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建筑學設計教學研究

時間:2022-11-05 08:51:14

導語:研究生建筑學設計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生建筑學設計教學研究

【摘要】目前我國建筑行業正處于發展轉型階段。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粗獷式建設已導致城市社會不可持續發展問題。這要求我們在建筑學教育中,充分重視綠色建筑發展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特別在研究生教學環節,由于學生們已具備了分析建筑與環境間矛盾性關系的能力,更應在其設計教學中,強調綠色建筑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在這方面,哈工大(深圳)建筑學院通過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整合各種教育資源,貫穿“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成功開展了綠色建筑設計實踐性教學嘗試。通過在校教師傳授綠色建筑理論知識及其研究成果,基于企業建筑師提供的設計實踐項目以及案例分析討論,以“產”促“學”,以研究型設計思維方法提高建筑學研究生的環境分析能力,積極思考綠色建筑設計實踐問題。通過啟發學生們對設計環境的認知,引領他們分析設計結果的環境效應,以環境效應為前提進行方案修正與改進。通過與建筑設計公司合作,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能力,明確綠色建筑實踐意義,更好地掌握綠色發展理論與實現的技術方法。教學成果將有助于我國綠色建筑事業的發展,將為可持續的城市建設與發展提供高層次人才。

【關鍵詞】綠色發展;建筑設計理念;建筑設計方法;研究生教學

自改革開放伊始,我國建筑行業出現了爆炸式增長。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建設存在較長時間的停滯,建筑需求量巨大。而巨大的市場需求疊加相應的政策改變,推動了自20世紀90代至21世紀初的建筑大發展,對建筑設計的人才需求亦是巨大的。在此社會環境下,建筑學教育蓬勃發展,導致沙石俱下的建設成果,對我們生活的環境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后果。為此,從政府到社會、從實踐到教學、科研,均開始重視綠色發展理念,要求更高質量、更為人性化、更加環保的建筑設計。如此社會需要必將要求建筑設計教學考慮綠色發展理念問題,傳統式以功能至上、空間形式為主的教學方式勢必受到挑戰。由于綠色發展理念下的建筑設計需要考慮復雜的社會因素及環境問題,適宜于已經掌握了建筑設計基本方法的高階層學生在研究型思維下的深入探索,因此是建筑學研究生課程設計教學的一個重點。而從英美等國家來看,建筑設計中的社會與環境問題(綠色發展核心問題)亦是建筑學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綠色建筑設計的必要性

1.城市建筑可持續發展人類建造城市與建筑的出發點是為自身生存提供優渥的環境。但建設活動作為人類在地球上最大的生產活動,其影響是多方面的。從我們的建設活動以及建成后的使用乃至最后的拆除來看,建筑消耗了大量的資源、能源,同時排放了大量廢棄物。如果這樣的建筑行為符合人們的使用需要、滿足提高生活質量要求,其建設意義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快速建設發展,很多不必要的甚至是負向的建筑被設計、建造,產生了不必要的環境結果。這種粗放式、泥沙俱下的建設活動無疑對生存環境以至于地球生態造成巨大威害,結果必將導致我們的生存災難。由此可見,建設活動要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建筑設計要合乎可持續發展要求。從我國改革開放以后的40年建設經驗來看,快速的建造活動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資源、能源浪費、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遭到廣泛質疑,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與我們快速而過度的建設不無關聯。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則在于正確開展建設活動,特別是要在設計中科學地認識人類建設與環境的關系,掌握綠色建筑設計理論知識以及實現途徑。這勢必要求我們在建筑設計教學中重視綠色發展理念,在功能至上、形式主義為主導的設計潮流中重視環境效果評估,從設計源頭上解決建設帶來的環境危機,助力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這方面的建筑教育已勢在必行。2.建筑設計面臨問題建筑設計課程是建筑學教育主干課程,貫穿5年制高等建筑學教育始終。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具有建筑設計能力、洞悉建成環境成果的建筑領域專業人才。建筑設計提供房屋建設統領性文件,直接導致建成環境的不同結果。設計將導致不同的建筑結果,對建筑綠色發展至關重要,急需結合至當前建筑設計教學中。但是,由于建筑問題的復雜性,建筑設計課程需要從多方面綜合培養學生素質,關鍵問題在于何時、怎樣將綠色發展理論及技術方法傳授給學生是適合的。

