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建筑設計的行為心理空間

時間:2022-08-29 11:32:16

導語:淺談建筑設計的行為心理空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建筑設計的行為心理空間

一、空間領域中的行為心理特征

每個人的身體周圍都存在一個空間范圍,其不可見、不可分割,是心理層面上個人所需的最小空間范圍,即“個人空間氣泡”,其隨人的身體而移動,又被稱作身體緩沖區。打個比方來講,人總會在外界與自身間劃出一片自己的領域,當這一領域被外界因素闖入時,便會感到不安。同樣的,建筑空間的設計亦是如此,室內與室外間如沒有圍墻,爭執便會出現。此外,在人們的領域群當中,人的感情也十分強烈,他們喜歡表現個性,彰顯地位,因此,建筑設計中,多種多樣建筑風格的產生便是對行為心理特征的一種體現。可以說,個體對于空間領域面積、形狀、邊界等變化的需求,最終使得建筑空間的形式發生改變。

二、建筑空間與行為心理間的關系

建筑設計的目的并非僅限于為人提供一個生活與活動的空間,其同人之間彼此相互影響,既可通過設計建筑空間環境來改變或誘導人的某些行為,也可以人的某些行為特征和行為心理為依據,來為建筑空間的設計提供指導,從而使建筑設計下的空間環境更能夠同人的行為特征和行為心理相符合。建筑設計中,建筑空間同行為心理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這就要求在設計建筑空間時,需要同使用者進行經常性的會談、溝通,最大程度上了解使用者的生活習慣、愛好、工作性質等行為心理相關的信息,并以此為依據,來進行建筑空間設計的相應調整,從而使使用者的行為特性和行為心理需要得到更好地滿足。可以說,只有當建筑設計師對使用者在建筑空間環境上的需求清楚掌握后,再經親身感受與實地考察,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確保設計效果。此外,著眼于人體工程學層面,當人的生理結構同空間尺度相協調時,一種親切之感便會產生,從而放松身心,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而著眼于社會發展的層面,人與人之間恰當人際距離的保持益于人的心理。

三、建筑設計中行為心理空間的有效運用分析

1.空間設計應順應人類行為心理特征

建筑設計中對于空間比例的把握同人類行為心理特征相符合,就會給建筑空間中的人們以舒適之感。這就要求在建筑設計實踐當中,我們應對人類行為心理層面上空間比例所產生的影響作用有意識地利用起來,從而達到空間設計效果優化的目的。

2.空間圍合設計應結合行為心理來合理開展

就建筑墻體高度來講,0.6m以下的高度,建筑空間的合理感無從談起,當高度為1.5m時,就具備了一定的空間圍合感,當高度高于2m時,空間的圍合感就十分強烈,且兼具空間劃分的功能。而從建筑墻體布局來看,L型墻體垂直面的圍合感欠缺,U型墻體垂直面的方位感較強,建筑空間滲透性得到有效提升,而平行墻體垂直面的導向性和方向感均較為明顯。鑒于此,在建筑設計中,應以這些科學、客觀的原理為依據,來進行不同空間形式的設計,以此來滿足不同人群對建筑空間的功能性需求。如對建筑適應性銜接空間、快速通過空間、娛樂休閑空間、停留空間等的合理設計。

3.空間色彩運用應結合行為心理來有效激發

不同的色彩在視覺效果上也存在著差異,給人以尺度感、距離感、溫度感等,進而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心理。如藍色會讓人產生明智、平靜與寒冷之感,而紅色則會讓人內心充滿熱情。可以說,對于不同色彩的合理運用對于人們的生活情感、工作狀態及情緒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鑒于此,在建筑設計中,應對不同色彩在空間功能激發上的作用充分利用起來,如教師、兒童房、手術室可采用深淺不一的綠色,來形成證明的行為心理效應,促進建筑設計中空間創新性與適應性的提高。

4.空間形態與功能應結合行為心理來加以展現

建筑空間形態對于空間設計的總體效果有著決定性作用,并會在一定程度上規范空間的環境格調與氛圍。這就要求在建筑設計中,應對建筑形態給予人們的不同心理感受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并以空間功能特征為依據,來就形態設計方式作出合理選擇,從而使得人們的行為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建筑空間形態主要包括自由形、圓拱形、折線形、矩形等,它們各具特點,在娛樂空間和藝術感較強的空間設計中引入這些形態,從而為人們營造出動感十足、富于變化的舒適空間。

5.空間尺度設計應結合行為心理來科學劃分

對于建筑設計與行為心理空間關系的合理控制與科學應用,能夠使建筑空間尺度的設計更具人性化與合理性。究其原因,是因為差異性的空間尺度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心理行為效應,鑒于此,在建筑設計中,對于空間的把握應當以深入了解空間尺度與行為心理間的既定關系為重要基礎,如對辦公室空間尺度的劃分,既要放松、適度舒適,也不會過于自由而對人們的緊張工作造成影響。又如在食堂、住宅、酒店等空間的設計上,應當同人們的習慣空間尺度充分結合,從而使人們當置身這一空間時能夠深刻體驗到親切與舒適之感。

四、結語

建筑設計中對于行為心理空間的把握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在建筑設計的實踐當中,借鑒上述內容,結合工程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從而使得所設計出的建筑空間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人的行為心理,最大限度地體現建筑設計的人性化。且我們有理由相信,基于行為心理的建筑空間設計是趨勢所在,在建筑設計中積極落實此項內容,必將推進我國建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本文作者:杜恩龍毛航峰張東棟工作單位:總后勤部建筑工程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