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造價改革

時間:2022-03-29 02:11:00

導語:建設工程造價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工程造價改革

一、工程造價管理發展回顧

1.國外工程造價管理發展回顧

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發展,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工程建設中開始推行招投標制度,這一制度需要在建設項目設計完成后而工程施工尚未開始前,為業主或者承包商進行整個工程的工程量進行測量和工程造價進行估算,以便為招標者確定標底和為承包商確定報價。這樣正式的工程預算專業就出現了,從此人們對造價管理中的造價確定理論與方法認識也就日益深入。在1868年英國皇家批準成立了"皇家特許測量師協會",其中最大的分會就是工料測量師分會。這一造價管理專業協會的創立,標志著現代工程造價管理的正式誕生。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從此走出傳統管理的階段,進入了現代造價管理階段。

到上個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學的發展,許多經濟學的原理也被陸續應用到了建設工程造價管理領域。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從一般的造價確定和簡單的造價控制,開始向重視投資效益和經濟、財務分析的方向發展。并且創建了"工程經濟學"等與工程造價有關的基本理論學科。尤其是在二戰以后的全球重建時期,大量的建設項目上馬,為人們進行工程造價管理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提供了大量的機會,許多新理論與新方法得以開發和采用,在這一時期,工程造價管理理論取得了巨大的發展。

到上世紀50年代,澳大利亞工料測量師協會(1951)、美國造價師協會(1956)、加拿大工料測量師協會(1959)等一些發達國家的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相繼成立。這些工程造價管理協會成立后積極組織協會的專業人員全面開展了工程造價的造價確定和造價控制兩個方面的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在創立了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體系的基礎上,發達國家的一些大專院校也建立了相應的造價管理學科的專科、本科,甚至碩士專業,開始全面培養工程造價管理方面的專門人才。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各國的造價工程師協會先后開始了自己的造價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并且紛紛規定了獲得認證造價工程師或工料測量師所必須完成的專業課程及實踐培訓基本要求。這對推動造價管理學科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1976年由美國、英國、荷蘭造價工程師協會和墨西哥的經濟、財政與造價工程協會發起成立了國際造價工程師聯合會。這一聯合會成立后,在聯合造價工程師、工料測量師和項目經理三方面的專業協會和專業人員共同從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開發與實踐推廣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提高了人們對工程造價管理理論與實踐的認識。

20世紀90年代,各國在現有造價確定與造價控制的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借助其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開始對工程造價管理進行更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在英國有出了"全生命周期造價核算",在美國"全面造價管理"的概念被引入了工程造價領域。實際上,全世界的工程造價管理理論與方法還處在理論研究的階段,尚未提建立起有關全面造價管理的系統性的方法研究。

2.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發展回顧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產生,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當時在外國資本侵入的一些口岸和沿海城市,工程投資的規模逐步擴大,出現了招投標承包方式,于是建筑市場開始形成。

建國初期我們國家在工程造價管理方面沒有經驗,從蘇聯學來一套基本建設概預算制度,并結合我國的情況,多次進行修訂。我們現在的做法,基本上是由那時延續過來的。

建國半個世紀以來,我們的概預算、造價管理工作經歷了幾起幾落的曲折過程,走了一條從概預算及定額管理,逐步走向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發展的道路。

自1992年起,我國的經濟加速向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工程造價管理同樣開始了自己的變革。傳統的概預算定額管理作為計劃經濟的行政命令與行政干預式的造價管理,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經濟變化的需要。因此自1992年全國工程建設標準定額工作會議以后,我國的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從量、價統一的定額管理,開始向量、價分離,逐步實現以市場機制為主導,由政府職能部門實行協調監督,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工程造價管理方法的轉變。從1995年開始準備,到1997年由建設部和人事部開始共同組織實施全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1997年開始由建設部組織進行我國工程造價咨詢單位的資質審批工作,這對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我國的注冊造價工程師和工程造價咨詢單位都已經順利誕生。

2003年以后,是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全面實施階段近兩年來,國家為了貫徹招標投標法、價格法,適應我國加入WTO后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需要,國家建設部于2003年2月17日頒發了《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實施,是工程造價管理工作面向我國工程建設市場,進行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必將推動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深入和管理體制的創新,最終建立起由政府宏觀調控、市場有序競爭形成工程造價的新機制。當然我國現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國的建設工程造價改革勢在必行。

