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論文:日本教科書問題的深層思考3

時間:2022-08-13 08:59:00

導語:本科畢業論文:日本教科書問題的深層思考3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科畢業論文:日本教科書問題的深層思考3

三、扶桑社歷史教科書的體系

藤岡信勝在批評戰后日本歷史教育的時候曾經說:日本中學的歷史教科書,是集中了世界上一切反日的資料而對日本進行驚人的顛倒黑白的描繪的產物。(21)他在1996年11月26日在東京大學教育學部學生研討會上還提出:“教科書的目的是把下一代日本人培養成日本國民,日本的年輕人不應當以日本為恥辱。培養民族主義意識是國家教育的最基本的義務。所以不能讓與日本的國家目的相反的教科書流行。對教科書的審查關系國家的尊嚴,所以必須堅持。(22)

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在成立之際發表的宣言中也說:“我們編寫的教科書,是要把日本國與日本人的形象與品格均衡地展示在世界歷史的視野中。我們的祖先們奮斗不息、努力追求,經歷失敗與痛苦,那就是我們日本人。我們的書不僅要在學校的教室中使用,而且要成為父母們向孩子講授歷史故事的教科書。”(23)

上面的表述向人們說明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所謂的新歷史教科書,是立足于對戰后日本的歷史教育進行全面反撲的基點上,所以是根本體系的問題,不僅僅是對侵略戰爭責任的否認和對侵略戰爭的歷史事實的歪曲。

首先,該教科書在前言中一開始就說:“所謂學習歷史,并不是像人們一般認為的是了解過去的歷史事實。其實學習歷史是為了了解過去的人是如何思考的”。在該教科書的送審本上,竟公然地寫道“歷史不是科學”,而是“故事”,強調不能以今天的標準評價過去的不公和不正。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為了夸大日本歷史的悠久和獨立性,這本教科書大量地隨意使用毫無根據的神話傳說,狂熱地宣揚“皇國史觀”和“神之國”的觀念,同時,對于許多必須加以批判的歷史問題,作者則以“了解過去的人是如何思考的”為名,進行所謂“客觀”的描述,故意不予以評論。這樣做的結果是把教科書完全建立在歷史唯心主義的理論基礎上。

其次,這本教科書全文刊載了天皇的“教育勅語”。人所共知,明治天皇的“教育勅語”是與日本走軍國主義道路緊密結合著的,是日本戰爭時期的重要的代表事物。所以在日本戰敗后消滅日本軍國主義思潮時,天皇的“教育勅語”是首先從教科書中被刪除的內容。戰后50多年的歷史教科書,也都沒有公然地全文刊載“教育勅語”的。對天皇“教育勅語”的態度,實際就是對日本軍國主義認識水平的標志。而扶桑社教科書不僅全文刊載天皇的“教育勅語”,并且在書中介紹說:“(教育勅語)教育日本國民作為近代國家的國民,應孝敬父母,必要時為國捐軀。所以一直到1945年,學校的課本一直是刊載(教育勅語)的。”(24)這樣的介紹根本沒有說明“教育勅語”與戰爭的關系,相反,卻給讀者一個肯定“教育勅語”的印象,從而也就表明了作者肯定軍國主義和肯定侵略戰爭的態度。

第三,在這本教科書中,對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毫無自省的意思,相反,竭力說明戰爭的合理。如“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是在東北中國人的排日運動強化,關東軍北有蘇聯的威脅,南有國民黨的壓力的情況下發生的;(25)“日中沖突”(盧溝橋事變)則是因為不知什么人向根據條約駐守在北京郊外的日本軍隊開槍引起來的;(26)“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是日本在ABCD包圍圈的經濟封鎖下不向美國屈服的選擇,(27)等等。這些認識,與戰后一貫拒不承認戰爭責任和戰爭罪行的頑固的軍國主義分子的論調是完全一致的,依然是所謂的“解放亞洲”理論。這就是“大東亞戰爭肯定論”和“大東亞戰爭史觀”的在教科書上面的具體表現。

上述三個問題,可以說概括了扶桑社歷史教科書的基本的體系。也就是說,這是一本站在歷史唯心主義的立場上,鼓吹軍國主義,鼓吹戰爭的教科書,是日本歷史上“大亞細亞主義”和“超國家主義”的回潮。這種體系的教科書的出籠,是對日本戰后教育制度的反動,是向戰前教科書體系的回歸。所以有識之士認識到,這本教科書的危險性在于其走向戰爭的體系。

我們之所以特別指出該教科書體系的問題,是因為迄今為止的許多對該教科書的批判,大多注重從該書中尋找篡改歷史,歪曲事實的地方有多少處。當然,這本書中掩蓋真相,歪曲事實的地方比比皆是,從數量上是無法統計的。即使選取大的方面,也有相當的數量,對這些謬論的批判也是必要的。但是,新編歷史教科書的實質問題決不僅僅是單純地否認侵略歷史事實,而我們批評新編歷史教科書,也不能僅僅指出其中若干處與歷史事實不符的地方,決不能選擇一些具體問題加以批判就可以了。

必須看到,教科書問題反映出的是日本的政治與社會走向的趨勢,所以在這一問題出現后,不僅引起中國、韓國以及亞洲各國的批評,而且也在日本的思想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也引起很大的震動,構成日本戰后教育思想史上重要的一頁。教科書問題的出現暴露出在冷戰結束后,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的背景下,日本社會面對國際化的挑戰種種反應。如何在新的國際環境下針對日本的年青一代進行歷史社會教育,歷史觀教育的問題,是日本社會將走向什么方向上的重大問題。應當說,日本社會對于教科書中的許多具體問題的表述,其實是有許多不同認識的,贊成扶桑社教科書在某些問題上的意見的人也不少。但是為什么采用率那么低?就是因為這本書的危險的體系。

