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物探技術運用及發展

時間:2022-04-17 11:41:00

導語:巖土物探技術運用及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巖土物探技術運用及發展

在現有地質資料的基礎之上,利用專業的設備和儀器對特定工程的地球物理場的分布和變化特征進行觀測,然后對觀測的數據進行相關的分析和計算,從而對觀測地點的巖土相關的情況以及資源分布情況進行相應的預測,從而有效的解決存在的地質問題。

1工程物探技術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

1.1工程物探技術在巖土工程檢測中的應用

地基加固的效果評價、大壩或者路基的密實度以及基樁質量檢測都是工程技術在巖土工程檢測方面的主要的體現。工程物探技術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主要有下幾個技術:瞬態面波法、地質雷達等。將施工之前和施工之后的原位測試試驗值和彈性波速度進行對比和分析。除此之外,工程物探技術可以利用電磁波傳遞速度的差異檢查大壩以及其它的建筑中是否存在裂縫,對裂縫的相關情況進行詳細的掌握,評估裂縫對工程是否存在危害,以及危害的等級,從而及時的采取相應的措施,最終保證工程的安全,防止事故的發生。在工程建設質量控制當中,工程物探技術同樣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其中常見的作用就是對樁基實現無損檢測,比較常見的檢測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動力試樁法,另一種是聲波測樁法。通過彈性波不同的傳遞速度來對混凝土的質量進行判斷和檢測。這種檢測方法工藝簡單,檢測效率高且成本較低,比較適合大面積檢測,支持隨機抽樣,因此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1.2工程物探技術在巖土工程勘察中的應用

傳統的巖土工程勘察大多使用鉆探的手段,這種方法往往以點帶面,因而獲得的地質界面是斷斷續續的,因此準確性不是很高,而工程物探技術獲得的地質界面是十分連續的,因此不容易出現漏洞,獲得的結果更加的精確。對于傳統的勘探手段來說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工程物探技術來完成,如地下的不明物體、斷層等。工程物探技術比傳統的鉆探技術在使用場地以及實用條件方面要求更加的寬松,因而使用限制相對要少的多,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以及較高的精度等一系列的優點。在利用傳統勘探技術的時候,可以同時使用工程物探技術,二者相互補充,從而將勘探效果發揮到最佳的限度,在競爭激烈的勘探市場中占據優勢。彈性波技術利用彈性波在介質中的傳遞來對物體的界面進行判斷,當地下存在很大的差異的時候,就會通過彈性波上表達出來,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當中。以地質雷達和高密度電法為主要代表的電磁波技術和電法技術在工程物探工作中的使用也是十分廣泛的。

2工程物探技術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前景

工程物探技術具有自身的一些優勢,在不需要對勘測對象進行損壞的前提下就能夠快速的取得精確的觀測結果,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優點,因而具有十分廣闊的使用前景。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不斷的發展,這進一步增強了工程物探技術的探測精度、探測范圍,使其使用前景得到更進一步的擴展,在很多領域都獲得了廣泛的關注。筆者對幾種常見的工程物探技術進行了簡單的探析:

2.1地震波層析成像技術

地震波層析成像技術使用淺層地震儀作為主要的儀器,因此淺層地震儀相關的優點都能夠在這個技術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地震波層析成像技術能給排除地表障礙物以及風化層帶來的影響,從而通過地質鉆探來進行剖面測試。地震波層析成像技術剖面測試主要受到電纜和井深的制約,電纜長度和井深越大,地震波層析成像技術剖面的深度就越大。地震波層析成像技術具有成圖效果好、簡單直觀,能給直接利用,因此在工程地質中受到廣泛的重視和推廣。

2.2隧道地震勘探(TSP)方法

詼方法與其它超前地質預報的設備相比,最大優點是:探測距離遠,分辨率高,抗干擾能力強,影響施工很少。TSP超前地質探測作為一種新型的工程地球物理探測方法,采用深度偏移成像方法,提高了解釋精度和預報的準確性。因此,該方法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但是TSP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較多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不良地質條件的判斷缺乏明確的指標,更多依賴于經驗,特別是地質專家的經驗。其次,對于與隧道走向近乎平行的斷裂帶、飽水帶,以及幾何形狀為圓柱體或圓錐體的溶洞等等,尚無法探測識別,這也將是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重點。另外,TSP探測所能解決的問題,與施工單位直接需要解決的問題(圍巖級別和塌方可能性評價)有一定的差距。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技術人員還要補充學習一些地質力學知識,最好輔以跟蹤地質工作。要提高超前地質預報的精度,除了提高解譯水平外,最好是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長期預報方法進行相互印證,從而盡量使多解變為單解。

2.3地質雷達

雖然地質雷達技術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探測深度方面,由于地質雷達發射的電磁波頻率越高,電磁波在地下介質中衰減越厲害,探測距離越小,同時分辨率越低。因此在不增加地質雷達體積和重量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其發射功率和分辨率還有待于研究。二是地質雷達受地面金屬體、電線等干擾較大,因此如何避免或較好地壓制這些干擾,較為真實地反映地下情況,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地質雷達技術作為一種物探手段,同樣存在多解性和目標體方向不確定性的缺陷。因此,要把地下介質的電性轉化為地質情況,必須把地質、鉆探、探地雷達這i個方面資料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測區的地質一地球物理模型,才能獲得正確的地下地質模式。

3結語

由于各種物探方法的應用都依據一定的物理前提,且地質、地球物理條件和邊界特征對測試成果具有較大的影響,使得這些方法技術存在著一定的條件性和局限性,加之大中型重點工程大多具有比較復雜的地質和工程問題,所以采用單一的物探方法一般難以查明或解決有關地質和工程問題,此時應根據被探測的目的層或目的物的埋深、規模及其與周邊介質的物性差異,合理地選擇一種或幾種有效的工程物探方法,以提高物探成果的地質解釋精度和成果分析質量;另外,正式開展工程物探工作之前,應認真做好前期試驗工作,認真做好對比研究,選擇最佳的采集方案和最佳的采集裝置,這是保證勘探成果質量的前提條件;同時,工程物探成果應該通過與鉆探、原位測試、試驗成果進行對比、驗證,并建立相對應的經驗關系,從而建立起一系列定量分析、判斷標準,使工程物探技術和成果更好地應用于巖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