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農村建筑節能經驗借鑒
時間:2022-04-10 04:59:58
導語:成都農村建筑節能經驗借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將農村建筑節能工作融入城市發展背景,體現行政為民理念,立足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
(1)這其中就有從“過度集中”到“聚散相宜”,即改變過度集中的方式,并將這一理念融入新農村建設中。成都在新農村建設方式上不是簡單地把城市小區克隆到農村,而是農村聚居點在選址、布局、農房設計、環境營造等方面都科學考慮;特別是在農村節能方面,根據農村城鎮化的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農村節能標準,同時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上進行了前瞻性設計。這些措施有力地解決了農村建筑環境惡劣、室內空氣質量較差等問題,從根本上改善了民生。值得指出的是,通過近年來新農村建設的實踐,已充分認識到必須緊緊圍繞“改善民生”這個中心來開展農村建筑節能工作,才能健康快速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進程。(2)結合災后重建,提升農村建筑質量,改善人居環境農村地區是成都市災后重建的重點區域,農村建筑重建需要有合理的模式,而“安全、經濟、實用、節地、節能、特色”應作為農房建設的基本要求。同時,農村建筑重建也是一次提升農村面貌、改善人居環境、發展起跳的重大機遇。成都市堅持科學規劃、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分類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堅持8個結合(與連片扶貧開發相結合、與土地整理相結合、與各類移民搬遷相結合、與交通、水利等重點工程建設相結合、與城鎮和開發區建設相結合、與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相結合、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與提高人居質量結合),整合疊加相關政策和項目資金,以片帶面來提高農村建設的整體水平。其次,積極開展了住房重建、基礎配套、風貌整治、溝渠清淤、庭院清理、垃圾清運和改水、改圈、改廚、改廁等環境建設治理工作,有力促進了災后重建進程,為提升科學重建水平,加速推進城鄉統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了堅實基礎。再次,成都在災后重建規劃中,農村城鄉統籌規劃編制更加細化,全面融入節能設計理念,將農村建筑性能提高到新的水平。此外,通過人居環境治理,達到基礎、公共配套進一步完善,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使災后重建村莊生態良好、環境宜人、村容整潔、特色突出、生活舒適,充滿活力。(3)以技術導則、標準圖集為基礎,推廣標準戶型、先進做法,擴大受益群體首先,按照因地制宜、務實創新的指導思想,成都制定了一系列適用于本市、覆蓋城鄉的技術標準,作為指導城鄉規劃、建設與管理以及農村建筑節能的地方性技術文件,包括《成都建筑節能管理規定》、《成都市小城鎮規劃建設技術導則(試行)》、《成都市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技術導則(實行)》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支持下,成都市墻材革新建筑節能辦公室已啟動了《成都地區農村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編制工作。其次,成都市墻材革新建筑節能辦公室聯合相關專家參考成都城鄉一體化典型案例中的“紅砂村”、“幸福梅林”等,提出了新農村建設方案,特別是編制了農村節能建筑的標準圖集,設計了標準戶型,為之后的農村建筑節能工作開展提供了參考。此外,為推進成都的農村建筑節能,成都市政府聯合相關院校及科研單位針對農村建筑圍護結構改善等開展了一系列課題研究,取得了具有國內領先的成果,這些研究項目為成都的農村節能工作提供了理論支持。以上技術規程、建設方案、研究成果在推廣應用過程中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使廣大農村居民得到受益。