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筑設計問題分析

時間:2022-06-14 10:44:23

導語:水利工程建筑設計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工程建筑設計問題分析

水利工程開展的過程中,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建筑設計,這過程中會考慮到保護水利設施以及配套的建筑物等多個組成部分。在開展水利工程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給人藝術上的美感,還要提高整體的安全性。這過程中能夠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實力,給人更多美的享受,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

水利專業是一門跨多個專業的學科,整體的工程一般是由水利工程師來負責的,所以從總體的角度來看,功能性以及耐久性不會出現問題。但有很多水利工程師不了解建筑學的知識缺乏藝術素養,在設計的過程中,只考慮到了,滿足功能的需求,以及安全性,沒有考慮到美觀以及建筑藝術的需要。在設計的過程中,不能滿足環境景觀化的需求,給人留下了粗苯沉重的混凝土鋼筋的形象。

作為建筑學理論的建筑藝術創作設計,建筑師不僅要考慮到工程環境,還要掌握一定的水利專業的知識。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水利建筑越來越多地開始注意視覺效果,很多水利建筑還與旅游景點相結合,成為旅游景觀的一部分。因此,創造條件進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統籌兼顧、綜合治理,實現“以人為本,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新發展戰略,以適應當今社會對水利發展的要求,高質量地進行水利工程建筑設計已勢在必行。

1.總平面設計。在水利建筑總平面設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考慮到主體的建筑物以及其他的配套設施,做好總平面的布局。主體的建筑有閘壩泵站等等,而配套的建筑,包括了生活,用房一些活動,場地管理,用房等等。我們以泵為例子需要配備泵房配電房,和職工的宿舍辦公樓,食堂,等一些附屬的建筑物也要考慮在內。傳統的設計模式來看,只針對主體的水利工程位置圖進行建設,沒有考慮到配套的建筑物也沒有做好環境的規劃。這過程中建筑布局不夠合理,缺少環境的規劃,整張設計圖中有很多位置,沒有設計的內容,出現了空白的部位,沒有合理的使用,這些建筑物,在設計的過程中出現了盲目性的情況。我們調整了過去老的設計模式,詳細規劃和建筑環境設計環節,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邊緣或離城市較遠,常與風景區結合等特點,水利建筑的總平面設計不僅要滿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區布局合理,內部交通流線簡潔、順暢、有序,建筑物之間聯系方便,減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間的交叉干擾,而且應注重環境設計,考慮設計綠化、休息空間.職工體育運動場地等,豐富整體空間造型。同時各個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種布置方式,各有其優點,具體采用哪一種布置方式,則應因地制宜,根據具體環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強調環境。2.建筑平面設計。和總平面設計工作相似,在水利工程建筑物設計的過程中,要滿足水工,水機,電器等多個專業的要求進行專業的設備布置。水工專業要和建筑專業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水工建筑物的設計。建筑專業主要是針對其中的位置,布局和交通進行設計,建筑物要考慮到防火性,使用的安全性使用的尺度,以及交通等多個方面,要滿足使用的要求,也要符合相關的規范。設計人員應該發揮自己的主動性,針對建筑空間進行合理的使用。在水工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一般都是根據水工設計規范來進行的,既能夠滿足相關的設備安裝需求,也能夠滿足水力條件。要和建筑專業配合在一起,在多次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協調。幾年來,從多項工程的設計中我們體會到,水工結構與建筑藝術的配合過程,是一種磨合和相互適應、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過程。水工設計不僅為水利建筑藝術化創作設計提供了技術保障,更是為營造新型的景觀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水工與建筑設計巧妙結合,可達到減少投資,優化設計,美化環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藝術創作設計,樹立創新意識,對設計思想的發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膽探索,勇于嘗試,才能創造出一流品質的現代化水利工程。3.建筑造型設計。建筑造型的設計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獷豪放,不拘一格,或溫文爾雅,小家碧玉;或強調現代高科技韻味,或注重歷史文脈,運用符號、象征等手法表現一種文化底蘊。

總之不同的建筑物,不同的樓房設計出來都有獨特的性格,要能夠和周圍的環境相互協調。不能在設計的過程中單憑想象或者是追求某些時尚,除此之外,在同一個整體之下,設計出來的建筑物也會因為體量的不同,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而這些差異又存在著統一,如:泵房一般平面為簡單的矩型,高度較高,體量較大,這是它的體量本身所表現出來的性格就是大度豪邁。對于這類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樣有什么大的形體上的組合、對比關系,設計中要注意“粗中有細”要盡可能的利用本身的體量,可以從墻面柱子的設計,開窗方式等多個方面入手細化其中的細節,減少單調性。例如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把配電房泵房放置在一起,進行統一的組合,這樣能夠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作者:王維廷 李建軍 單位:黑龍江省嘉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