二、建設工程造價的改革意義

1.建設工程造價的改革就是要改變傳統的對建設工程造價的認識,立足于建設工程造價的價格屬性,理順價格關系,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格機制。

建設工程造價的改革不僅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而且也是解決我國建設工程造價失控的必由之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培育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而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又是形成完善的市場體系的關鍵。建設項目造價作為價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被排斥在價格體系之外,不能在市場上發揮其價格功能,因此,只有理順建設工程造價與價格體系的關系,才能將工程造價納入價格體系中,建立完善的價格體系,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同時建設工程造價改革對解決我國造價失控問題具有重大意義。我國建設工程造價失控的實質是由于造價與價值的嚴重背離,即造價既不反映建設工程的價值,也不反映市場的供求關系,而其根源是是長期以來忽視建設工程造價的本質屬性,忽略了造價是建設工程價值的貨幣表現即價格。因此,只有盡快進行建設工程造價的改革,改變傳統觀念,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格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工程造價的問題。

2.對工程造價進行改革,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適應價值規律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并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行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映比較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

三、工程造價改革的功能定位

1.有利于投資計劃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仍需要對投資規模進行宏觀調控,對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準,對工程設計總概算的審批制度仍將保留,因此,這一計價模式應對此提供較為準確的計量方法和途徑。

2.有利于工程款有計劃地撥付。計價改革模式統一了計價方法,在施工階段按形象進度付款時,施工單位、各分包單位提出的付款計價同業主的計算方法相一致。工程款核定撥付的困難就相對小一些

3.有利于工程建設招投標中價格的比選。在工程招投標比選中,計價改革模式作為各招標統一遵循的模式,工程投標價計算分項,各分項所包含的內容均一致,進行價格比選評標就有統一的依據。

4.有利于造價的控制。在工程造價控制過程中,對工程設計階段、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以及各個階段對各種可選擇的實施方案進行比較優選時,使用統一的計價準則進行計價,就比較容易得到正確的抉擇。

5.滿足工程變更時計價的需要。計價改革模式為工程建設變更所引起的工程量的變化以及合同價的變化提供了共同認可的計量計價準則,有利于工程變更后相關費用的確認。

6.滿足投資審查的需要。在對工程結算進行審查時,就比較容易確定有關費用支出的合理性及準確性。

四、工程造價改革的原則

1.工程量的計算規則統一。如果工程量的計算規則不統一,那么對于同一工程計算出的工程量就會出現差異,這樣配上單價算出的工程造價就會不一樣。有了統一的計算規則就能在工程造價計算中共用同一評議來講話,有了統一的度量衡。

2.工程計量的分部、分項、子目的劃分合理。分部、分項的合理劃分可以使工程分包時價格明確,便于進行總投資控制;子目的合理劃分可以使工程發生變更時計價清晰明了。另外子目包括的工作內容綜合程度要適當,如果子目中綜合了太多的內容,往往在計算工程量變更時要把某些不隨變更發生的量予以剔除。

3.定額消耗量的測定要符合實際。要考慮實際使用的工藝與操作規程,測定符合實際的實物量消耗,以保證計量的準確性。對某些項目或工作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藝,對此在定額在應盡可能列出有關子目予以反映。

4.繁瑣取費要簡化。現行定額的多項針對不同項目的取費使每個子目的造價變得不直接,往往要經重新計算取費后才能得到結果,模糊了各子目、各分項工程的造價與總價的關系。不利于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工程分包、變更部分的計價及投資控制活動,通過簡化取費可以使各個分項子目的價格與總價的關系變的清楚,有利于實際操作。

5.計價模式管理動態化。由于技術進步,工藝的改進、新的施工方法的采用會使原先測定的實物量消耗發生變化,通過動態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的調查,可以保證計量符合實際。另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時常會發生變動就有必要對的價格不斷調整,以便在設計階段對工程造價編制概算。

參考文獻

[1]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M].中國計劃出版社,1987.

[2]沈杰.工程造價管理[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1998.

[4]杜訓.國際工程估價[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