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宮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時間:2022-09-07 08:31:11
導語:水晶宮對建筑設計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水晶宮建筑背景
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提出了舉辦世博會的建議并迅速得到了歐洲各國的支持。一方面英國希望通過此次博覽會炫耀本國工業的進步,另一方面希望公眾的審美情趣得以改變。于是這次由英國女王及其丈夫親自主持的世界博覽會便定于1851年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舉辦。因為這次世界博覽會的展館夜晚燈光下晶瑩剔透,就像一座水晶宮殿,所以這次博覽會又叫“水晶宮博覽會”,而此次展覽的展館則被稱為“水晶宮”,又稱“玻璃方舟”。展館建筑要求氣勢恢宏且具有臨時性,以致廣泛征稿很久,一直都沒有合適的方案。園藝師約瑟夫.帕克斯頓利用玻璃與鋼鐵結合設計出一個特別的巨大的展館,他曾經為了建造巨大的溫室試驗過玻璃與鋼鐵的強度與耐久力,他計劃用這項技術把展館以植物園溫室和鐵路站棚的方式設計,建筑大部分為鋼鐵鐵結構,玻璃構成外墻及屋面,建筑透明敞亮,空間巨大,在世博會呈現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建筑的靈感來源于王蓮的巨大葉片,園丁約瑟夫.帕克斯將7歲的女兒放在水池中的葉片上,葉片居然十分牢固,于是他才發現王蓮葉片背后的經脈縱橫交錯十分粗壯,負重巨大且十分美觀輕巧。水晶宮的建成讓很多人驚嘆工業革命的偉大成就,認為這個建筑完美無暇。同時也有一些人認為水晶宮是建筑史上的倒退,片面的摒棄了全部的裝飾,讓建筑冰冷而無人性。
二、水晶宮的建筑特征
水晶宮的在當時的時代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壯舉。在空間形態方面,外形是工業生產機械本能的完全體現,簡單的階梯型長方體,還有一個垂直拱頂,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空間大而流暢,使布置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這是工業革命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空間組織形式;在材料方面,全部采用鐵、木和玻璃,拋棄了土、木、磚、石燈傳統建筑材料;在工藝方面,鉚、套和螺釘等連接件、緊固件代替了傳統的磚石砌疊技術,機器制造變成一種風格滲透在建筑領域,人們第一次把建筑當成機器來安裝。由于這種單純安裝預制件的放式相對簡單,所以不但使工期大大縮短,而且節約了成本;在結構方面,摒棄了普遍使用的承重墻的結構體系,而是采用花房式的鐵質梁柱骨架結構,整個建筑全部支柱的截面積只占總建筑面積的1‰,是極大的創新。總的來說水晶宮就是一個創新的爆發地。水晶宮除了整體空間結構十分考究之外,裝飾細節也是經過思考的。歐文•瓊斯對水晶宮幾乎所有的裝飾細節進行了指導,尤其要提起的是水晶宮中使用的顏色。在給結構部件選擇顏色時,歐文•瓊斯使用了“色彩的科學”。當時許多人并不同意他的做法,認為達到的色彩效果并不美觀,但因當時的顏色圖案已經褪去許久,今天也難以判斷。于是只能通過一些留下的文字,體會當時的色彩。“淺藍色是建筑內部垂直金屬制品的主打顏色,人們相信這會增加露天場所的感覺。每根大梁的底部都被漆成了鮮紅色,對著許多展品的屏風也是這個顏色。模制元件使用的是黃色,突出了藍色柱子之間的凹槽部分。總之,它看上去就像一個引人注目的調色板。”
水晶宮的建造,從反面刺激了現代工業設計思想的出現。工業設計的發展出現偏差,盲目的把藝術與技術分離出來,致使工業產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批評反對,而批評反對之后對此現象引發出的理性思考就是工業設計產生與發展的理論源泉。這次世博會較為集中的暴露了科學技術與美學藝術分離后所產生的問題,此后人們為尋求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直接促使了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產生。從另一方面說,水晶宮的建造在美學標準上是失敗的,毫不夸張的說是審美法則上的倒退。鋼鐵和玻璃兩種新材料的創新應用才是其的最大價值。水晶宮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機器制品,表現出了工業生產的機器本性。簡潔大方,放棄多余的裝飾,預示著建筑設計向簡潔性和功能性發展研究的新方向。水晶宮從多個方面突破了傳統觀念,傳統形式美法則在這次的建筑尺度和材料中完全失效,使科學技術成為新建筑新產品的直接來源。可以說水晶宮開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紀元,對近現代建筑學的發展起著深刻的影響和促進作用。
作者:戴安琪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 上一篇:工業廢料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 下一篇:軍訓心得體會大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