(4)加強自保溫新型墻體材料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試點示范在2005年3月前,成都市完成了對全市行政區域內尚存的309家粘土磚廠的全部關閉,成為全國第一個成功關閉行政區域內全部粘土磚廠的省會城市,全面實現了禁止生產和使用粘土磚的目標,同時為自保溫砌塊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在“十一五”期間,完成了成都市“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建筑節能重大專項《自保溫隔熱圍護結構系統和新型墻材的關鍵技術開發研究與示范》課題,研究開發了燒結自保溫磚(砌塊)等產品技術體系,并編制《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自保溫系統應用技術規程》、《燒結自保溫磚和砌塊墻體保溫系統技術規程》、《燒結自保溫復合磚和砌塊墻體保溫系統技術規程》等應用技術規程及標準設計圖集和工法。其次,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開展自保溫新型墻體材料應用試點示范,有步驟地在成都市新農村建設中大力推廣節能建筑,努力探索農村建設中推廣節能建筑的“成都模式”。組織申報的郫縣安德鎮泉水村2號點新農村社區示范點和邛崍市油榨鄉馬巖村居民聚集點農村建筑節能示范項目,被列入中國政府與聯合國“節能磚與農村節能建筑市場轉化”9+2示范項目以及成都市農村節能建筑示范項目。目前這兩個項目均已開始實施,邛崍市油榨鄉馬巖村居民聚集點近期已完工入住。成都市將通過試點示范進一步總結經驗,鼓勵支持和廣泛開展自保溫新型墻材節能建筑在農村的推廣應用,通過示范帶動,整體提高,城鄉一體,推動成都全域發展。
2.根據成都快速城鎮化進程采取不同的農村建筑節能對策
2012年10月,成都《關于促進全域成都“三圈一體”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圈層發展定位,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健全融合發展機制。其中,一圈層包括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和成都高新區,二圈層包括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縣和郫縣,三圈層包括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金堂縣、大邑縣、蒲江縣和新津縣。三圈一體戰略著力解決市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統籌謀劃和推進資源要素配置、公共設施建設和生產力布局調整,明晰三大圈層的功能定位,實現借位發展、協調發展、一體發展,實現市域經濟雁群聯動齊飛。其次,優化核心區域,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化”升級,推動城市形態向“高層次”轉型,推進第一圈層“頭雁高飛”:打造主體區域,擔當其先進制造業主要承載區的發展定位;推進第二圈層“中雁競飛”:做強腹地區域,全面興起“三化互動”;推動第三圈層“尾雁快飛”。目前三個圈層的社會經濟建設差異還比較大,特別是三個圈層中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差巨大。(1)一圈層借鑒城市建筑的節能路線,形成適宜的節能技術應用體系一圈層區域中的農村在城市化進程特別是城鄉統籌建設中,基本實現城市化,已無傳統農村。該圈層農民的生活生產方式、用能習慣、建筑能耗也都與城市居民相同。由于一圈層已經不存在傳統農村建筑,所以該圈層農村建筑的節能模式可以借鑒城市建筑的節能路線,主要從建筑規劃設計、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利用、終端用戶用能效率幾個方面考慮。對于該圈層建筑,根據《成都市“十二五”節能專項規劃提綱》,“十一五”期間成都市積極貫徹落實《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和相關技術政策,在新建、改建、擴建民用和公共建筑中全面推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取各種措施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基本形成了較完整的建筑節能技術推廣應用體系,并具有地區適宜性。(2)二圈層在統籌統建的背景下實現農村建筑節能標準化設計和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的普及二圈層區域中的農村在城鄉統籌中由政府統籌統建,農民住宅基本為政府統一修建的安置小區,土地也是進行統一管理,農民生活方式、用能習慣接近城市居民,建筑能耗不及城市住宅建筑。因為二圈層農村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做到了統規統建,農民由政府統一規劃修建住宅小區集中居住。根據這一特點,成都將該地區農村建筑節能的重點放在了農村建筑節能設計地方標準的制定、農村節能建筑標準圖集的編制、標準戶型設計、新型墻體材料推廣應用、商品能源與新能源結合利用等方面。其中,節能設計標準、圖集為農村建筑標準化設計提供了依據,這樣可以在農村傳統建筑的基礎上大大減少建筑的體形系數,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在墻體材料方面,成都市在新農村建設中大力推廣新型墻體材料的應用,主導建筑體系以磚混結構為主,輔以框架體系。