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分析論文(共4篇)
時間:2022-02-26 03:18:58
導語:建筑工程分析論文(共4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復合地基的理論研究
“復合地基”這個詞在20世紀60年代時是第一次在國際上得以使用,從那以后,復合地基理論便為地基的處理提供了一種理論分析,并且為建立公式提供了依據。關于復合地基理論的研究深受學術界以及巖土工程界的重視。在灰石樁、石灰樁、碎石樁、旋噴樁等加固地基的一系列理論分析當中,都應用到了復合地基理論。最近幾年,CFG樁(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和疏樁以及樹根樁基礎等也成為了復合地基理論的范疇之內。雖然復合地基出現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但是復合地基的工程應用有著很久的歷史淵源。自從人類文明出現,便興起了一種地基處理的技術。人類最早的砂石樁出現于1835年,出自于一位法國工程師之手。繼而,1933年,德國人制作成功了振沖器,并且在1935年應用于加固松散的粉砂地基,然后日本,美國和歐洲都使用了該振沖器。1977年,我國制造了第一臺振動水沖器,并與同年九月份應用于軟粘土地基的加固。1992年,建設部組織鑒定了CFG樁(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成套技術,繼而其廣泛應用于國內的各個建筑工程當中。
二、復合地基的分類
本論文主要以增強體的方向作為劃分復合地基的條件。其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豎向增強體復合地基,另一種是水平向增強體復合地基。1.豎向增強體復合地基豎向增強體,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樁,那么我們也經常將豎向增強體復合地基叫做樁體復合地基。人們又依據豎向增強體的不同性質將樁體復合地基分為以下三大類:柔性樁復合地基、剛性樁復合地基以及散體材料樁復合地基。柔性樁復合地基,顧名思義,其樁體的剛度相對較小一些,但是它具有粘結強度。柔性樁復合地基是由樁體以及樁間的土共同承擔荷載的。剛性樁復合地基有較高的承載能力,其主要是依靠著樁體的置換,而且樁體本身就有著較高的強度,因此其承載能力要比其他樁體復合地基更強大一些。在中國,最早開發成功的剛性樁復合地基便是在1992年,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地基基礎研究所所開發的CFG樁復合地基。散體材料樁復合地基,同樣可知其樁體由散體材料組成。它的樁身的材料是無粘結強度的,因此并不能單獨形成樁體,要通過周圍的土的圍箍才得以形成樁體。2.水平向增強體復合地基水平向增強體復合地基,指的是在地基里,水平向地鋪設加筋材料,比如金屬材料、土工織物、土工格柵以及竹筋等所形成的復合地基,鋪設加筋材料的目的是增強地基的土的抗剪能力、避免地基的土產生側向位移的情形,謹防地基的土側向擠出來。
三、在建筑工程中復合地基的應用
在建筑界里,復合地基以其在技術方面和經濟發面取得雙贏的絕對優勢,得到廣泛的歡迎和應用。下面,我們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不妨就以振沖碎石樁為典型。在溫州市,我們選取某個小區的六棟樓為研究對象,這些樓均為住宅樓,并且都是五層的框架結構。經過調查,該地的地層從下往上依此做了記錄。記錄的結果如表1所示。表1地層記錄經過振沖碎石樁額加固以后,主住宅樓的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的特征值可以達220kPa。該住宅區的振沖樁的工程結構是這樣的:一號樓是底框結構,其地下有一層,地上為六層。二號樓是磚混的結構,其也是地下一層、地上六層,它的地基的上方是雜填土,下方則是粘土以及粉質粘土。經過振沖碎石樁的加固,主住宅樓的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的特征值可以達250kPa。在寧波的某個地基處理的工程當中,其所記錄的地質條件是吹填粉細砂。地基的處理所采用的是振沖擠密無填料工藝。首先,向振區塊內注入水,進行浸泡,這樣可以消除粉砂和細砂土的毛細壓力,然后用雙頭振沖器實現共振,這樣可以提高效益,其處理的深度為十至十五米,經過處理之后的地基的承載力的特征值達到200kPa。同樣在寧波的某個地基處理的工程當中,它的施工條件是在海上,水深度為14m,這個工程是第一次在海上實施振沖技術。該地的地質條件如下(自上而下):淤泥質粉質粘土,粉細砂,粉質粘土。它的加固深度為6~7m,經過加固之后,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的特征值達到了160kPa。在金華某一工程中,場地選擇的是一棟30層的樓,還有作為車庫的地下一層,該樓為框剪結構。其地質條件從下往上分別是:雜填土3~4m,其承載力是80kPa;淤泥質粉細砂2~8m,其承載力是50kPa;含礫粘土,其承載力是200kPa;礫石,其承載力是300kPa。經過振沖的加固,該樓的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的特征值可達400kPa,而作為車庫的地下一層的復合地基的承載力也達到了250kPa。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復合地基已經成為了使用最頻繁的基礎形式。首先,復合地基能夠充分地挖掘出自然地基以及增強體的潛在能力,除此之外,為了達到一定的地基荷載的承受能力,復合地基還可以調整各種設計參數,例如復合地基的置換率和增強體的長度及剛度,可見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復合地基的絕對優勢。
