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建筑能耗趨勢論文

時間:2022-07-18 11:03:00

導語:國內建筑能耗趨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建筑能耗趨勢論文

廣義上的建筑能耗包括建筑運行使用能耗和建材生產與建筑建造過程的能耗,節能的重點和技術措施也有不同。

我國的建筑能耗現狀與趨勢

我國建筑總能耗約占社會終端能耗的20.7%.其中,北方城鎮建筑采暖和農村生活用煤約為1.6億噸標煤/年,占我國2004年煤產量的11.4%;建筑用電和其它類型的建筑用能(炊事、照明、家電、生活熱水等)折合為電力,總計約為5500億度/年,占全國社會終端電耗的27%~29%.

1、北方城鎮采暖能耗

我國北方城鎮采暖能耗占全國建筑總能耗的36%,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組成部分。單位面積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標準煤為20kg/m2·年,為北歐等同緯度條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2~4倍。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圍護結構保溫不良。二是供熱系統效率不高,各輸配環節熱量損失嚴重。三是熱源效率不高。由于大量小型燃煤鍋爐效率低下,熱源目前的平均節能潛力在15%~20%.

2、大型公共建筑能耗

目前我國有5億m2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耗電量為70~300kwh/m2·年,為住宅的10~20倍,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領域。調查結果表明,這類建筑能源浪費現象仍較嚴重,有很大的節能潛力。

3、住宅與一般公共建筑的非采暖能耗

我國城鎮的住宅總面積約為100億m2.除采暖外的住宅能耗包括照明、炊事、生活熱水、家電、空調等,折合用電量為10~30kwh/m2·年,用電總量約占我國全年供電量的10%.一般公共建筑總面積約55億m2.用電總量約占我國全年供電量的8%.

目前這兩類建筑的能耗水平低于發達國家,這主要是由于建筑提供的服務水平不高。由于我國能源費用相對于居民收入偏高,絕大部分城鎮住宅的用電水平較低,生活熱水用量遠小于發達國家水平。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和一般公共建筑內用戶提出了更高的建筑服務水平要求。此外,近年來在一些大城市出現了一批高檔豪華住宅,戶均用電水平幾倍甚至幾十倍于普通住宅,此類高能耗住宅有大幅增長的趨勢。對于能耗原本較低的一般辦公建筑進行二次裝修和加裝中央空調系統,盲目提高建筑內部的“豪華性”,也會造成此類建筑能耗的成倍增長。

4、農村生活能耗

我國農村建筑面積約為240億m2,總耗電約900億度/年,生活用標準煤0.3億噸/年。

目前我國農村的煤炭、電力等商品能源消耗量很低。根據調查,目前農村建筑使用初級生物質能源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并在陸續被燃煤等常規商品能源所替代。如果這類非商品能源完全被常規商品能源所替代,則我國建筑能耗將增加一倍。

5、長江流域采暖需求

我國長江流域以往的建筑設計都沒有考慮采暖。目前夏季空調已廣泛普及,而建設采暖系統、改善冬季室內熱環境的要求也日趨增長。

預計到2020年,長江地區將有50億m2左右的建筑面積需要采暖。預計每年將新增采暖煤1億噸標煤左右,接近目前我國北方建筑每年的采暖能耗總和。

我國建筑能耗發展趨勢

我國能源供給和經濟發展必須考慮新增建筑所需的能源供給問題。按照目前的建筑能耗狀況,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將比2004年增加2.5億噸/年標煤和新增耗電5800~6300億度/年,總計折合電力約1.3萬億度,新增量相當于目前建筑總能耗的1.3倍。

根據發達國家經驗,隨著城市發展,建筑將超越工業、交通等其它行業而最終居于社會能源消耗的首位,達到33%左右。我國城市化進程如果按照發達國家發展模式,使人均建筑能耗接近發達國家的人均水平,需要消耗全球目前消耗的能源總量的1/4來滿足中國建筑的用能要求。因此,必須探索一條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發達國家的節能途徑,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實現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建筑節能的重要問題

當前我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建筑節能。我們認為,要研究建筑節能的突破點,優化配置有限資源,進而推動我國建筑節能事業取得重大進展。

1、走出集中供熱分戶計量改革的困境

改變供熱計量按面積收費的方式,實行“分戶計量,按熱量收費”的目的一是促進建筑保溫,二是鼓勵行為節能。但分戶計量不易操作。

采用分樓計量可以使計量改革工作走出困境。如果對每座建筑的用熱總量進行計量并據其收費,樓內各戶按面積分攤,計量工作可大大簡化,可操作性強,分戶墻傳熱等各種問題也可迎刃而解。按整座建筑供熱量計量收費同樣可激勵新建建筑采用保溫措施和推進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為了減少樓內局部空間過熱的問題,可推行“供水溫度分樓可調”新技術,采用混水或換熱的方式調節每座建筑入口的供水溫度,在建筑內實行“大流量、小溫差、低水溫”供熱方式,在室外管網實行“小流量、大溫差”的循環方式。可大幅度降低集中供熱系統的熱損失,從而顯著降低北方地區集中供熱能耗。

2、長江流域不宜發展大規模集中供熱或熱電冷三聯供

目前在長江流域建設大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和熱電冷三聯供項目,無論是以燃煤還是以燃氣為動力,都存在很多的能耗不合理問題。長江流域地區冬季短夏季長,而夏季使用發電余熱制冷時的制冷效率僅為電制冷效率的20%左右。采用集中供冷要依靠大型循環管網輸送冷水,這直接導致循環水泵電耗增加。

長江流域的特點是:冬季短,室外溫度多在0℃左右;夏季長,普遍需要空調;梅雨期需要除濕;地表水資源豐富。對于這種氣候與自然條件,應該發展各種熱泵方式,系統解決采暖和空調需求。

3、科學規劃南方地區建筑節能工作

我國南方地區建筑節能重點在于改善圍護結構的保溫。針對南方的氣候條件,應推廣各種屋頂遮陽、外墻遮陽、窗戶外遮陽等措施,以減少太陽輻射;加強各種自然通風手段,通過自然通風縮短空調運行時間;開發和推廣主動或被動式除濕裝置,降低室內濕度,適當提高室內空調溫度等,都可以產生更大的節能效果。

4、探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消耗模式

我國農村土地資源相對充足,建筑容積率低;秸稈、薪柴、糞便等生物質能源豐富,生物質能源的生成物可被充分利用。農村的能源供應方式應以可再生能源為主,按照循環經濟方式,發展沼氣、生物質的高溫熱解制氣、太陽能光熱和光電應用以及風力發電。發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規商品能源的經濟效益和可操作性也遠高于城市。

5、發展和推廣低能耗大型公共建筑技術

我國大型公共建筑不足城鎮建筑總面積的4%,但能耗卻占我國城鎮建筑總能耗的20%以上。發展出一套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低能耗大型公共建筑技術,可大大緩解由于目前城市建設中大型公共建筑比例的增長將造成的城市電力供應緊張狀況。

6、建立我國的建筑能耗統計平臺

有效的建筑能耗統計平臺可以給出我國的建筑物所消耗終端能源的具體數據,定量描述我國建筑能耗的具體特點(如發展變化的特點、不同功能建筑耗能的特點、不同地域建筑耗能、建筑內不同終端用能特點等),是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