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護工程安全事故成因探討

時間:2022-12-20 10:07:00

導語:深基坑支護工程安全事故成因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基坑支護工程安全事故成因探討

摘要:文中分析了深基坑支護工程中事故類型,深入探討了深基坑支護工程安全事故成因

關鍵詞:建筑項目;深基坑支護;工程安全

1深基坑支護工程事故類型

1.1高處墜落事故

深基坑支護工程作業期間,高空作業主要包括:高空安裝大型設備、開挖后掛網、可回收錨索的施工、換撐設施的拆除。高處作業時,如果沒有保護裝備和相應的保護措施,很容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

1.2坍塌事故

坍塌事故是深坑支護工程中最常發生的事故,也是造成大傷亡和大損失的事故。在基坑開挖階段,很可能發生塌陷事故。坍塌的原因包括土方開挖、支撐結構不穩定和基坑邊緣荷載超標。在大規模建設設備的使用過程中,設備故障引起的坍塌也是坍塌事故。

1.3物體撞擊事故

在挖土作業過程中,如果石塊從高處落下,施工半徑內的施工人員無法躲避,容易發生物體撞擊事故。當施工人員在基坑底部時,施工人員容易受到基坑頂部物體的掉落引起的事故傷害。

1.4起重傷害事故

深基坑支護作業包括大量吊裝作業,如材料轉運、鋼筋籠安裝等。如果起重設備在作業時發生故障,或者起重部件不符合要求,很容易發生起重事故。

2深基坑支護工程安全事故成因

2.1建設原因

(1)沒有詳細計劃而盲目地進行施工,致使資金鏈供應不足,不能順利地進行后續的建設。(2)在進行基坑工程施工時,沒有嚴格遵守相關程序,沒有按規定要求施工,沒有給予施工許可,沒有遵守試驗程序,導致基坑質量控制失控。(3)勘察、設計和施工單位的資格沒有經過嚴格審查,招標沒有按照規定進行,通過關系或非法手段獲得工程項目,一些施工團體的資格、技術技能和素質較低,難以進行深度挖掘施工,造成安全風險。(4)基坑工程設計或施工過程中的無限壓低價格和壓縮工期致使施工過于倉促,造成設計方面的漏洞。由于不同行業之間缺乏溝通,給今后的工作的開展造成阻礙。(5)為了降低支護結構的設計成本,施工單元盲目采用一些別的基坑工程的支撐計劃,或者隨意修改設計方案。

2.2設計原因

(1)基坑的設計不符合適用規范,這是工程事故的常見原因。由于基坑項目的專業范圍比較廣泛,相關部分沒有以適當的規定為標準,各部分可信度太差。這樣不僅浪費材料,而且很危險,甚至會引起事故。(2)基坑支護方案與現實不符。基坑支護方案與實際分析和認真選擇的情況不一致,盲目接受其他形式的支護技術支持,沒有咨詢專家,導致基坑開挖存在很多問題,進而引發安全事故。(3)沒有進行動態設計。施工時,發現環境變化、實際地質情況和執行情況不符合設計要求,沒有聯系設計單位修改設計方案,而是繼續按照原設計計劃進行;或修改后的設計沒有經過專家驗證便進行施工。(4)大部分基坑設計施工單位或人員缺乏相應的設計資質,不能保證設計的可靠性。一些項目單位缺乏研究所需的技術資格,研究結果最終不符合質量要求。此外,建筑設計和基坑工程設計分為兩部分,對基坑工程產生了不利影響。

2.3施工原因

(1)隨意修改設計方案,盲目施工。對于水平錨的安裝,隨意自由地改變支撐平面,以取代原有設計中的桿系錨與棒材懸臂,造成事故。錨桿系統中錨桿間距的任意變化,導致基坑支護結構變形。盲目施工還表現為在施工期間任意修改支撐臂的長度,減小支撐結構的開挖深度,導致較長的懸架截面的技術事故。(2)施工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承包商以低廉的價格接受了工程任務后層層轉包,無資格或低成本承包商為了獲得利潤,盲目地修改設計、承包合同,給支撐結構、錨固體系、地下水處理體系、施工發掘等工程施工帶來了各種風險,最終會引發或大或小的工程安全事故。(3)施工管理混亂,安全意識淡薄。施工中,在基坑附近建立辦公室、倉庫和其他建筑物,致使基坑支護結構的附加壓力增加,可能會增加大變形的滑坡或倒塌的可能。現場管理人員缺乏所需資質,現場執行管理混亂,執行質量安全意識低,未落實所有質量責任和管理體系、技術和安全管理體系。(4)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培訓不規范,流于形式。甚至在沒有培訓的情況下安排新員工的上崗工作;人力資源管理不規范。