本文作者:姚遠馬新剛工作單位:杭州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建筑工程成本管理與控制的內容和原則
1.內容
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涉及范圍廣泛,總體包含建筑項目的內部和外部成本控制。微觀來說,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預測、決策、計劃、核算、分析等工作。在既定的工程目標下,促使建筑工程的合理進行。依據成本預測計劃采用合理的調整,確保整個建筑工程的實際成本在成本預算的基礎下高效運行操作。在建筑工程成本的六個環節中,分別是成本的預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考核,這幾個環節相互作用。只有把握住每一個環節,才可以對建筑工程實現高效的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
2.原則
第一全面控制成本,即是面對整個工程項目和全體工作人員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第二是最低成本的控制,就是建筑工程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下,對成本的降低,合理利用成本,使成本達到最低從而達到最高效益的工程目標。第三,權責分明、管理嚴格的工作態度。在建筑工程的過程中,各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了解自己的權利和責任,配合各部門的工作,注重過程的效率。必要地實施對員工的獎懲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對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第四,要動態控制。就是要把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在實際的環境下,根據實際的施工狀況對建筑工程的成本消耗進行合理調整,努力達成預期的成本目標和計劃。根據變化的實際環境,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第五,制定合理的目標計劃管理體系。在實際的工程建筑中,要分解對成本管理的目標,讓目標更容易實現,合理管理來適應對整個成本管理和控制。
二、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存在的問題
1.對工程項目質量成本的忽視
保證工程質量的一切必要費用就是質量成本,其中還包括沒有達到質量標準的經濟損失。但是質量的保證會對成本產生影響,要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長久以來,多數工程師并沒有清楚認識到兩者的矛盾關系,過于重視建筑工程的質量,從而忽視了建筑工程的成本,導致工程的經濟效益達不到要求。
2.責、權、利的成本管理體制的缺乏
建筑項目經理擁有對成本管理體制的最高權力,負責相應的成本管理和項目成效,其他的主管部門和管理人員有建筑工程對應的職責,完善的成本管理體制能夠對權利和利益進行合理約束與鼓舞,如今的建筑工程項目管理體制并沒有很好的把責、權、利三者有效結合。
3.工程項目工期成本的忽視
實現工期目標或者是合同工期中采取合理措施產生的費用就是工期成本。工程項目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實現工期目標,也就是施工方建立信譽實現工期的必要條件。每一段建筑工程都有固定的完成工期時間,完成工期目標經常會導致工程成本的變化。即使在項目經理對工期嚴格管理的情形下,缺少深入了解工期和成本的關系,也會導致會盲目趕工期,產生工程成本的額外費用。
4.管理人員經濟觀念的缺失
施工成本管理的每一項必須是在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完成,當然對成本的管理也是大家來控制和維護的,經濟效益成果也是在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下產生的。在我國,建筑項目的管理人員缺乏合理的經濟理念。采取獨裁或者不合理的手段對工程的判斷,會導致工程項目的拖延和經濟效益的損失。
三、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對策
1.建立規范和標準的責權利統一的成本管理體制
成本控制各管理的核心就是成本控制目標,所以制定可行的成本控制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的過程中,對每一個項目的個體差異進行分析實際情形;在現實的基礎上,讓目標的實踐操作性更強。對于完善的責權利統一的成本管理體制的制定,必須按照民主集中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進行標準化和規范化。
