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板防裂處理工藝特性探究論文
時間:2022-02-09 11:27:00
導語:現澆板防裂處理工藝特性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結合實例認真分析了鋼筋混凝土現澆板裂縫的成因及預防措施。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現澆板裂縫;原因;防治
一、工程概況及裂縫情況
遼寧省沈陽市某小區建磚混住宅樓3幢,建筑面積約16500m2,層數6層,房屋長48.8m,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和屋面,板厚100~120mm,采用商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基礎采用人工挖孔樁。工程于2005年5月竣工。竣工驗收時,未發現明顯的裂縫現象,竣工驗收半年后陸續發現樓板裂縫。
1.1靠近房屋四周陽角處出現斜45度裂縫。裂縫距板角部的垂直距離為1.5m左右。板上注水,沿裂縫處全部滲漏,是通透性裂縫。
1.2在部分居室房間的中部,平行于橫墻方向出現樓板裂縫,在裂縫處鑿開混凝土,發現多根電線管集結于此,使混凝土截面削弱。
1.3板裂縫的分布情況每層大體相同,且3幢樓都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規律性。
二、裂縫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1設計原因及需重點加強的部位
在調查中發現:3幢住宅樓的基礎為均勻沉降,基礎和墻體均完好,未出現裂縫。這說明:基礎沉降不是造成板裂縫的原因。此住宅按7度抗震設防設計,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設計了構造柱和圈梁。房屋總長48.8m,小于55m,符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要求。樓板45°斜裂縫是發生在負彎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側,從設計角度看,現行的設計規范側重于按強度考慮,未充分按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特性等多種因素作綜合考慮,配筋量因而達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陽角由于受到縱、橫兩個方向的墻和圈梁約束,限制了樓板混凝土的自由變形,因此在溫差和混凝土收縮變化時,板面在配筋薄弱處開裂,產生45°斜裂縫。雖然樓地面斜角裂縫對結構安全使用沒有影響,但由于會發生滲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戶投訴,是裂縫防治的重點。因此,沈陽奧祥建設公司在近幾年的圖紙會審中,建議設計單位對房屋四周陽角處的樓面板配筋進行加強,負筋不采用分離式切斷,改為沿房間(每個陽角僅限一個房間)雙層雙向配置,并適當加密,提高結構抗裂能力。多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凡按上述設計的房屋,基本上沒有發生45°斜角裂縫,效果顯著。
2.2施工原因及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2.2.1預埋線管處的裂縫防治
預埋線管,特別是多根線管的集散處使混凝土截面受到較多削弱,從而引起應力集中使樓板相對薄弱,在樓板產生收縮變形時,板內部的收縮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這些薄弱部位首先被拉裂。當預埋線管的直徑較大,開間寬度較大,且線管的敷設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縮和受拉方向時,就很容易發生樓面裂縫。因此線管在敷設時應盡量避免立體交叉穿越,交叉布線處可采用線盒,同時在多根線管的集散處宜采用放射形分布,盡量避免緊密平行排列,以確保線管底部的混凝土灌注順利和振搗密實。當線管數量較多,使集散口的混凝土截面大量削弱時,宜按預留孔洞構造要求在四周增設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構造鋼筋。
2.2.2材料吊卸區域的樓面裂縫防治