2.4監測原因

(1)在修建基坑項目期間沒有進行監測。一些業主投資節省資金,只進行表面檢查。但是,表面檢查的局限性很大,只能提供定性描述,不能用數量來診斷當前的支護結構和周邊單位的安全。所以無法在挖掘項目中發現事故隱患,從而導致了事故[1]。(2)監測基坑項目的內容很少或不合理。目前正在建設的監測項目主要包括周圍環境和支護結構兩種監測。在某些情況下,業主和施工單位在工作過程中進行的監測不夠充分或不合理,沒有建立有效的監測系統,未能達到預定目標,導致基坑事故[2]。(3)缺乏對監測數據的分析能力和分析的及時性。監測工作的目的是指導工作的開展,而不僅僅是獲取監測數據。在監測期間獲得、分析或量化準確數據時,可以預測風險,并在風險得到解決之前提出合理的建議。(4)監測報警不及時。監測數據或報警標準不準確,報警沒有及時給出,也沒有在最佳的時間去解決問題,也會導致事故的發生[3]。

2.5技術原因

技術生產能力、工藝方法、執行經驗等,都是衡量執行單位執行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1)管理技術人才、技術設備、技術規程、技術學習、技術應用、技術發展等要素是穩定施工現場的生產技術秩序、保證施工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的必備條件。(2)深基坑支護工程的實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會隨時發生變化。在施工的各個階段,都應考慮到所有因素。(3)履約期間,應具備良好的保險機制,以避免因技術人才、技術設備不足或與履約不符、技術應用和技術發展能力薄弱而導致履約期間發生事故,進而導致工程質量差或技術問題解決不好。如辦公樓地下室深基坑施工完成后,基坑位移、周圍土方體開裂未得到有效控制,基坑支撐墻部分破壞,且鄰近塔基礎排水量傾斜,經總部專家和有關方面共同提出整改措施后,問題才得到解決。例如,如果酒店地下室挖深近4m,土質為流砂,流砂因其穩定性差,與原設計條件差異較大而被執行,如果在施工期間盲目執行或不采取新措施,破壞會在底部挖掘尚未作為復合地面釘完成時發生[4]。

2.6管理原因

施工現場管理也是施工公司管理的基礎。深基坑支護工程中的施工現場管理水平反映在結構支護深基坑開挖的施工質量、成本和安全等經濟技術信號中,是深基坑支護結構安全的重要保證。熟悉設計檢查制度、技術審批制度、安全教育制度、技術檢查驗收制度、材料檢查制度等實施前的制度,與深基坑支護結構的安全性密切相關。如果基坑暴露時間過長,基坑外附加荷載、堆載過多,坑外土體裂縫沒有及時處理,雨季排水不好,現場安全措施針對性差,執行操作人員安全自我防護意識不強,特殊操作人員操作資格未嚴格控制,都會破壞基坑的安全性與穩定性[5-6]。

3結語

深基坑支護工程是基礎設施工程的重點,它不僅對工程的成本、質量和工期有著重大影響,而且對環境也有巨大影響。因此,施工中必須遵守相關標準和設計要求,認真識別事故風險施工,加強安全教育,注意安全檢查等,從而實現深基坑安全。

參考文獻

[1]孫強,李厚恩,秦四清,等.地下水引起的基坑破壞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06(S1):1428-1432.

[2]李鳳超,張業忠.大型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形勢分析與對策[J].鐵道工程學報,2012(5):92-95

[3]馬行空.深基坑土方、護坡的施工管理[J].施工技術,2006(6):100-101.

[4]張若美.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生產管理機制探討[J].施工技術,2010(S1):473-475.

[5]蒲小平.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2.

[6]AbhishekJayswal,XiangLi,AnandZanwar.Asustainabilityrootcauseanalysismethodologyanditsapplication[J].Computers&ChemicalEngineering:An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ApplicationsinChemicalEngineering,2011,35(12):2786-2798.

作者:羅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