此外,根據資源和環境條件進行有針對性的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足部分再輔以商品能源供給。(3)三圈層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優勢,以試點示范為引導,將規劃布局和自建相融合三圈層區域中的農村還處于傳統農村形式,農民大多分散居住;住宅一般為農民自建房,居住舒適性低,建筑單位能耗不高。三圈層農村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經濟也相對落后,其農村還停留在傳統階段,舒適性極低,是重點與難點所在。對于該圈層農村建筑,成都市一方面采用規劃布局、試點示范和農民自建相結合的形式,并在這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經濟補助;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能源的基礎上,積極扶持農村地區對新能源應用,包括成都在一些有條件的農村修建沼氣池、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等,以此來彌補在提高生活品質過程中對能源需求的增長。
3.以示范工程為抓手,攻堅克難,探索成都農村建筑節能之路
(1)示范工程概況及代表性隨著農村建筑節能工作在成都的推進和深入,成都市政府開展了系列農村建筑節能示范工程項目。其中,邛崍市油榨鄉馬巖村農民集中居住聚集點項目是全國首批30個“中國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開展節能磚與農村節能建筑市場轉化項目”之一,同時也是成都市建委于2012年5月25日正式批復的自保溫磚與農村建筑節能示范項目。油榨鄉馬巖村農民集中居住聚集點項目由聯合國專項資金、成都市級墻改基金和邛崍市級墻改基金補助實施,邛崍市城鄉建設和城市管理局進行施工。目前,項目節能分項工程已經全部完工,部分居民已經裝修完成并搬入居住。該項目旨在降低中國農村制磚行業、民用/商業建筑行業溫室氣體排放,克服長期以來妨礙節能磚和節能建筑在中國農村推廣和應用的障礙(政策、技術、信息和金融方面),擴大其在中國農村推廣和應用的力度和范圍,以取得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為提高中國農村節能減排能力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貢獻。(2)示范工程采用了系列經濟適用的節能技術該項目建筑總面積19800m2,主要的節能技術包括:(a)該建筑的外墻采用280mm的承重磚墻,砌筑材料為240mm×240mm×115mm的燒結自保溫多孔磚,9排45個條形孔。對外墻的傳熱系數進行測量,結果為1.267W/(m2•℃),并對圈梁、柱、墻角可能形成熱橋的位置采用40mm的保溫砂漿。內墻采用280mm的磚墻,砌筑材料為240mm×115mm×90mm頁巖燒結多孔磚,3排20個圓形孔。外墻的低傳熱系數可以有很好的隔熱作用,另一方面,內外墻的280mm的結構具有很好的熱惰性,室內的溫度波動較小。(b)屋頂采用40mm的擠塑聚苯板作為屋頂的保溫層材料,屋頂的傳熱系數達到0.67W/(m2•K),同時采用坡屋頂,在頂層設置樓板隔熱層,可以有很好的隔熱保溫效果。(c)整體建筑的墻體的窗墻比較小,增加了整個建筑墻體的保溫性能,同時采用雙層中空5+9+5的保溫玻璃,同時注意增加門窗的封閉性能,門洞入口處采用了保溫措施以防止冬季冷風滲透。(d)為了減少農村的單體建筑體形系數大的缺點,采用多個農村住宅建筑多拼形式,既節省了建筑材料又減少外墻的面積。(3)示范工程人居環境大為改善,居住舒適度提高,成為美麗新農村典范為了準確掌握該示范工程的熱工性能和室內環境狀況,成都墻材革新建筑節能辦公室聯合四川大學對該聚集點節能住宅進行了現場測試分析。經測試發現,該節能住宅外墻、屋面、門戶、窗戶均滿足《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T50824-2013)和《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10)的要求。同時,還對農村示范建筑室內熱環境進行了測評,室外空氣平均溫度為29.43℃,最高溫度接近40℃,而室內空氣溫度的平均溫度為26.23℃。這表明農戶的居住環境已大大改善。此外,測試人員選擇了一座和示范建筑朝向相近的農村自建住宅進行對比測試,農民自建住宅的室內的平均溫度為28.5℃,示范住宅室內溫度為26.23℃,平均溫差達到2.3℃,最高溫差達到5℃。說明示范節能住宅的的改善效果,更適宜居住。(4)促進成都農村節能工作技術路線日漸清晰該示范工程所取得的成功證明了成都市農村建筑節能的技術路線正確性。在成都所處的氣候條件下,與采用高效冷熱源設備來調控室內環境相比,提高建筑本體的熱工性能顯得更為基礎和重要。首先,農村建筑需要進行節能設計,包括選擇合理的體形系數、窗墻比等;其次,外墻采用燒結自保溫多孔磚,屋頂采用保溫層,對梁、柱及墻角處使用保溫砂漿可顯著提高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再次,增強門窗的密閉性可進一步減少室內環境所受到的擾動,提高舒適性。此外,政府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不可或缺,通過示范先行來有效地推動節能技術在成都農村地區的應用,提升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降耗節能、節約資源的意識,逐步改變傳統觀念,樹立節能新理念。
