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建筑內外環境影響
時間:2022-04-19 09:10:00
導語:醫院建筑內外環境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建筑的形象設計要突出自身的個性特征和環境優勢,醫院特征是其功能特性的空間體現,強調內在功能美與外在形式美的有機結合,但功能美是前提,是基礎,先求好用,后求好看。醫院的環境優勢在于低容積率、高綠化率,易于在建筑與自然的結合上求得整體環境的和諧統一的美感。所以本設計中建筑造型設計結合了總體規劃和周邊道路的視點統一考慮形成整體效果,突出醫院建筑的特色。在門診區的建筑,根據建筑平面功能布局,“形式服從功能”,以現代建筑的造型手法,來體現簡潔、現代、明快的風格特點;以不同體量的體塊穿插創造豐富的空間和光影效果;以磚本色和白色來表現地方特色和形成有機的色彩搭配,創造活潑、人性的環境氛圍。同時,精致的細部設計和小空間沒計又加深了建筑的內涵。在建筑處理上,筆者認為除某些必須提醒人們注意引起警覺的部位外,應少用大起大落、大虛大實、濃墨重彩的處理手法。這種激情處理手法不利于患者保持平和心態。某些過分豪華的商業包裝,患者反而會為自己的支付能力而產生憂慮,感嘆囊中羞澀而加重精神負擔。一些需要防范隔離的科室,忌用高墻鐵網,而代之以樹墻綠籬,自然限定允許接近的范圍,以消除病人的監禁感及其負面心理影響。醫院建筑多由門診、住院科室的單元組成,無論是橫向分棟聯廊或是豎向分層疊加都極具規律性和韻律感,體塊構成單一,空問組合多樣。其問橋廊穿插,花木掩映,自有清雅之趣,使醫院建筑形象顯得簡潔明快,平和自然,質樸真誠。總之在建筑處理上應更生活化、自然化、世俗化一些,這樣才貼近普通老百姓的現實生活,也才是真實的、富有人性味的、不像醫院的醫院建筑風格。
1病人需求的層次性
按整體醫學模式將病人需求歸納為生理、心理、二層次加以論述。
(1)生理需求包括醫療康復需求,13常生活需求,安全保障需求,性別比例需求等幾個主要方面。①醫療康復需求這是病人擇醫住院的基本目的。有病要治病,治病少痛苦,不留疤痕殘疾,療效高費用省,就醫方便,不排隊等候。病愈后求體形健美,健康長壽。②日常生活需求生病住院求床位,求少床、病室帶衛生問,然后講求采光、通風、朝向、空調、裝修等。外部環境要求有良好的綠化和景觀條件。餐飲要富含營養可口衛生,選擇多樣。有的醫院設咖啡廳、快餐店,為空腹抽血者供應牛奶點心,很有人情味,使病人深受感動。③安全保障需求藥品純真,無毒副作用,手術不損傷其他機體,良好的空氣品質和環境衛生,無噪聲及煙塵污染,無蚊蠅鼠害之患,利于消防疏散,為保護特殊病人有專用的安全防護設施等。④性別比例需求人員組成中,性別比例要適當。醫學心理學發現,在單一性別的環境中,不論男女職T都易感疲勞,工效不高。據研究,異性氣味,在協調身心,改變情緒,調節內分泌等方面有著奇特效果,且異性比以達到20%左右為佳。因此,當今的婦產科、宇航站、登隊、南極站等都要選用一些異性員工,看來不是沒有道理的。
(2)危重病人心理及環境需求住重病房、重癥監護單元(ICU)的患者,南于持久的靜脈滴注、體位同定、鼻飼插管等,病人痛苦難受,誘發對死亡的恐懼反應;目睹病友的搶救無效,頓感“屑亡齒寒”,加重恐怖緊張心理;病房24小時隔離,少有親人探望,易產生孤獨無助感;ICU病房晝夜不分,燈火通明,擾亂了病人的生理節律。重危病人環境應舒適明亮,搶救器械儀表等應布置整齊美觀,建議引人一些充滿生機的室內綠化,以柔化高技術環境,緩和緊張氣氛。重病室的病人應能看見護士站,以增加安全感,對無人陪護的危重病人更需強調易于觀察,并加強室內防護設施,以防病人絕望輕生。重危病房多為高技術環境,一切服從于搶救生命,對于病人諸多痛苦和不良心理反應,則主要是通過藥物和其他技術手段來加以控制和緩解。不過,現在的ICU環境過于理性化,適當滲入一些人性因素也是必要的。
(3)普通病人心理及環境需求病人怕看到病友的慘痛情景,也不想把自己的痛苦示人而有損其強者形象,因此諱疾而不忌醫是現代中青年即普遍心理反應他們大多希望暫時隱居靜養。病人對公廁有一種深惡痛絕的情緒,也不愿使用床上便器,并視之為病情升級的不祥之兆,帶衛生問的少床病室受到普遍歡迎。如果病情好轉病人就喜歡下床活動,恢復機能獲得取信息,康復期病人喜歡交往,樂于助人,喜歡電視或娛樂消遣,也常去庭園綠地活動。
