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路基質量應關注的問題

時間:2022-04-18 03:38:00

導語:提升路基質量應關注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路基質量應關注的問題

1選擇好土源填料,做好土工試驗

路基主要是由土、石填筑而成,路基質量的好壞,路基填料是基礎。土通常為巨粒土、粗粒土、細粒土和特性土四類,其中粗粒土是最常用的路基填料,路基填料液朔性指數和CBR值應符合規范要求。

2做好地基清表和基底處理工作

地基清表和基底處理是保證路基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假如基底不密實,承載力不夠,路堤本體質量再好,路基照樣會出現不均勻沉降,造成相應的質量問題

3保證施工碾壓質量,合理組合施工機械

土是由三相物質組成的,即固相顆粒、液相水、氣相空氣三部分組成。所以,土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壓縮變形的過程,就是其體積縮小的過程。土體積的縮小,就是土中水分和空氣的擠出外逸以及土顆粒的位移共同變化的結果。路基土的壓實就是在機械碾壓作用下,土的壓縮密實過程。路基輾壓質量的好壞是路基施工的關鍵。土方路堤必須根據設計斷面,分層填筑和分層壓實。施工中應根據路基輾壓實驗路段的實驗情況、參照公路施工鋪筑厚度與壓實遍數參考值,來確定最佳的輾壓機械、填鋪厚度與壓實遍數。應嚴格控制虛鋪厚度、加強壓實、增加壓實遍數,以保證輾壓質量。在填料一定的情況下,合理的機械組合決定著好的輾壓質量和快的施工速度。對于細粒土填料如含水量偏大時,必須經過翻曬。如果配有耙地機,在推土機推平的基礎上再用耙地機松土翻曬,效果十分顯著,既加快翻曬速度,又將大泥塊切碎,避免路基出現彈簧現象。這樣合理的機械組合既提高輾壓質量又加快了施工進度。對于干旱地區,缺水少雨,路基填料含水量較少,如不采取灑水潤濕措施:壓實系數K值是很難達到標準的,用灑水車就能輕松解決這個問題。對于運到場的填料及時推平,虛鋪厚度比正常情況略薄,根據土的天然含水量和數量計算出加水量,在平整好的路面上用灑水車均勻噴灑,稍經下滲,即可用壓路機輾壓,很易達到所規定的壓實度標準。提高輾壓質量,壓路機械也要合理組合好。一般填筑壓實宜先用輕型機械初壓,然后再用重型壓實機械終壓。對于含水量偏大的填料,應用靜力壓路機壓實,不能用振動壓路機輾壓,以防土呈可塑狀態、液化變成橡皮土,降低壓實質量。

4重視路基過渡段的施工控制

路基過渡主要是指在線路縱向路堤與路塹、路堤與橋臺、路堤與橫向構筑物的過渡,其實質是剛性與塑性的過渡。橋涵結構相對路基為剛性結構物,沉降小,不變形;而路基由土石構筑,壓縮性大,沉降大,相對橋涵來說為塑性構筑物。因此,連接它們之間的路基過渡段必須保持平穩過渡連接。過渡段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路基施工質量必須重視過渡段的施工,根據土的壓縮特征,不同性質的土其壓縮變形量有明顯差異。砂性土和砂礫類土由于粒間聯結極弱,固體顆粒直接接觸,透水性強,故在壓力作用下壓縮量小,壓縮過程短。粘性土則不同,由于粒間一般有結合水膜,孑L隙比較大,加以透水性差,故壓縮量大,壓縮過程大。因此,在過渡段內必須填筑級配碎石、砂礫等滲水性材料,應嚴格按照施工設計和規范要求認真施:[。橋臺和涵洞的過渡段路基所填滲水性材料最好采用級配碎石碾壓密實。如為干中粗砂或卵石土,應灑水分層碾壓密實。過渡段的壓實度應較同部位的路基高出一個標準。由于滲水陛土壓縮性小,沉降量少,又與路基有1:1的坡度搭接,避免了路基與結構物之間相對過)的沉降差,因此可以很好的平穩過渡。涵洞過渡段一般有2種形式:①當涵洞先期施:[完,涵后填土也在路基未施工前開始,涵后填土按1:1坡度收坡至涵頂;②當路基先期施工完成后再施工涵側填土時,涵側填土與路基成1:1相反坡度和路基搭接。

5加強基床的質量控制,注意路基防排水

路基路堤分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和下路堤,不同等級的公路工程對各層次的路基填料最小強度和粒徑有不同的要求。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上路床路基填料最小強度為8.O;而其他公路為填料最小強度為6.0。路床直接承受路面荷載,它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路面的穩定,因此它的施工質量要求是最高的。首先上路床填料不得大于10cm,其次壓實度也高出路堤本體其它部位的壓實度。如土方路基的壓實系數K,路床為0.96,上路堤為0.94,下路堤為0.93。路基在壓實過程中,其表面平整度是控制壓實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明確規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不大于15mm,其他公路不大于20mm,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控制表面平整度,才能達到較好的壓實質量。如路面局部不平的,應鏟除重壓,或個別地方下挖重新補填壓實。路基施工時,應做好原地面臨時排水設施和路基表面橫向排水工作。使頂面雨水容易排到路基以下,不致積于路基頂面,滲入路基以下,影響質量。在上路床填筑時,注意分層厚度,要保證最后一層土填筑厚度不小于10cm,當小于10cm時,應將已壓實好的路基基床鏟除一部分,使最后一層填料厚度保證不小于10cm進行碾壓。

6控制好路基中線,保證路基邊緣壓實度

在路基施工中,為了保證路基邊緣壓實度,一般都采用了加大路基填筑寬度的辦法。但是即使這樣,如果不很好控制線路中線,仍然會出現路基邊緣壓不實的現象。這樣當路基刷坡整修后,邊坡不密實的地方經雨水作用形成低洼造成沖刷,進而致使邊坡不穩、滑坡、坍塌,影響到路堤的穩定。為避免路基邊緣壓不實,應在路基填筑時,及時放出路基中樁或兩側邊樁,用白灰灑出路基邊線(比設計寬0.5~1.0m),按照邊線填筑壓實,保證路基的有效寬度。由于路基填筑是分層進行的,因此路基中、邊樁是不可能固定在填筑路基面上的,雖然每層填土沒必要都施放中樁,但是,如果測放邊樁在填筑時間隔層數多,肯定是不行的。在正常情況下,一般每填筑3層放一次中樁或兩側邊樁。這樣可以及時糾正填筑偏差,保證路基填筑的有效寬度,減少施工中的無效工作。

影響路基質量因素很多。由于路基修筑在各種各樣的地基之上,填料的離散性又很大,所以路基施工質量也千差萬別。現階段我國公路不斷地向快速方向發展,公路修筑的標準也越來越高,各種采用新技術、新材料的構筑質量也越來越好。相對而言,路基質量常末得到足夠重視,施工技術相對落后,發展較慢,已經成為公路工程建設的薄弱環節,直接影響到公路向快速方向的不斷發展。因此,提高路基施工質量,發展路基施工技術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