二、成都農村節能工作的經驗與體會
通過長期的工作實踐,成都市農村建筑節能工作已取得以下的經驗:(1)農村建筑節能要改善民生,提高農村建筑宜居性,具有節能前瞻性。通過對示范建筑的圍護結構的保溫性合理設置,室內空氣的平均溫度為26.23℃,示范建筑內部環境大大改善,宜居性較好。即使農戶的居住條件要進一步改善,若使用空調采暖設備,其能耗也會比普通建筑大大降低,具有節能的前瞻性。(2)政府補貼,項目支持,減少農村經濟壓力,促進農村節能工作的開展。邛崍示范建筑以“中國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開展節能磚與農村節能建筑市場轉化項目”為契機,成都市級墻改基金和邛崍市級墻改基金補貼支持,使得農戶支付的單位造價還要明顯低于農村自建房,減少農戶經濟壓力,保證了該示范工程的順利進行,邛崍市油炸鄉的農村建筑節能示范項目受到農戶的一致好評。(3)以點帶面,示范工程先行,推動農村建筑節能工作的進行。推進節能建筑工程的實施,將有效發揮出示范戶的宣傳和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擴大宣傳效果。農戶的親身感受與體會,自發的介紹與推薦,將吸引更多的農戶自愿接受和要求使用節能磚。以此帶動項目示范點周邊區縣節能磚的推廣和應用,從而促進全市節能磚農村市場的快速發展。項目有效地推動了節能磚在邛崍市農村地區的示范應用,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降耗節能、節約資源的意識,逐步改變傳統觀念,樹立節能新理念;示范帶動了節能磚的應用,推進了農村節能建筑的建設與節能減排工作的落實,為培育農村節能建筑市場,促進建筑節能新型產業經濟發展發揮出重要作用。(4)項目實施階段,各相關單位應齊心協力,保證工程順利實施。市建管局要做好技術指導與服務工作,在施工過程中監督建設、勘測、設計、施工、監理等相關責任主體嚴格按規范標準實施,確保工程質量、施工安全;積極對上爭取資金,確保項目增量成本資金按計劃到位。油榨鄉政府作為項目實施的主體單位,應做好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協調工作,按照項目的要求做好合格節能材料供應商的確定工作,收集整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文件資料,隨時做好迎檢工作。(5)通過積極宣傳帶動農村建筑節能工作。首先,市建管局牽頭做好對各部門、鎮鄉的宣傳工作,使相關單位統一思想,齊心協力、步調一致地開展工作。同時,積極對上確保項目立項、資金支持。其次,應通過報紙、電視等媒體來加大農村建筑節能的宣傳力度,特別是油榨鄉政府應牽頭對群眾做好宣傳工作,讓周圍群眾認識到項目實施的目的和意義,爭取群眾的積極支持。此外,協調相關單位做好工程開工的前期拆遷、勘察、設計、場平、招標、項目報批等前期基礎工作。
三、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建筑節能的思考
在分析當前夏熱冬冷地區農村建筑發展的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建筑節能的引導方向和已經取得的良好經驗,提出以下建議來促進農村建筑節能工作的穩步發展。
1.認清夏熱冬冷地區農村建筑節能發展特點
首先,夏熱冬冷地區的農村建筑節能不能片面地用節能量來衡量,該地區農村建筑節能的首要目標是改善建筑熱環境質量和室內空氣品質,農村建筑節能的目的是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在推進農村建筑節能工作時,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思想上認識到夏熱地區農村建筑節能的首要目的和發展目標。其次,認清農村建筑節能和城鎮建筑節能的差距,農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合理利用農村地區的資源,必須根據農村的土地、資源、環境特點和由農民生產與生活方式決定的居住模式之特點,來規劃、發展相適應的農村生活用能系統,實現農村的建筑節能,絕不能套用城鎮建設的發展模式去建設新農村。這樣既可以有效減少我國的能源負擔而且避免重蹈城市建筑節能的覆轍。
2.完善夏熱冬冷地區農村建筑節能技術法規標準
