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及施工技術研究

時間:2022-12-12 11:00:40

導語: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及施工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及施工技術研究

摘要:地下室混凝土工程的防水抗滲性能直接影響著地下室的正常使用,結構安全以及服務期限。本文以建筑防水的相關理論為依托,從原材料、防水工程設計及施工質量控制等多個方面,對地下室防水技術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改善混凝土的流動性和抗滲性能,加強施工全面質量管理能夠保障地下室滿足防水抗滲要求。

關鍵詞:地下室防水;原材料;施工關鍵技術

1前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為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建筑形式和建筑高度都有了新的變化,地下工程也成了城市建筑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地下工程施工相對困難,施工量也較大,由此對地下工程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地下室的防水工程是影響地下工程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裂縫問題是混凝土硬化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很容易導致防水工程不達標,進而引發滲水漏水問題。并且地下室工程埋置一般較深,如果發生滲水漏水,處理起來較為困難,由此應在施工過程中加強防水工程質量控制。

2地下室漏水原因及分析

2.1地下室滲漏水部位和形式。地下室漏水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四種:涌水、滲漏、波動滲漏及構造性漏水。其中涌水的表現為漏水部位產生像泉水一樣的涌出現象;滲漏則是結構混凝土表面或很多方面滲透出水漬;波動滲漏是受地表下的水壓力的影響,水位高時會發生滲漏,水位低時滲漏則會消失;構造性漏水是由于選用的材料不當,或施工質量較低等原因,導致的后澆帶、施工縫等發生的局部漏水[1]。此外地下室管道周邊也是發生滲漏概率較高的地方。2.2混凝土結構剛性自防水失效。地下室結構由于所處的環境和上部建筑不同,由此混凝土澆筑應根據地下室結構所面臨的浸水環境,選擇相應的混凝土材料,以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和密實性。但該技術在實際應用時還存在以下不足。(1)施工質量缺陷:如混凝土澆筑時振搗不實、施工出現停滯、施工縫處理不妥當、與舊混凝土接搓未按照施工縫作業等原因,從而導致混凝土局部松散,進而發生滲漏問題。(2)排水方案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地下水過早的進入混凝土結構,從而使得結構破壞。如:地下室施工過程中出現斷電問題,則會影響排水設施施工,如果此時地下水降水深度不足,則地下水將會涌入尚未凝固的混凝土中,導致混凝土失效。2.3柔性防水層的破壞原因的分析。一方面是由于防水層材料選用不當所致,如材料質量不達標,施工厚度不足等;另一方面則是設計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地下室底板工程,如果采用點粘法或空鋪法,則地下室墊層與柔性防水層將存在縫隙,無法密閉,從而為滲漏水提供了通路。此外外防外貼法施工法能較好地促進結構混凝土和柔性防水層的結合,但當地下室出現下沉或進行回填施工時,很容易造成保護層變形或斷裂,從而破壞了防水層[2]。