目前在主體結構的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質量與工期之間的矛盾。一般主體結構的樓層施工速度平均為5~7天一層,最快時甚至不足5天一層。當樓層混凝土澆筑完畢不足24小時,就忙著進行鋼筋綁扎、材料吊運等施工活動,這就使大開間部位的房間雪上加霜。除了大開間的混凝土總收縮值較之小開間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強度不足的情況下受材料吊卸沖擊振動荷載的作用而引起不規則的裂縫。并且這些裂縫一旦形成就難以閉合,形成永久性裂縫。這種情況在高層住宅主體快速施工時較常見。對這類裂縫的防治措施有:(1)主體結構的施工速度不能強求過快,樓層混凝土澆筑完后的必要養護(一般不宜≤24小時)必須獲得保證。主體結構階段的樓層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層為宜,以確保樓面混凝土獲得最起碼的養護時間。(2)科學安排樓層施工作業計劃,在樓層混凝土澆筑完畢的24小時之內,可限于做測量、定位、彈線等準備工作,最多只允許暗柱鋼筋焊接工作,不允許吊卸大宗材料,避免沖擊、振動。24小時之后,可先分批安排吊運少量的暗柱和剪力墻鋼筋進行綁扎活動,做到輕卸、輕放,以控制和減小沖擊振動力。第3天方可開始吊卸鋼管等大宗材料以及從事樓層墻板和樓面的模板支模施工。(3)在模板安裝時,吊運上來的材料應做到盡量分散放置,不得集中堆放,以減少樓面荷重和振動。(4)對大開間部位的材料吊卸堆放區域(一般約40m2左右)的模板支撐在搭設前,就預先考慮采用加密立桿(立桿的縱、橫向間距均不宜大于800mm)和格柵增加模板支撐剛度的加強措施,以增強剛度、減少變形來加強該區域的抗沖擊振動荷載,并應在該區域的新澆筑混凝土表面上鋪設舊木模加以保護和擴散應力,防止裂縫的發生。
2.2.3商品混凝土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商品混凝土進行澆筑,為滿足坍落度大,流動性好的泵送要求,必然水灰比相對較大,當混凝土收縮凝固時,就會產生塑性收縮裂縫。而且受劇烈的市場競爭影響,各商品混凝土廠商的混凝土性能不夠穩定,如:粉煤灰摻量大會影響混凝土的早期強度,砂石含泥量高會大大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并可能引起堿骨料反應,遇水體積膨脹,致使現澆混凝土樓板出現裂縫。因此有關管理部門,應切實加強對商品混凝土廠商的管理,促使商品混凝土廠商轉變觀念,控制好原材料質量,選用高效優質混凝土外摻劑,改善和減小混凝土的收縮值,建立健全監控體系,從根本上改善商品混凝土的質量和性能。
三、裂縫處理方法
3.1非關鍵部位對承載力無影響的板面裂縫寬度在0.1mm之內的,裂縫又沒有貫通的,可不采取處理措施。
3.2當混凝土板面裂縫寬度在0.1mm以上時,可用環氧樹脂灌漿修補,材料以環氧樹脂為主要成分,加入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稀釋劑(二甲苯)和固化劑(乙二胺)等組分。修補時先用鋼絲刷將混凝土表面的灰塵、浮渣及松散層仔細清除,嚴重的用丙酮擦洗,使裂縫處保持干凈。而后選擇裂縫較寬處布置灌漿嘴子,嘴子的間距根據裂縫大小和結構形式而定,一般為300~500mm。有裂縫的混凝土經灌漿后,一般要在7d后方可加載使用。環氧樹脂灌漿修補法可恢復板的整體性和使用功能,使用效果比較理想。
3.3采用碳纖維加固,碳纖維應垂直于裂縫,粘貼寬度為600mm(縫每邊300mm)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補強作用,又不影響粉刷和裝飾效果。首先打磨混凝土表面,使用丙酮擦拭一遍,保持表面干燥、干凈。按甲與乙3:1的比例,準確稱取各組分并充分攪拌均勻,將調好的粘合劑均勻地涂刷到粘結面,膠量必須充足、飽滿;將裁好的碳纖維粘于混凝土粘貼面,使用刮板往復碾壓,使碳纖維平直延展,粘合劑充分滲透;在碳布表面涂刷粘合劑,繼續往復刮涂碾壓趕出氣泡,并使粘合劑均勻覆蓋碳布,靜置1~2小時至指干,重復碾壓消除因纖維浮起和錯動可能引起的氣泡、粘接不實等。
四、結束語
現澆板裂縫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以上闡述的幾個方面外,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養護不當,養護時間短,表面不覆蓋,失水過快;模板支撐體系未進行認真計算,支撐不牢固,連續多層支撐,底層嚴重超載;拆模時間過早,未達到設計強度等均會造成混凝土開裂。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使用功能、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住宅的質量和裂縫問題也越來越重視,我們應該重視設計、施工的各個環節,以高度的責任心去完成每項工程,防微杜漸,真正做到用戶滿意放心。
- 上一篇:做好防汛防臺抗旱會議發言
- 下一篇:政府管理創新的判斷及特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