2.抓質量成本管理
施工企業要把握過猶不及的原則,對產品質量的追求應該著眼建筑水平的要求,并不是產品質量好就可以。在合理的建筑水平下,正確把握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尋求平衡點。對材料的收費進行科學的管理,對產生材料的廠商進行對比,明白質量不足和過優質量都會對建筑成本的管理造成影響。所以,要對建筑的質量成本進行成本管理。
3.抓工期成本管理
在工期目標的前提下,不僅要保證工期目標的完成,同時要合理管理建筑工程的成本。不能盲目追求工程速度,盲目增加建筑人員,增大建筑成本,從而造成工程成本的不足。每個月應該對工程的成本進行結算,強化建筑企業的工期管理成本來有效控制建筑成本。
4.抓工程人員的經濟觀念
施工人員要提高成本控制教育和成本控制的意識,全方面加強對全過程中成本控制意識的培訓。每一個員工不僅是成本控制的對象,還應該是成本控制的主體。從我做起,有義務有責任的控制成本。對施工人員宣傳經濟觀點,讓他們主動樹立經濟意識。工程成本管理的每一項工作都和其他工作關系著,環環相扣。只有全民樹立了經濟意識,才是對工程成本的管理的有效方法。
5.建立定額管理制度,完善成本控制法規
在法律的支撐下,成本控制和管理要按法執行,確保實現高效的建筑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實施,吸收和借鑒優秀的經驗,完善成本控制的法規,使得成本的管理細則更加具有可行性和具體性。定額管理制度是指在工程建筑過程中資金的消耗嚴格控制在定額的數量上,是工程成本管理的基礎。所以,施工方必須根據實際的項目情況制定科學的定額管理,并且貫穿于整個建筑過程。
四、結語
綜上所言,想要實現高效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必須要明白建筑成本管理的內容,遵循相應的成本控制原則。當然,對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不能限于形式。要一步一個腳印落實于每個環節,踏實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努力實現成本最低和效益最高的目標。在我國,對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道路漫長,需要相關的人員深入研究和探索,來創造價值,實現高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繁榮。
本文作者:忻孝勝羅良軍工作單位:方遠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篇
一、發現建筑工程排水系統問題形成的原因
1、排水系統設計的問題
設計人員未為現場勘察或沒有結合實際狀況,僅僅是根據規范和標準進行設計,導致很多支點工程在實際施工中遇到諸多的問題和返工,這樣的設計缺陷造成了成本浪費和施工方或使用者的投訴和指責。
2、施工方偷工減料不按規范施工并沒有具體落
實有些建筑工程中,污水排出系統沒有按照規范進行,沒有建造化糞池(沉淀池),僅僅建造一個沉積坑,收集污水后連接到市政污水管網,而且管道采用的是非國標的管材或國標強度低和降噪效果差的管道。
3、施工期間監理單位未完全履行指責
施工期間監理方的管理人員未巡檢或稀有的巡檢工作助推了各項施工措施或技術措施沒有被執行并未落實運用到實際工程中。在未進行工程施工現場檢查或指導管理時,當然會造成一些違章施工和擅自更改的施工。
二、建筑工程排水系統施工的預防、改善的對策
1、建立完備的團隊和管理體系
通常在建筑工程施工前,項目組都要對該項目的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配備,配備排水專業技術管理人員,結合該建筑工程的特點和工程周邊的環境,根據相關規范和標準,以專業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經驗監理完善的管理體系,從項目立項、勘察設計、設計審核、技術交底、編制和審核施工技術方案、施工前準備確認、施工過程監督和指導等,使在設計和方案編制就把一些設計缺陷的呈現幾率消除或最小化。
2、重抓排水施工的控制與管理
①充分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編制要施工計劃和“先地下后地上”施工過程原則,做好詳細的施工計劃,要盡可能的與主管道一同順序施工,對于連接其他介質的管道,要預先做好技術處理措施和深化設計方案,杜絕由于考慮不周導致的延誤和返工。②給排水安裝工程的施工是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是否完備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排水安裝施工的實際過程中,監理方需要在各階段對管道安裝工作進行監控、管理、巡檢和監工,切實完成這些工作。單體的建筑室內的污水是按照就近排出的原則來依附重力流而排出建筑物外的,通常污水是經過化糞池(沉淀池)收集、處理后通過污水泵傳輸至附近的市政污水管網或業主的污水處理站。排水系統中的立管設計需采用柔韌性較強的排水鍍鋅鑄鐵管,要用不銹鋼卡箍牢固安裝。