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用水水壓不足問題解決方法
時間:2022-04-07 10:45:50
導語:集中用水水壓不足問題解決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人員數量多且用水時間集中的建筑物,在集中用水時段往往水壓不足,嚴重影響日常用水。通過分析和比較各種解決方法的優劣,確定合理解決辦法。
關鍵詞:集中用水;水壓不足;日常用水
對于工廠寄宿制學校以及敬老院等人員數量多且用水時間集中的建筑物,在集中用水時段容易造成短時間內水壓不足的問題[1],從而嚴重影響正常用水。為解決此問題本文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下面以濰坊地區某新建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例進行。
1研究對象
濰坊地區某新建勞動密集型企業實行半封閉式管理,員工約5000人,其中4000人常年居住在員工宿舍。該企業共5座宿舍樓,所有宿舍樓的平面布局均相同,每樓層各住200人。周一到周五早上07:00上班,集中洗漱時間為06:10—06:40;夜間21:30集中熄燈,集中洗漱時間在20:20—20:50。該企業采用兩路市政供水方式,從廠區西側城市主干道的市政自來水管網取水。它的入廠主管道直徑為200mm,入廠水壓為0.33MPa。該企業建成后,發現早晚集中洗漱時間所有建筑物3層及以上的水壓很低,甚至會出現無法出水的情況。由于該企業的宿舍和廠房均為多層建筑[2],最高4層,因此無二次加壓設施[3]。為解決早晚集中洗漱時水壓不足的問題,本文根據經濟原則,逐步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2解決辦法的研究
選取主供水管網最末端宿舍的最頂層且最末端的水龍頭作為水壓監測點[4-5],并選用某品牌的壓強記錄儀作為監測工具,實時記錄水壓變化。選取同一時間段(30天)內平均水壓變化作為參考值。通過記錄日常水壓[6],發現僅在集中用水時段的水壓下降較大,其余時間的水壓比較穩定,如圖1所示,證明市政給水水壓穩定,排除了市政給水水壓下降導致水壓不足的情況。在主供水管網起始端增加1臺二次加壓泵,將供水水壓提升至0.43MPa。繼續記錄日常水壓,發現集中用水時段的水壓依舊下降較大,如圖2所示,說明單純增加水壓并未解決問題。分析水壓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集中用水量大致使水流量不足[7]。為保持流量穩定,在最末端宿舍的樓頂增加1個儲水箱。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2019,宿舍生活用水定額為90~120L/人/日[8]。根據原給水施工圖[9]設計,該宿舍用水定額為100L/人/日,可確定儲水箱的有效容積為100×800=80000L=80m3。加裝儲水箱后繼續記錄日常水壓,發現因儲水箱為半敞開式結構[10],水靠自然重力產生水壓,所以水壓較低。因此,水量足夠時,雖然集中用水時段的水壓無變化,但水壓整體偏低,如圖3所示,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在最末端宿舍的樓頂增加1個儲水箱。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2019,宿舍生活用水定額為90~120L/人/日。根據原給水施工圖設計,該宿舍用水定額為100L/人/日,可確定儲水箱的有效容積為100×800=80000L=80m3。此外,在儲水箱出水管處加裝1個增壓水泵。繼續記錄日常水壓,發現集中用水時段水壓和平時水壓并無變化,如圖4所示,說明該方法可以解決。但是,由于整個廠區的建筑物較多,若在每座建筑物頂部分別加裝儲水箱和增壓水泵,工程耗量大,成本高,且后期維護麻煩。因分散式布置儲水箱和增壓水泵難度較大,依照“儲水箱+增壓水泵”的思路,可在主供水管網處選取合適位置增加集中式儲水箱。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2019,宿舍生活用水定額為90~120L/人/日。根據原給水施工圖設計該宿舍用水定額為100L/人/日,可確定集中式儲水箱的有效容積為100×4000=400000L=400m3。此外,在集中式儲水箱的出水總管處加裝增壓水泵,將供水水壓提升至0.43MPa。繼續記錄日常水壓,發現集中用水時段水壓和平時水壓并無變化,如圖5所示,說明該方法可以解決問題。此方法的成本合理,后期維護簡單,且便于集中控制管理。
3結語
在市政供水正常的情況下,單純提高供水水壓無法解決短時間集中用水水壓不足的問題,還需要增加供水流量。只采用單體建筑物頂部增加儲水箱的方式僅能解決供水流量不足的問題,但同時也會導致供水水壓降低。在每座單體建筑物頂部增加儲水箱,并在每個儲水箱出水管處加裝增壓水泵,能夠解決水壓下降和供水流量不足的問題,但具有施工復雜、成本高、后期維護麻煩以及不便于集中統一管理的缺陷。在主供水管網處選取合適位置增加集中式儲水箱,并在集中式儲水箱出水總管處加裝增壓水泵,不僅能夠解決水壓下降和供水流量不足的問題,而且具有施工簡單、成本不高、后期維護方便以及便于集中統一管理的優點。
參考文獻
[1]顏強,蔣龍,張勤,等.Ⅲ、Ⅳ類學生宿舍給水管網設計探討[J].給水排水,2012(9):92-96.
[2]才淑清.多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分析[J].黑龍江科學,2020(16):128-129.
[3]左兵.高層建筑二次加壓供水設計探討[J].中國設備工程,2020(22):115-116.
[4]李健龍.供水主管網改造及降低管網漏損率的方法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6(4):72.
[5]劉倍良,余健,黃帆.基于漏失定位的壓力監測點優化布置方法[J].給水排水,2020(3):144-147.
[6]程森.民國西安的日常用水困境及其改良:中國古都學會專題資料匯編[C]//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八輯),2015.
[7]艾舉,陳太康.多級離心式工藝水泵出口流量不足原因分析和處理[J].化工設計通訊,2020(3):2.
[8]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2019[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9.
[9]許金杯.淺議加強建筑施工圖設計的措施及其注意事項[J].江西建材,2020(11):64-65.
[10]李建剛.基于FDS的半敞開式綠化平臺空間自然排煙設計研究[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4(10):24-27.
作者:厲松 陳青 單位:山東省濰坊生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數據挖掘技術在建筑節能的應用
- 下一篇:建筑給排水設計中節能減排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