二、研究生建筑設計教學目標

對于掌握了建筑設計基本理論與方法手段的建筑學研究生而言,綠色建筑理念、知識方法和技術適宜融入設計課程教學中。研究生設計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發現設計問題、分析問題緣由、并應用設計手段解決問題。當前我國建設行業最大問題就是社會對環境資源索取與索取結果危害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而綠色建筑理論與技術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法。為此研究生建筑設計課程應強調綠色發展理念、傳授綠色生態技術。應對我國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我校建筑學研究生設計課程教學采用結合設計實踐企業的綠色生態理念教育。其中,最典型且較為成功的教學案例有:(1)結合深圳墨泰建筑設計與顧問有限公司開展的當代高層辦公建筑設計教學工作坊,充分考慮辦公建筑綠色建設路徑,強化了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對資源、能源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的;(2)與深圳壽恒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了博覽建筑設計教學工作坊。以實踐性教學方式,使學生理解綠色建筑之于現代城市建設的重要意義以及實現的一些方法與途徑。

三、教學案例討論

1.辦公建筑設計教學深圳光明區某上市公司企業總部辦公樓是深圳墨泰建筑設計與顧問有限公司進行的一項真實工作。項目位于深圳光明高新區,集約土地利用、提升土地價值,探索多項功能的豎向組織疊合是學生們在設計過程中應解決的問題。教學過程中,首先傳授高層建筑環境中的能源與資源消耗方面的知識,講解降低資源與能源消耗的優秀案例,通過分析這些案例采用的設計理念與技術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高層建筑設計的綠色知識,引導他們積極探索設計方法與技術手段在構建綠色生態辦公建筑中的作用。同時,帶領學生實地考察綠色生態型辦公建筑,從而對綠色辦公建筑具有更加直觀認識。通過這些前期教學指導和調研,結合實際設計對象,使學生具備探索綠色辦公建筑設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進而在教學指導中根據每個同學設計思路與設計理念的發展,引導他們如何將綠色生態概念落實于設計實踐中。基于以上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較好地在辦公建筑設計中落實了綠色發展理念。在設計中,大家均能從集約用地考慮綜合地面部分的建設功能,將建筑與周邊其他環境打通,做到空間共享(見圖1)。此外,學生還充分考慮到了高層辦公空間能源消耗大、活動環境少,不利于人們身心健康問題,在設計中采用短距離樓梯設計,解決全部采用電梯上下帶來的不運動問題,同時在樓梯豎向設計中,結合景觀設計,提供愉悅的上下樓梯環境,既節約了能源,又提供了舒適的活動空間(見圖2)。通過研究當前高層辦公建筑存在的問題,探索健康且環境友好的設計方法,達到了鍛煉學生分析并解決建設問題能力目的,實現了課程的培養目標。2.博覽建筑設計教學博覽建筑設計任務是基于深圳打造文化教育產業,建設博覽建筑的需要。深圳40年的城市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成就。但是,相對于一個由村落轉變而來的現代化都市,深圳的文化博覽產業是比較落后的,也是急需建設的。在此背景下開展深圳自然博物館建筑工程是必要的人類建設活動,從項目建設的本質來看不違背綠色發展理念。該設計項目來源于深圳壽恒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基于他們公司的實際設計項目開展的設計教學。深圳市對這一項目的基本要求是“用實物詮釋自然演化規律的教育展示性空間”。項目本身既需要體現其自身文化特征,亦要求表達深圳氣質。為此,如何利用項目所在的燕子湖自然資源與周邊的學校氛圍進行設計是關鍵。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首先進行了項目場地、氣候環境、人文環境解讀,提出了結合場地環境,充分利用優美的河流、湖泊、和綠色山坡給建筑打造流通的室內外空間,既降低建筑制冷能耗又提升環境品質,給使用者提供高品質的觀覽與學習感受。這個設計課程由于疫情原因,沒有進行實地環境調研。但是,通過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加強了案例分享與解讀工作。一方面老師對相似的案例進行解讀(見圖3a),提出它們采用的綠色設計理念,指出實現方法;另一方面,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老師引領下,主動尋找并分析相關案例,總結其中的綠色設計理念,學習其設計方法、實現途徑。通過啟發式的設計教學,激發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促進他們以研究型思維去探索需要設計的建筑環境問題。以“學”促“研”,以“研”促“用”地完成設計課程。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應用相關理論知識與方法,實現了對博覽建筑的使用與環境效應理解。從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能夠采取有效方法達到節約土地資源以及能源目標,同時,提高了建筑環境的舒適性與利用率。從教學結果看,學生基本掌握了相關綠色理念,并通過學習案例,較好地將綠色建筑技術與方法應用在自己的設計中(見圖3b)。(a)學習案例(b)設計成果圖3 博覽建筑設計教學3.教學成果總結綠色建筑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如何在設計教學中實現對綠色建筑理論及方法的傳授,同時使學生能在設計實踐中加以應用,是研究生建筑設計課教學的重要方向。正是由于綠色建筑解決的是人與環境之間存在的各種問題,需要本著“研究型”思維開展建筑設計創作。通過教授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與方法,促進學生對綠色建筑的研究興趣與能力,并通過實踐過程應用于設計工作中。從以上高層辦公建筑案例和博覽建筑案例的設計教學分析可以看到,通過案例對綠色建筑理論進行提煉,積累與應用相關理論的案例,學習他們的設計方法,提煉其技術與思路,對于促使學生理解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掌握其中的技術方法,并開展創新、創意的方案設計,有著重要作用。這種以研究型思維開展的教育培養,使學生逐步具備自我知識的積累與技術提升能力,同時對設計結果可以進行反饋式評估,進一步提高設計建筑的使用效果與環境效應,有助于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應對更大的挑戰。

