理使用以及自有的消防安全情況,制定有效的古建筑安全消防防范舉措。文章主要針對土木結構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土木結構;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
文物古建筑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性建筑物,具有較強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以及使用價值。隨著近些年來火災安全事故的頻繁發生,人們已經認識到火災是威脅文物古建筑安全的重大危害。2019年以來,我國文物古建筑火災發生已超過2000起,故消防安全工作已經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對土木結構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進行綜合探討。
一、文物古建筑的消防隱患
(一)文物古建筑的自有安全隱患
1.古建筑防火等級低國內大部分的文物古建筑都是以全木頭或者是磚木結構進行房屋建筑,耐火等級比較低。建筑中建筑材料基本為木材,經過長期的自然環境侵害,很容易被腐蝕,其含水率僅僅達到8%,一旦出現一點火災因子,直接就會被點燃。加之文物古建筑的火災荷載量較大,是現代化建筑的32倍,火災發生的危險系數高,火勢蔓延較快,覆蓋范圍廣。因此,增強古建筑的防火等級勢在必行。2.古建筑布局不合理,防火分隔缺失國內大部分的文物古建筑建造歷史久遠,屬于成群建筑物,常常受到當時環境的設計理念規劃限制或者受到區域建筑風格以及地形地貌的影響,大部分的古建筑物基本上成群聚集在一起,應用四合院的方式將其共同連接成一個連體式的建筑。很多建筑物之間的道路比較狹窄,部分地區存有門檻、臺階等,消防車通道無法進行重新建造,更無法增添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部分古建筑的村寨建設布局更為隨意,并沒有設置防火分區,房屋與房屋之間的間隙較小,有的幾乎就沒有縫隙,一旦某一家出現火災未能得到控制,就會直接導致周邊區域出現大面積的建筑物燃燒。3.古建筑防火設施缺失由于建筑物的建造歷史比較久遠。建筑物在修建初期并沒有先進的技術配置給水管網、室外消火栓以及消防水池等。在后續建筑物修繕與改造中,為確保留有其獨特歷史風格以及文化元素,只能將部分消防設施設備隱匿在某些不會被游客看到的地方,故而無法做到全方位、無死角覆蓋。部分古代建筑基本是按照當時的設計思維模式進行的建設,即使設計并建造了水缸,也由于時間的不斷推移,基本上沒有任何價值意義了。
(二)文物古建筑管理中的安全隱患
1.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制度缺失當前,部分單位并未履行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職責,消防管理制度流于表面形式,或者根本就很難執行。故,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難以開展,針對性與實效性不強。2.古建筑管理者消防安全意識有待提高人們對古建筑火災的危害性認知不足,常常不理解合法經營與消防安全性之間的聯系,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卻忽略了消防工作的落實。消防安全投入少,消防安全知識相對比較匱乏,致使很多人都不清楚消防機械設備以及滅火器材的操作流程,且管理者未能組織開展滅火演練,工作者的消防意識過于薄弱,缺乏救援逃生能力。
二、文物古建筑消防應對舉措
(一)文物古建筑防火舉措
1.引進新的防火技術由于國內文物古建筑的耐火等級差,火災荷載大,故需要及時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處理工作,增強文物古建筑的耐火性。對于木質的構件,需要及時涂敷一些防火性強的材料,以此替換某些不可修復的防火建筑材料。另外,要設置一定的防火山墻,將古建筑中某些普通的墻體直接改造成防火墻,增強建筑物的耐火等級。明晰文物古建筑的易燃物建筑,將其隔離,以建筑物的防火性質為主,劃分防火分區,不可破壞現有的建筑物平面布局情況。對于古建筑群,則需要及時設置一些防火墻、防火門、防火窗等,并設置局部的自動滅火系統。對于某些周邊區域森林資源豐富的建筑物,要在周邊區域設置防火隔離帶,規避二者的可燃性所帶來的一些火災危害。2.設置專門的防火分區設置防火分區需要保持文物古建筑的建筑風格以及建筑完整性,故需要在尊重文化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消防規劃,有效解決消防車道、防火間距以及其他不足之處。對于某些價值性低的古建筑可進行拆除處理,使其形成消防車道,擴大消防疏散度。3.配置完善的消防基礎性設施設備根據古建筑中的道路、燃氣以及其他工程情況,規劃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車通道等,做好同步性規劃和同步性建設,構建有效的內外消防栓,設置消防水池、消防設施器材點等;結合當地的水源以及道路變化情況,配置一些消防摩托車、機動泵;對于消防車輛無法進入的區域,需要在周邊區域的制高點位置設置室外消火栓、消防水炮;還可根據文物古建筑的工程施工情況,安裝對應的自動化報警系統和消防監控系統;可在建筑物中安裝避雷設施,規避雷擊火災事故。
(二)文物古建筑消防舉措
1.健全古建筑消防管理體系在文物古建筑保護中,需要強化工作者的安全責任意識,積極加強政府部門的組織工作,構建比較完善的古建筑消防安全法律法規,制定對應的安全消防臺賬。另外,構建會商、執法操作等聯動機制,各級職能管理者應聯合在一起,共同制定有效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規章制度以及防范舉措,為后續的古建筑消防治理工作開展提供制度支持。目前,部分地區已經開展了行業消防工作,將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納入社會管理中,從而構建起一整套的消防安全責任管理體系和標準,實現了最優的責任制度落地化處理。2.做好消防宣傳教育工作在文物古建筑保護中,要構建有效的火災應急方案,開展消防工作者的安全培訓工作。例如,古建筑撲救以及人員疏散等,將消防安全宣傳工作融入當地古建筑旅游文化以及其他傳統文化中,并定期進行火災滅火預案演練。
三、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國家越來越重視土木結構的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為進一步提升古建筑消防效率,需要增強對古建筑的防火管理,以建筑物的實際情況為主,積極探索與實踐,確保古建筑消防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李永平.土木結構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研究[J].武警學院學報,2017,33(02):54-57.
[2]孟瑤.探究土木結構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建設[J].建材與裝飾,2019,15(16):124-125.
[3]張軍玲,路林林,梁俊遠.土木結構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初探[J].消防界,2019,05(12):59.
[4]徐偉峰.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現狀及對策分析[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7,09(01):224.
作者:楊碩 單位:北京市天安門地區消防救援支隊
- 上一篇:綠色環保技術對土木工程施工的應用
- 下一篇: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