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發展探討論文
時間:2022-10-25 09:42:00
導語:分布式能源發展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節能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節能工作要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淘汰落后技術和設備,加快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國的分布式能源發展方興未艾,從7-8年前的分布式能源概念的引進提出,到大家現在普遍的認知,能源專家和有關部門做了大量推動和普及工作。分布式發電有時也稱為分散式發電,電力的生產和使用在同一地點或限制在局部區域內,在集中供電的大電網覆蓋地區,電力用戶一側建設的電源點或電力消費限制在配電網內的電源點可作為分布式發電看待。
分布式發電主要包括熱電聯產、用戶側太陽能光伏發電、燃料電池、農村小水電、小型獨立電站、廢棄生物質發電、煤矸石發電,以及余熱、余氣、余壓發電等。熱電聯產受供熱范圍限制,一般要按照熱用戶的位置分散布點;離網的分散電源點受人口密度限制,布點也是分散的;各種廢棄物資源數量有限,受能量密度限制,也需要分散利用。以上條件決定了分布式發電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決定了分布式發電的獨特優勢。
燃天然氣冷熱電聯供分布式能源系統項目具有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供能質量、增加電力供應,應對突發事件等綜合效益,是城市治理大氣污染、調整燃料結構和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措施,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和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分布式能源發展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1999年的濟南年會、2000年的寧波年會、2001年的重慶年會和2002年昆明年會中均有一些學術論文積極宣傳、推廣小型全能量系統,實現小型熱、電、冷聯產。2002年9月份熱電專委會還專門在南京召開“天然氣在熱電聯產應用專題研討會”。2003年海口年會論文集,2003年12月又在上海召開分布式能源熱電冷聯產研討會,出版論文集并提出“關于發展分布式能源熱電冷聯產的建議”。2004年10月在北京與國際分布式能源聯盟共同主辦了“第五屆國際熱電聯產分布式能源聯盟年會”。
分布式能源發電是以“效益規模”為法則的第二代能源系統,它是工業文明時期以“規模效益”為法則的第一代能源系統的發展與補充,特別是以天然氣為燃料的分布式發電,實行熱電冷聯產,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轉換效率與減少能源輸送損失。針對我國天然氣供應不足,天然氣對于發電來說,重點要轉到分布式發電系統,而不宜多用于大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隨著我國天然氣在能源利用中比重的不斷增加和天然氣管網的建設,以及規劃了不少的引進LNG項目,還有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發電的興起,使容量在數千瓦到5萬千瓦的分散在重要用戶附近,向一定區域供應電力、熱力和冷源的分布式供電系統也逐漸的增加。
一批燃氣-蒸汽,熱、電、冷聯產的機組開始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出現。到2004年,在上海已建成8項6528kw,連同計劃建設的共13項16808kw;北京市已建3項5467kw,連同擬建的共14項66285kw,還有廣州2項1847kw,連同擬建共11項67257kw等等。上海市、北京市還組織力量制訂了“上海市燃氣空調、分布式燃氣熱電聯產系統發展規劃”及編制了“建筑物分布式供能系統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分布式能源系統工程技術規程”。北京市也組織起草相關文件,組織對分布式發電接入電力系統的技術規定的研究,編制了《北京市燃氣冷熱電聯供分布式能源系統技術要點》(討論稿),為分布式供電系統順利健康發展準備條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分布式能源裝機總容量已近
500萬千瓦。
我國分布式熱電聯產的發展目標:2010年前建設100項分布式熱電聯產系統的示范工程。
具體實施指標分解:
2004-2005年:建設15-20項,總裝機容量達到5萬千瓦;
2005-2007年:建設35-40項,總裝機容量達到15萬千瓦;
2007-2010年:建設35-40項,總裝機容量達到30萬千瓦。
2004年9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滬府辦(2004)52號:“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關于本市鼓勵發展燃氣空調和分布式供能系統意見的通知”該文件鼓勵支持發展燃氣空調和分布式供能系統,政府給予資金補助,支持并網;進口設備免稅,建立專業化的能源服務公司;市內由局、委制訂設計,施工等標準促進燃氣空調和分布式供能系統的推廣。