3地下室防水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地下室防水施工在結合水文地質、地下管線等工程實際的基礎上,既要堅持“放、排、堵”等施工理念,又要嚴格選材、科學設計、準確施工,這樣才能保證地下室工程的防水抗滲能力。3.1防水材料控制。常用的防水材料有兩種: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目前防水卷材以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應用最廣,防水涂料多選用耐腐蝕、環保、可自動修復的。但由于市場上材料生產商較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在材料選用時,除了綜合考慮生產能力、性價比及信譽等因素,還要加強防水材料監督與檢測。(1)對比國內外設計理念,不斷完善、更新工程建設標準,通過多角度分析,盡快促使防水工程質量滿足標準化要求。(2)監理人員既要仔細校核混凝土的抗滲等級及施工配合比,又要實時跟進施工進度,不定期核實混凝土的性能,確保基層工作順利完成。(3)一般來說,防水卷的中間部位更能反映材料性能,檢測時要真實、客觀,確保材料滿足生產標準。并且為了確保材料功能的發揮,要對施工工序進行嚴格控制。3.2優化剛性防水混凝土質量。部分高層建筑地下室,受綠化、消防通道的影響,埋置深度較大,由此距離地下水更近,對混凝土的防水抗滲性能要求更高。在地下室內部結構中,往往對混凝土結構的厚度有著嚴格要求,較厚的混凝土結構有著較好的抗滲性、安全性。隨著科技的進步,為了更好地提高混凝土抗滲性,減少能耗,還需要對剛性防水混凝土質量進行優化。其中保證原材料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重點,具體措施為:正確選擇水泥型號進行配置,根據水泥的物理化學特性,縮水性能等,為地下室結構選擇合理的配置。3.3加強地下室結構防水設計。隨著防水產品的多元化,給設計者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設計師需要在充分了解建筑結構和防水的特點的前提下,進行分部設計,以此滿足系統兼容性、規范化的要求,并最大限度地發揮防水材料的性能。具體來說,在設計之初需要根據項目環境,明確水位、地質、氣溫等情況,然后結合工期和成本,設計出不同的方案,通過對方案的斟酌比較,來提高方案的科學性。主體結構方面,容易發生滲漏現象的部位主要是地下室底板和側墻,相對而言,底板滲漏的維修資金和注意事項都較多,側墻滲漏容易使內部裝修損壞,因此設計時一方面要設計合適的保護層、底板厚度,提高結構的耐久性;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防水卷材的特性和適用范圍,避免套用節點構造設計,確保節點的防水性能[3]。3.4做好地下室細部防水抗滲設計。3.4.1施工縫。受施工技術、施工組織等因素的影響,當混凝土澆筑無法整體連續完成時,需在合適的位置設置施工縫。常見的施工縫有兩種:水平施工縫和垂直施工縫,在具體設計施工中,通常為平縫,但由于存在橡膠膨脹帶易變形、對接處粘連不緊實等缺點,很容易發生地下水泄露,因此目前在其基礎上設計出了企口縫、凸縫等新范式,設計原理都相似,只是結構不同,有效地提升了防水率。3.4.2后澆帶。常用的后澆帶有溫度后澆帶和沉降后澆帶兩種。前者能有效地降低裂縫概率;后者主要應用于沉降有差別、結構重量懸殊的情況,作業時間較長。但后澆帶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后澆帶二次加固后,周邊鋼筋無法分割,容易積累污垢,進而造成地下水滲入。因此研究者設計出了跳倉法,該技術的原理是利用混凝土初凝時期內部的應力釋放出“抗與放”的特性,通過對結構分割成許多小塊,進行逐塊施工,接縫處按照施工縫的需求處理。該技術不僅可以保證施工質量,降低溫度對混凝土裂縫的影響,而且可以減少溫度后澆帶的設置。3.4.3穿墻套管。建筑設備大多安放在地下室內,因此地下室內部管線數量較多,并且為了保證管道暢通,大多地下室內外部管線是通過鋼管套進行聯結,然后預埋在混凝土中,并設置止水環。在這一過程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對止水環的厚度、高度等特性進行嚴格要求,對于空隙部位要選用恰當的材料進行堵漏密封。

4地下室結構施工時防水質量控制

4.1施工縫質量控制。對于施工縫可用不銹鋼釘固定橡膠帶,使之與混凝土連接,然后再在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粘貼聚乙烯泡沫板,最后再對另一側混凝土進行澆筑。當結構沉降滿足要求時,就可以進行沉降縫密閉施工。此時需要首先去除伸縮縫中的泡沫板,以及兩側較為松散的混凝土。然后去除縫隙內的雜物并清洗干凈,涂刷一定的水泥漿液,最后進行澆筑、振搗[4]。4.2防水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在拌制和運輸過程中,既要保證水泥、砂、石、水等材料按配合比用量,又要確保攪拌時間,施工過程中應定期測定混凝土坍落度。此外應混凝土運輸距離應盡量縮短,以防止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產生離析現象。為了保證澆筑質量,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澆筑前一方面應制定合理的施工計劃,對于施工中的沉降縫、伸縮縫的設留,要嚴格依據設計圖紙;另一方面監理單位要做好施工部門資料的檢查,并全程監督澆筑過程,確保符合施工要求。(2)對于澆筑完成后出現的泌水、裂縫等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如用真空吸水、海綿吸水來解決泌水現象;對混凝土表面進行再次打磨,并做好保溫保濕,來處理裂縫問題。4.3防水材料施工質量控制。首先要加強防水材料質量控制。對于進入現場的防水材料,不但要具備出廠合格證和型式檢驗報告,還要具備現場復檢報告。并且進場后的防水材料必須堆放在干燥通風的室內,采用防雨、防曬布進行遮蓋。其次要加強施工工序質量管理。如防水卷材的鋪貼,既要按照順序依次鋪貼,并均勻的涂刷黏結劑,又要注意拐角、節點等位置的施工質量,避免結構縫隙的出現。最后防水層施工結束后,要進行質量檢驗,通過后要對防水層采取保護措施,避免后續施工對其進行破壞。

5結語

總的來說,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是一項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工程技術科學,對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生產、生活質量,改善人居環境,發揮重要作用。為了確保防水工程質量,需要做好防水材料選用、防水工程設計、施工技術、后期管理等各個方面的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建筑物免受水侵襲,為建筑整體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鐵山.地下室防水工程滲漏問題產生原因以及防治對策[J].低碳世界,2017(1).

[2]游良興.對于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的探討[J].江西建材,2017(15).

[3]張勇.關于提升建筑防水工程標準的思考[J].中國建筑防水,2017(9).

[4]邱國富.地下室防水施工關鍵技術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7(10).

作者:高順來 單位:福建省民建人防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