以研究南京大屠殺問題而聞名的日本學者笠原十九司在剛剛出版的專著-《南京事件與日本人》中指出::教科書問題有兩個側面,一是對現行教科書的攻擊,特別是對侵略、加害記述的攻擊,一是對日本歷史教育的修正。正是為了實現后一目的,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才在日本展開了對教科書的攻擊的國民運動。(28)

如果僅僅滿足于選擇具體問題進行批判,而忽略教科書的體系,不注意從這本教科書與戰前、戰后教科書體系的對比上思考問題,就等于容忍了新編歷史教科書的體系,就有被導入解放亞洲的理論體系的危險,有落入編纂會設置的圈套中的危險。

在對教科書問題的進行深層思考后,我們會發現,這個問題實際是與日本戰后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的,反映了戰后日本社會對侵略戰爭責任的各種不同認識,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戰后對日本軍國主義思想以及狹隘的民族主義斗爭的過程。

對日本右翼和保守勢力戰后對教科書的三次攻擊以及反擊的全面情況比較來看,戰后50多年來,有值得我們欣慰的地方,也有許多值得警惕的地方。

值得欣慰的是,盡管右翼和保守勢力這次對教科書的攻擊比以往的兩次更有準備,投入了更大的力量,但是,在采用的時候,畢竟遭到了挫折。特別是在同右翼與保守勢力斗爭的過程中,許多日本人有了新的覺醒。

但是,更令人們警惕的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日本很有歷史淵源的民族主義傾向的抬頭的傾向。右翼和保守勢力利用了日本國民在向國際化社會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從“國粹主義”出發鼓動民族主義情緒,的確找到了突破點。而和平與進步力量如何與之應對,采取有效的方法,仍需要認真思考。在這種情況下,對教科書問題的深層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在對教科書問題的進行深層思考后,我們會發現,這個問題實際是與日本戰后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的,反映了戰后日本社會對侵略戰爭責任的各種不同認識,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戰后對日本軍國主義思想以及狹隘的民族主義斗爭的過程。

對日本右翼和保守勢力戰后對教科書的三次攻擊以及反擊的全面情況比較來看,戰后50多年來,有值得我們欣慰的地方,也有許多值得警惕的地方。

值得欣慰的是,盡管右翼和保守勢力這次對教科書的攻擊比以往的兩次更有準備,投入了更大的力量,但是,在采用的時候,畢竟遭到了挫折。特別是在同右翼與保守勢力斗爭的過程中,許多日本人有了新的覺醒。

但是,更令人們警惕的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日本很有歷史淵源的民族主義傾向的抬頭的傾向。右翼和保守勢力利用了日本國民在向國際化社會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從“國粹主義”出發鼓動民族主義情緒,的確找到了突破點。而和平與進步力量如何與之應對,采取有效的方法,仍需要認真思考。在這種情況下,對教科書問題的深層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注釋:

(1)日]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會報《史》,2001年11月號。

(2)步平:《關于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載《抗日戰爭研究》2000年第四期。

(3)石山久男:《中學歷史教科書はどう書き換えられたか》,載:《教科書レポ-ト2002》,出版勞連)

(4)[日]出版勞連教科書對策部:《2002年度教科書的采用結果》,載《教科書レポ-ト2002》。

(5)[日]笠原十九司:《南京事件日本人》,柏書房,2002年,第321頁。

(6)[日]新歷史教科書編纂會會報《史》,2001年9月號。

(7)[日]表義文:《歪曲歷史的“國民運動”》,載《抗日戰爭研究》,2001年第2期。

(8)(表義文:《“っくら會”など教科書攻擊派の新たな策動》,載《教科書レポ-ト2002》,出版勞連,2002年,第32頁。)

(9)[日]西部邁等:《新しい公民教科書》,扶桑社,2001年,第118頁。

(10)[日]藤岡信勝:《教科書不教歷史》,載《產經新聞》,1996年12月。

(11)[日]西尾干二等:《新しい歷史教科書》,扶桑社,2001年,第215頁。

(12)[日]西部邁等:《新しい公民教科書》,扶桑社,2001年,第115頁。

(13)[日]《朝日新聞》,1996年6月5日。

(14)[日]表義文:《教科書攻擊の深層》,學習の友社,1997年,第38頁。

(15)[日]藤野豐編:《教室から“自由主義史觀”を批判する》,かもがゎ出版,1997年,第9-10頁。

(16)[日]表義文:《教科書攻擊の深層》,學習の友社,1997年,第38-40頁。

(17)〔日〕《AERA》,1996年8月19-29日號。

(18)[日]《文藝春秋》,2001年12月。

(19)[日]《月刊自由民主》,1985年9月號)

(20)[日]表義文:《教科書攻擊の深層》,《學習の友社》,1997年,第32頁。

(21)[日]《保衛日本議會》機關雜志《日本的息吹》,1996年9月號)。

(22)[日]《諸君》,1997年2月號)。

(23)〔日〕大月寬隆等:《新的日本歷史開始》,幻冬舍,1997年7月,第314頁。

(24)[日]西尾干二等:《新しい歷史教科書》,扶桑社,2001年,第215頁。

(25)[日]西尾干二等:《新しい歷史教科書》,扶桑社,2001年,第266頁。

(26)[日]西尾干二等:《新しい歷史教科書》,扶桑社,2001年,第270頁。

(27)[日]西尾干二等:《新しい歷史教科書》,扶桑社,2001年,第274頁。

(28)[日]笠原十九司:《南京事件日本人》,柏書房,2002年,第3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