四、思考與啟示

傳統建筑設計教育關注建筑空間形式與建筑使用功能的切合性以及由此產生的美感。但是,對于建筑的環境效果以及由此導致的社會發展問題關注得不多。不同建筑高校在環境方面的教育都存在一定思考,但缺乏系統性教學體系,教育模式較為單一,沒有形成產、學、研聯動,以研究帶設計的多方位教學模式與教學體系。在這方面,我們通過構建多元化教學資源,結合設計實踐部門以及相關技術專家,形成以成果目標為導向的多種教學模式(知識講解、案例分析、實地勘察、團隊交流、專業講座等)。通過案例調研、實地走訪、學習分析,將與建設環境相關的各類問題進行引導式分析,促進學生從城市發展、社會可持續、環境友好等方面思考建筑的多元問題;通過研究手段,主動掌握積累理論知識,總結技術方法,培養其分析建筑這一復雜巨系統的內外環境問題,提高他們對設計方案質量的判斷能力與自我糾錯能力,提升他們對建筑設計的綜合決策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培養過程,使學生掌握綠色建筑理念,并能夠應用于設計實踐,從而為我國城市建設、社會可持續發展、資源環境安全提供高階層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辛章平,張銀太.低碳經濟與低碳城市[J].城市發展研究,2008,15(004):98-102.

[2]張建國,谷立靜.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挑戰及政策建議[J].中國能源,2012,034(012):19-24.

[3]鮑家聲.建筑教育發展與改革[J].新建筑,2000(01):9-12.

[4]董賀軒,張瑩,郭思雨.城中村健康更新設計——華中科技大學城市設計課程教學與學習評述[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7,32(04):26-33.

[5]華曉寧.針灸與觸媒——關注城市日常性的“城市建筑”設計課程教學[C]//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2019中國高等學校建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9:408-412.

作者:余磊 馬航 沈馳 陳壽恒 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深圳 深圳墨泰建筑設計與顧問有限公司 深圳壽恒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