這種管道的強度高并且抗震降噪的效果也好,管道的接口可以根據實況曲撓和調整,安裝便捷,檢修維護方便的優點,被諸多工程采用。③做好管道防腐工作,特別是地下、設備多和管線多的部位,還要集中對金屬管道進行除銹防腐作業,要安排質檢員和監理在現場檢驗和監工,提高管道處理的質量和督促施工規范。④要明確劃分各個施工區域的管線路線和走向,利用地面上和地下管道的空間及環境,最大利用施工場地的空間,在一些易亂易錯的地方,要在核對圖紙無誤后,保證施工人員安全的情況下,進行處理施工。⑤排水施工中也常遇到排水系統的李官無法穿越各樓層或樓頂的情況,那么就要考慮合適的技術工藝來解決,如:擴大排水管徑、加裝吸氣閥等。加裝吸氣閥,可以替代建筑物外部的通氣帽,使建筑物的屋頂美觀,還可以替代透氣管、通氣立管、喚醒通氣管,可以節約空間,也還可以作為排水系統管道的檢修口,便于檢修和維護。⑥部分建筑可以分層加裝減壓裝置,這樣可以減少管道流體的噪音,還可以控制水流過急引起的震動和顫抖,從而導致噪音的產生,加裝減壓后可以降低噪音,保護管道。⑦排水系統的管道墊層可以保持干槽施工,防止被教主平基的混凝土被凝固,排水系統管道安裝要正確的計算管道的鋪設管徑和長度,控制好垂直度和斜度。⑧排水管道系統的試驗,將待檢支管兩端的管口堵死并密封在上游井內灌水,檢查是否有滲水、漏水的部位,用記號筆標注并記錄,事后進行分析和改善,處理好滲水漏水點,保證每一個環節不要出現質量問題,所以在施工的全過程中對各個環節都要認真地監督和檢查,確保質量隱患問題被消除和保證工期。
3、建筑排水系統交工前檢查
除了要做管道的外觀檢查、施工過程監工、和灌水試驗,還要對整個配套工程額質量進行徹底的檢查。對建筑排水系統工程質量檢查,要涉及管徑管材、管道的平面位置、走向圖、標高和坡向,還要看看構件安裝的牢固強度,還要對管道的防腐、保溫進行檢查,要符合設計要求和業主方的要求等,根據驗收規范和要求進行審計,如發現問題,立即采取改善措施,消除質量和安全隱患。
三、結語
在現階段突飛發展的建筑工程中,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如果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手法進行控制和管理,會達到工程質量的目標和完成工程的工期,同時也可以控制整個項目的成本??梢韵こ痰馁|量和安全隱患,創優良的排水系統工程。
本文作者:孫孴辰工作單位:南京海寧建筑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
第四篇
1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因素
1.1原材料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混凝土的強度主要取決于水泥與骨料的粘接強度和水泥的強度。因此,配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性能將直接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剛度及安全性能。原材料的質量不合格,導致構造物承載能力下降,造成構造物結構裂縫甚至垮塌。
1.2裂縫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在混凝土施工中,裂縫的出現是普遍現象,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來保證混凝土施工的質量。裂縫出現會造成建筑抗滲性能降低,影響建筑物的持久性。其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內外部溫度變化不均勻、體積收縮、沉降不均、堿骨反應等。
1.3配合比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據設計要求的強度等級通過試驗確定的,并依據所處的環境和耐久性確定水灰比。在拌制混凝土時,按當時工地實測砂石料含水率調整材料用量。若原材料計量不準,又未根據集料的實際含水率的變化進行施工配合比的換算,其水灰比、砂率及集漿比與理論配合比發生變化,混凝土的強度、工作性能則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混凝土質量。
2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2.1把好原材料關?;炷劣迷牧嫌兴唷⒋旨稀⒓毤?、水、外加劑、摻合料等。水泥、外加劑和摻合料應有出廠質量保證書、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單。砂石材料和用水的供應來源應預先充分調研,進行抽樣檢驗。選擇和使用水泥時應通過混凝土配合比試驗,根據其強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確定可用水泥的品種及強度等級,一般水泥的強度約為混凝土強度的1.5~2.0倍。粗、細集料應質地堅硬、耐久、潔凈,對不同料場的粗、細集料分別進行檢驗。粗集料應進行壓碎值、針片狀含量、含泥量、有機物含量、級配等進行檢驗;其最大粒徑應不大于31.5mm。