針對我國節能環保住宅立法方面存在的問題,同時參照國外一些成功的立法經驗和先進的法律制度,建議在以下兩個方面完善節能環保住宅法律法規體系:(1)各地方應頒布配套性法規及規章。夏熱冬冷地區應該針對各農村地區的不同特點和需要,依照國家《節約能源法》和《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制定緊密結合本地區實際的建筑節能、綠色環保住宅的法規制度,指導當地農村地區的建筑節能工作,使農村建筑節能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規范化的軌道。政策法規應從技術標準、推廣辦法等多方面來規范政府、開發商以及消費者的行為。特別的,應將農村節能建筑納入到地方配套法規的效力內。(2)加大相關法規的執行力度。各級建設主管部門應嚴格依法辦事,對違反節能建筑相關法規規定的各種行為進行嚴格管理和糾正,切實落實各項法律法規的處罰措施,保證執法的嚴肅性和公正性,從而在建設事業全系統、建筑節能全過程、責任主體等各方面養成依法管理、依法從業、嚴格執法、不打折扣的良好風氣,推進農村建筑節能工作的順利開展。
3.促進農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緩解城鎮化進程的能耗壓力
首先,充分認識加快農村地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快改善農村民房、農村中小學、農村衛生院等公共建筑設施,保障與改善民生,同時可以帶動農村地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擴大內需與調整結構。其次,因地制宜,確定農村地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的重點領域,要結合當地自然資源條件、客觀實際需要、經濟社會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確定推廣應用重點。另一方面,實施農村地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示范推廣,為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地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實行以縣(含縣級市區)為單位整體推進,并先行示范,分期啟動,分批實施。此外,實施財政扶持政策和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示范推廣管理工作。加大市縣區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扶持力度,予以適當資金支持。仿效墻體基金政策,節能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將抵扣今后補助資金。對示范效果好的地區,下一年度將予優先支持。同時,各地要切實履行職責,財政、節能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密切配合、統籌安排,扎扎實實地做好項目建設,確保示范工作順利實施,達到預期效果。
4.配套政策和相應經濟激勵措施促進農村建筑節能的發展
首先,實行農村新建節能建筑財政補貼政策,利用墻改基金補貼促進農村地區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鼓勵農村新建節能建筑,減免部分稅收,并利用國家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組織部分農村建設節能建筑或農村既有建筑的改造的相關工程,“以點帶面”促進農村建筑節能的發展。其次,提高對農村節能技術研究的財政補貼,制定促進農村新型建筑節能材料的推廣的配套政策,扶持新型農村節能建筑材料、產品產業化,制定農村節能建材的準入門檻,保證農村節能建材市場運作的規范性。此外,重點扶持一批農村節能建筑的研發、制造企業、設計院所、科研機構對農村節能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為農村建筑節能的發展提供技術基礎。
5.提升農戶對農村建筑節能長遠效應的認識,政策走向應逐步由補貼型向鼓勵型轉變
在推行農村建筑節能工作的過程中,財政補貼政策驅動了農村建筑節能示范試點工程建設和新材料、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但另一方面,還應加強宣傳力度,普及節能知識,增強廣大農村居民的節能意識,讓其充分認識到農村建筑節能將使農戶自身長期受益,在提高生活舒適水平的同時還能降低經濟支出。通過這一努力,讓廣大農村居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我國農村建筑節能推進事業中,使農村建筑節能變成農村居民自發的行為。相應地,政府經濟補貼和刺激的力度可以逐步下降,相關配套政策將逐步轉向“鼓勵型”,為農村建筑節能提供良好的實施環境。
作者:程山工作單位:成都市墻材革新建筑節能辦公室
- 上一篇:居住建筑應用節能技術思考
- 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