在國際上,尤其是在經濟發達或較發達的國家中,由于經濟發展帶動電力負荷持續增長;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行以及對供電可靠性、電能質量要求的提高和對電價的關注;新型發電技術和儲能技術的發展;環境保護問題日益突出并受到重視。在上述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分布式能源系統由于可以達到很高能量利用效率而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是世界能源工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美國在1978年公共事業管理政策法頒布后,正式開始推廣建設分布式能源系統,日本、德國、荷蘭、丹麥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分布式能源系統也得到很快發展。我國的臺灣省也于2003年完成了“臺灣地區應用分散型電力可行性研究”報告。
應積極支持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分布式能源發電是以“效益規模”為法則的第二代能源系統,它是工業文明時期以“規模效益”為法則的第一代能源系統的發展與補充,特別是以天然氣為燃料的分布式發電,實行熱電冷聯產,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轉換效率與減少能源輸送損失。針對我國天然氣供應不足,天然氣對于發電來說,重點要轉到分布式發電系統,而不宜多用于大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
為了促進分布式供電系統的發展,需要遵循“認真研究,積極試點,統一規劃,有序推進”的原則。首先是要做好統一規劃。將分布式供電系統規劃納入統一的電力規劃和城鎮化發展規劃中,并與新能源發電規劃及配電網規劃和天然氣管網等規劃統籌安排,協調發展;二是規范分布式供電系統接入電網的原則與技術條件。
電網對于符合于上網條件的分布式供電系統,應當允許其及時接入系統,并提供相應的配電裝備。對于分布式系統多余的上網電能要優先吸取;三是分布式供電系統的電價由政府相關部門核定,并按照電源與電網互惠互利和能效優先的原則確定上網與下網的電價。四是要重視分布式供電系統中的動力和能源轉換設備的開發與國產化供應,以適應分布式供電系統的發展的需要和盡可能的降低其造價成本。這些都是保證我國分布式供電系統順利健康發展所應予考慮與重視的。
雖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分布式供電系統還難以成為我國主要供電、供熱形式,但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的迅速推進和作為城鎮主體形態的城市群空間格局的形成,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思想深入人心和全面落實,分布式供電系統將會迅速發展,且會在上海、北京等沿海及內地的大城市群中首先興起。現在,上海規劃到轉
年前建成100項容量為150萬kw的分布式熱電聯產系統的示范工程,到2020年在2010年基礎上再翻一備達到300萬kw,北京等城市也在做這方面的規劃。
分布式能源發電發展的建議
分布式能源發電的發展問題包括政策、市場規則、技術性能和經濟性諸多方面,認識這些問題和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策是促進分布式發電發展的關鍵所在。
在現有管理和監管體制下,制訂者和執行者很難認識到分布式發電的價值,特別是對分布式發電的環境效益。建議電力體制改革最終形成的市場機制和規則應公平對待集中發電和分布式發電,分布式發電的環境效益等公共效益能以某種與電力市場協調的方式得以體現。在能源政策中提出能源資源合理利用的強制性要求。
(1)、當前最急迫的是在“能源法”、“電力法”等有關法律制定、修訂頒布之前,國家主管部門、監管部門應組織研究制定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準入、運行標準,鼓勵分布式能源系統的建設、并網;
(2)、要選擇一批示范工程項目,明確其市場準入,總結建設、運行經驗,積極推廣;
(3)、加強對分布式能源系統的前景進行科學預測與規劃;
(4)、制訂分布式能源系統技術規范和用能標準,杜絕以建設分布式能源系統為名,建設國家明令禁止的小凝汽式發電機組。
2、研究制定分布式能源系統接網技術標準和費用標準。分布式能源系統需要和電網并網的,必須滿足并網的技術條件和規范,與電網企業簽定并網協議。需要向電網企業購售電的,與電網企業簽定購售電協議;
3、積極組織研究配電網的結構、分布式能源系統發電設備的特性,以及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統給電力系統帶來的穩定問題、電壓問題、鐵磁諧振問題及技術保護措施等;
4、積極組織研究與分布式能源系統相適應的變頻技術、換流技術、濾波技術、繼電保護技術等涉及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技術;
5、積極組織協調分布式能源系統設備的配套生產,實現國產化批量生產;
6、積極扶持為分布式能源系統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維護等服務的能源公司。
雖然分布式能源發電潛力巨大、社會效益顯著,但目前在能源體系中貢獻率很小,其潛在作用不為大多數人所知,要消除上述政策性障礙有相當大的困難,特別是對一些新的分布式發電技術推廣和新的市場開拓困難更大。因此,除了盡力消除上述發展障礙,還應采取恰當的策略,對新型的分布式發電技術和新的應用領域,要循序漸進地推進示范項目建設,并結合示范項目的實施認識各種政策性問題并完善有關政策。
另外,要通過示范項目的信息傳播,提高各方面對分布式發電的認識,從而最終使分布式發電成為一種最符合公共利益的能源選擇。分布式供電系統在我國剛剛起步,處于積極推進試點,總結經驗的階段,雖屬新事物,但在一些工程中已經發揮出經濟效益,顯示其生命力。對此,在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共同目標下,建立與完善相應的技術規定和管理方式,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 上一篇:肉價與油價的競爭研究論文
- 下一篇:節約能源核心問題研究論文