2.2混凝土抗滲性的控制?;炷恋目節B性關系到混凝土的擋水能力、抗凍性和抗侵蝕性等?;炷翝B水的原因在于其內部孔隙形成了連通的滲水通道。滲水通道主要來自水泥漿中多余水分蒸發而留下的氣孔、水泥漿泌水所形成的毛細管孔道及骨料界面聚集的水隙。這些滲水孔道的多少,主要取決于混凝土的水灰比。當水灰比大于0.5~0.6時,混凝土的抗滲性急劇下降,而小于此值時,其抗滲性變化平緩,在混凝土中摻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可顯著改善其抗滲性。
2.3加強溫度控制。1降低水泥水化熱。水泥在水化熱過程中發出一定的熱量,混凝土結構斷面較厚,水泥發熱量集中在結構內部不易散失。由于混凝土的導熱性能較差,澆筑初期混凝土的強度和彈性模量都很低,隨著混凝土齡期增長,彈性模量增高,對混凝土內部降溫收縮的約束也就越來越大,從而導致產生很大的拉應力。當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不能抵抗這種應力時,便開始出現裂紋等質量問題。采取降低水泥水化熱技術,選用低水化熱水泥品種配置混凝土。控制砂石含泥量,采用粒徑較大、級配較好的細骨料,混凝土中摻合料和減水劑、緩凝劑,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當混凝土平面尺寸過大時,根據情況在合適位置設置后澆縫。減少外應力和溫應力,利于散熱,降低混凝土的內部溫度。2控制施工中的溫度。合理安排工序,混凝土澆筑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溫保濕養護,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延緩降溫時間和速度,充分發揮混凝土“應力松弛效應”。3消減溫度應力。分層或分塊澆筑混凝土,合理設置水平或者垂直施工縫或在適當的位置設置施工澆帶,減少每次澆注長度的蓄熱量,防止水化熱的積聚,減少約束力。
2.4混凝土的澆注。施工工藝上應做到分層澆筑,分層搗實,但又必須保障上下層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結合好,不致形成施工縫。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留有基礎澆帶。在混凝土基礎中預留一條后澆的施工縫,將混凝土分成兩塊或若干塊澆筑,待所澆筑的混凝土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護干縮后,再在預留的后澆帶中澆筑補償收縮混凝土,使分塊混凝土連成一體?;A后澆帶的澆筑,要考慮到補償收縮混凝土的膨脹效應。當后澆帶的直線長度大于50m時,混凝土要分兩次澆筑,時間間隔5~7d。澆筑后,在硬化前1~2h應抹壓。在具體施工中,根據整體性要求分為:全面分層、分段分層和斜面分層這三種方式。全面分層:在整體基礎內全面分層澆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層全面澆筑完畢回來再澆筑第二層時,第一層澆筑混凝土還沒初凝,如此逐層進行,直到澆筑好。這種施工技術方式適用于結構的平面尺寸不太大,施工時從短邊開始沿長邊進行較為適宜。必要時也可分為兩段,從中間向兩端或從兩端向中間同時進行。分段分層:適用于厚度不太大而且面積或長度較大的結構?;炷翉牡讓娱_始澆筑,進行一定距離后回來澆筑第二層。如此依次向前澆筑以上各層。斜面分層:適用于結構長度超過厚度的3倍。振搗工作應從澆層的下端開始,逐漸上移以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要求。
2.5混凝土的養護。養護對保證混凝土質量是極為重要的,應引起施工單位高度重視。混凝土拆模時,溫差應不超過20℃。溫差包括表面溫度、中心溫度和外界溫度之間的溫差。測溫工作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開始進行,測溫頻率按持續28天考慮。從混凝土澆筑完成到終凝這段時間的養護對混凝土而言十分重要,澆筑完畢后,在其頂面要用適當的材料及時加以覆蓋,采取保溫和保濕措施,減少溫升階段的內外溫差?;炷两K凝后,在其表面蓄存一定深度的水,采取蓄水養護。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也在快速的發展,對于建筑施工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炷潦乾F代建筑的重要材料,控制混凝土施工質量對于控制整個建筑項目的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建筑行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施工質量的控制措施也在不斷的改進和加強。因此,在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必須控制好原材料質量,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手段,認真把好質量關,有效的減少混凝土質量問題的出現,確保建筑的整體質量和結構安全。
本文作者:孫寅峰工作單位:黑龍江安泰電力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高速鐵路橋梁橋式方案的確定思路
- 下一篇: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問題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