(4)老年病人心理及環境需求2011年第6期總第194期對老年人的身心特點,宋人周必大在《二老堂詩話》中曾有過生動描述,大意是壞記近事記遠事,“不記近視能遠視;哭無洞,笑有汨,夜不能睡白日睡;不肯坐,多步行,喜歡食軟怕食硬;兒子不親親孫子,大事不問小事問…”。現代老人除具有這些特點外,生病住院期間的表現則更能反映其社會心理需求的一面。
2醫院的色彩環境
了解色彩的功能特性,加以正確運用,有助于緩解疲勞,抑制煩躁,調節情緒,改善機體功能。美國色彩學家吉伯爾(W•Gerber)認為色彩是一種復雜的藝術手段,可用于治病,囚為每種色彩都有其電磁波長,并由視覺傳遞給大腦,促使腺體分泌激素,從而影響人的生理和心理,達到調整體內色譜平衡、恢復健康的目的。
(1)本設計中色彩的運用,色彩的輔助醫療功能①紅色——能促進血液流通,加快呼吸,煥發精神,促進低血壓病人的康復,對麻痹、憂郁病患者有一定刺激緩解作用。②粉紅——給人安撫寬慰,能激發活力,喚起希望。美國加州圣伯納迪諾縣監獄門診部主任保羅•伯克米尼認為:“粉紅色比鎮靜劑和鐐銬更管用”,休斯敦醫學城的安德遜醫院率先用粉紅色大理石建成。③橙色——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消化系統,活躍思維,激發情緒,對喉部、脾臟等疾病有輔助療效,為醫院的餐廳、咖啡廳所喜愛的色彩。④黃色——溫和歡偷,能適度刺激神經系統,改善大腦功能,對肌肉、皮膚和太陽神經系統疾患有一定療效,淺色調的米黃、乳黃是醫院室內色彩的基調。⑤綠色——生命之色,安全舒適,降低眼壓,安撫情緒,松弛神經,對高血壓、燒傷、喉痛、感冒患者均協適宜。國外有人提出“綠視率”理論,認為綠色在人的視野中占到25%左右時,人的心理感覺最為舒適。⑥藍色——平靜和諧之色,用以緩解肌肉緊張,松弛神經,降低血壓,有利于肺炎、情緒煩躁、神經錯亂及五官疾病的患者。⑦紫色——可松弛運動神經,緩解疼痛,對失眠、精神紊亂可起一定調適作用。紫色可使孕婦安靜,在相關科室可選用淺紫羅蘭色調。
(2)色彩知覺的交感性①溫感——紅、橙熱,黃色溫,藍綠冷。淺黃色對高熱病人有退熱作用,寒病患者則宜于暖色調環境。②聲感——熱色鬧,冷色靜,熱色揚,冷色抑。狂躁病宜于冷色調,抑郁癥宜于暖色調。③距感——色有進退之別,透過小窗觀察相同距離的不同顏色,其感覺距離是不同的,由近及遠依次是紅>黃一橙>紫>綠>藍。在視距100cm處觀察紅色的感覺距離為95cm(進4.5cm),藍色的感覺距離為102.Oem,(退2era),因此,警示標志常用進色,消除壓抑,擴展空間感常用退色。④重感——色有輕重之別,明度高的輕,明度低者重;彩度低者輕,彩度高者重。由輕到重的順序是白<黃<橙<綠<紫<藍<黑。囚此醫院中的重型、大型結構物和醫療設備都漆成淺色調,以消除笨重感。
3結語
在建筑設計中,環境心理學提供很多有價值的研究資料,它強調了在設計過程中須兼顧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對建筑的要求,環境心理學通過研究人與實質環境之間的關系,發掘使用者對環境的需要、欲望、反應、使設計者了解到各項設計決定對使用者的影響,設計者進而能與使用者多方討論,籍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設計手法滿足使用者的社會,文化和心理的各種需要。同時醫院環境建設也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使建筑群和醫院綠化環境結合起來成為高效、優質和便捷的多層次醫療服務綜合體,以有機生態觀的設計手法,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環境體系,提倡盡量通過自然采光、通風、可調節遮陽的方式節省能源。搞好醫院的外部環境,精心設計醫院的內部環境,為患者提供一座優美舒適的診治醫療環境,是醫院設計人員的重要任務與職責。同時還要深層次表達醫院建筑特色和當地的建筑風格,建造出現代化高效率的醫療建筑綜合體。因此學好環境心理學這門學科是非常重要的。
- 上一篇:國土局巡查工作通知
- 下一篇:生產中以車代磨技術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